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连天花板都美到窒息

藻井

天花板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为了遮挡灰尘、隐藏不怎么美观的梁架结构

古人早就学会了

把室内顶部房梁以上的部分遮蔽起来

称为“承尘”

明清时期又叫做“天花”

天花的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有一种

向上隆起、像一口倒扣在房顶上的井的

叫做“藻井”

北海公园五龙亭藻井

不是所有建筑都有资格

把天花板修建成藻井的样式

藻井

一般只用于最尊贵的宫殿和建筑物

例如宗教建筑的神佛造像之上

或者宫殿宝座的上方

中国古建筑中天花板的最高存在形式

唐代就有明确规定

非王公之居,不能使用

北京故宫万春亭藻井

北京智化寺大雄宝殿藻井 现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台湾鹿港龙山寺藻井

藻井这种装修形式早在汉代已经出现

东汉文学张衡的《西京赋》中

就有“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的记载

但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保存不易

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

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藻井

人们为什么要在头顶修一口“井”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是为了预!防!火!灾!

木构建筑,最怕的就是火

因而在造屋时除了要把消防措施做到位之外

还要利用阴阳五行观念做一些布置

从精神层面杜绝火情的发生

藻井,就属于这种布置

根据东汉《风俗通》记载

藻井的“井”

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主水的井宿

人们让井宿镇守在建筑的最高处

再在上面装饰上荷、菱、莲等水生植物

希望借此压伏火魔

藻井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南京博物院藻井

早期的藻井,造型和结构并不复杂

也没有固定样式

直到宋代,藻井的制式才有了规范

按照宋代建筑学典籍《营造法式》记载

藻井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层

底层为方形,称“方井”

中层为八边形,称“八角井

上层为圆形,称“圆井”

这种构造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叫做“斗八”

是中国传统文化

“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在这种理念的加持下

原本是消防和装饰作用的藻井

有了象征天的意味

而其中象征意味最强烈的

又属位于最上层圆井中心位置的“明镜”

山西大同华严寺藻井(辽代)

山西运城永乐宫三清殿藻井(元代)

明代,藻井艺术登峰造极,发展至巅峰

其装饰由原来的彩绘图案

转向更为复杂细致的雕刻

极尽繁复、精巧和富丽

甚至让人产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之感

顶心的明镜部位

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皇权思想的象征

——龙

原明代隆福寺盘龙明镜藻井 现位于先农坛北京古建博物馆

最能代表明代藻井建造水平

同时也是中国藻井艺术巅峰之作的

是原明代隆福寺三宝殿释迦牟尼佛头顶的藻井

隆福寺始建于景泰三年(1452年)

上世纪80年代末被拆除

只有藻井得以保留

现为先农坛北京古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原明代隆福寺藻井 现位于先农坛北京古建博物馆

藻井上下共分六层

每层的圆形主框架上都细细雕刻出云纹图案

其中一、二、三、五层

都雕刻有琼楼玉宇的天宫楼阁

天宫中有精雕细琢仙人天女

天宫下另有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

最上方明镜位置是一幅画有1400颗星的星象图

整个藻井灿若天宫、精美绝伦

原明代隆福寺藻井 现位于先农坛北京古建博物馆

清代的藻井

相比明代更为繁复精细

顶心雕刻而成的巨大盘龙成为一种主流装饰

因而清代时,藻井也被称为“龙井

此外,清代藻井对黄金装饰情有独钟

例如北京故宫内的藻井

看起来就都是金光闪闪的样子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

北京故宫养性殿藻井

北京故宫养心殿藻井

北京故宫钦安殿藻井

北京故宫南薰殿藻井

有没有发现

上面这些藻井中绝大多数的盘龙

中都衔着“电灯泡”

事实上,这可不是什么电灯泡

而是大名鼎鼎的“轩辕镜”

传说中,轩辕镜为黄帝轩辕氏所造

故宫中,凡是龙椅的正上方皆有盘龙藻井

凡是盘龙藻井龙嘴中都叼着轩辕镜

寓意明镜高悬

也表示皇帝受命于天,是轩辕帝的正统继承者

太和殿藻井

千百年来,藻井的形态

随着斗拱堆叠、花卉纹样的变化

而生出无数形态各异的造型

但无论如何变化

藻井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中轴对称结构

繁而不乱

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之中

呈现出一种富有韵律的节奏美

颐和园廓如亭藻井

滕王阁藻井

北海公园龙泽亭藻井

北京社稷坛松柏交翠亭藻井

这种美

是中国古建筑的极致美学

是中国人对天宇的无限崇拜和美好想象

是我们必须抬头

才能仰望到的风景

我是彩蛋

藻井中存在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

——戏台藻井

这种藻井的结构多为“鸡笼顶”

层层盘旋向上

往内收缩而成螺旋形

据科学测定,当演员在台上高歌或低吟时

藻井四壁会形成共鸣

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在没有音响的年代

藻井就相当于戏台的扩音器

宁波天一阁秦氏支祠戏台藻井

更多内容,请关注“baokuchina” 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baokuservice”

Hash:6c555d329687199613184cb8efa06edc8d37fdb8

声明:此文由 宝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