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真实的弃婴塔:女婴出生就被送入塔中自生自灭,堆满就烧毁

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清朝统治者的紧闭的封建大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的统治力量逐渐的衰弱,并开启和进入了晚清时期。晚晴时期,是历史上非常灰暗的一段时期。以至于民间出现了很多的怪相,比如说令人不寒而栗的建筑“弃婴塔”便是这一时期诞生的。

所谓弃婴塔,从名字上就能理解,这是用来丢弃婴儿的地方,不过丢弃的几乎都是女婴。也可以命名为“弃女婴塔”。

这种塔并非标准性建筑,有的很小只有50厘米高,一般都是人口稀少的农村所设立的。有些地方的弃婴塔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座高塔了,不仅有数十米高。而且口子也设立的很好,要人捧着婴儿爬上楼梯才能从口子上扔进去。

那么为什么要把口子设立的这么高呢?因为丢弃的女婴实在是太多了把塔都堆满了。

根据当年《华北新闻日报》所提供的资料,他们采访了160位晚清时期走过来的中国妇女,其中共有158名婴儿曾被他们丢入弃婴塔,清一色的都是女婴,平均下来几乎每人都有仍过女婴。

这些女婴在刚刚出生不久,便被父母丢进弃婴塔。任其自生自灭,即使她们哭得再大声也不会有人管。在弃婴塔内往往爬满了蛇虫鼠蚁,令人不寒而栗。而一旦弃婴塔堆满了,就会有人来烧掉尸体。当然,其中也免不了还没有死掉的女婴,也会被一起烧掉。

正因为有了“弃婴塔”的存在,晚晴时期曾一度男女比例失调。可尽管如此,依旧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也就是说打光棍的依旧打光棍,有钱有势的则三妻四妾。

按照道理来说,女性应该要受到更多的重视才对。那么专门用来丢弃女婴的“弃婴塔”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其实主要原因无非是两点而已。

第一点: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在古代的封建观念中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生下来都是“赔钱货”,替别人养的,而男子则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思想守旧的家庭,甚至要一直生出男孩为止。在这种条件下,女子自然成为了牺牲品。如果家里没有生育出男丁,她们很有可能在一出生就会被丢入弃婴塔中,这样就能为生育男孩提供更好的条件了。

晚清时期徭役赋税太重,养不起太多孩子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还是对外割地赔款。清廷为了弥补缺失,于是加重百姓的徭役赋税。这些徭役赋税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一样压在老百姓的身上,连自己的吃穿都成问题,根本没有办法去养育更多的孩子。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有条件谁又愿意丢弃自己的孩子呢?苛税让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百姓,只能丢弃更多的“负担”生存下去。

Hash:20c4f84312835e04c303758416263648fb70778a

声明:此文由 拾文客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