我市2地被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趁着红七月,一起去看看!

近日,浙江文化旅游厅命名全省9家单位为第三批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我市永嘉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洞头区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入选。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风景秀丽的楠溪江腹地岩头镇五尺村,西靠树木葱葱的降山头,东临清澈见底的五尺大溪,南边田园成顷,北边农庄炊烟袅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由三部分组成:军部旧址、红军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广场。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五尺胡氏四份宗祠)是一座“口”字形的古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祠堂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合院式木结构建筑。正门上方横匾镌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进入大门,里面有前厅、后厅、左右两廊,中央天井里有一方形水池,两廊外侧又各有一水池。祠堂后面是险要的江山头,层峦重叠,群峰林立,竹木葱茏。

红十三军纪念馆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筑物,于2000年落成。它和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和古色古香的军部旧址互相呼应。四周绿树掩映,风景秀丽。馆中陈列着红十三军的历史资料和红军战士使用过的土炮、刀枪等实物及展览图片。纪念馆天井两廊,镌刻着红十三军部分烈士指战员的生平。纪念馆大厅内展览着红十三军历时四年的战斗图片。

纪念碑广场中央有中国工农红十三军石雕雕塑的场景与人物再现了中国浙南红军第十三军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群像,通过人物的不同姿态,各种枪械的变化,塑造了革命先驱冲锋陷阵、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雕塑后方拾阶而上是红十三军纪念碑,碑身高18米,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这是一座血染的丰碑,是1700多红军战士用生命筑成的。碑身正上方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13个大字。碑身正下方石镌着红十三军悲壮的战斗历程。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是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1930年5月在永嘉正式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三个团(师),最盛时达6000余人,军部设在楠溪江五尺村。红十三军是当时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它以永嘉、温岭永康为活动中心,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

红十三军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红十三军在浙南广大农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们战斗过的中心区域,以后大多成为游击根据地。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位于洞头区北岙镇海霞村,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1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0年6月份,洞头区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50周年之际,重新整修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史展览馆。展览馆占地总面积约2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展览馆一层设两个展厅,一间会议室;二层设四个展厅,一个声光电展示区。纪念馆内存有大量的实物及图片,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集中反映了女子民兵连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女子民兵连创建过程及时代背景和走过的光辉历程。

光辉历程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前身为洞头北沙乡女子民兵排,1960年6月,扩编成立北沙女子民兵连。同年,国防部以毛主席名义授予首任连长汪月霞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978年9月,被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浙江省军区授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立至今,连队始终坚持突出特色,夯实军事训练基础,打响“海霞巾帼胜须眉”品牌。同时积极参建,在军民联防、国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这面旗帜深深吸引着海岛儿女,先后有2400多名渔家姑娘加入连队,不断演绎着“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

RECOMMEND

Hash:42e6298bfb6a3699602abd856e479cfebdf3a6f3

声明:此文由 温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