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游贡川陈氏大宗祠,了解贡川古镇历史渊源

(来源:盛视影视

贡川陈氏大宗祠位于福建永安市贡川镇城南的巫峡头,是陈氏入闽始祖唐中丞陈雍的纪念祠,是福建陈氏闻名遐迩的大宗祠之一。

大宗祠位于闽江上游主要河流沙溪的西岸。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贡川古镇城南,过会清桥,穿过这片翠竹林,即可见到大宗祠门前广场的大儒里坊。

贡川镇古称“大儒里”,为宋高宗皇帝所赐。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高宗赐准在这里建“大儒里”坊,石坊从宋代一直保存到1966年。遗憾的是石坊在文(格)中被毁,现石坊为后期按原样子补建,为三门四柱冲天式石坊。

大儒里坊的一侧即为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宗祠门楼为重檐歇山顶,斗拱结构,雄伟壮观。门首上鎏金的“陈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遒劲有力。

清代光绪年间雕刻的一对石狮雄踞大门两侧。

门楼内,高悬“德星长聚”匾额。门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精美绝仑。有楹联:“追循祖训明如指路天中月,远裕孙谋永示为人座右铭。”

每逢农历二月初十和八月初十,为贡川陈氏宗祠春秋祭祖日。近几十年来,各地陈氏后裔,均会云集此地仰笃先公之恩德。

大宗祠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180平方米。建筑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厚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处处显示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艺术品味。

大宗祠二进为石构华表,六柱式结构,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华表正面刻“世承天宠”四个,内侧刻“璧耀”二字。

门内联:“千载紫气笼斯宇,万里灵光耀此门。”外联:“派衍贡川继往开来弘懋德,祠称追远光前裕后荟精英。”

华表两侧立有“修复大宗祠记碑”及“皇祖有训碑”。皇祖有训:汝曹事亲以孝,事君以忠,为吏以廉,立身以学。学也者学乎?忠孝廉而已也。世世子孙固守勿墜,克振家声。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多藏奸,慎之。一日之计在寅,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少,当髫(幼儿)味之。居官不爱子民,为衣冠之贼,立业不思积德,如眼前之花。汝曹勉之,聿修厥德,克绍前光,于此勋焉。

华表两侧共22间厢房,布局合理有序,祠左为接待室及厨房、杂物间等,右边为邻近各县自建厅,或以县命名,或以祖讳命名,作为后裔历年祭祀回祖祠休憩之所。

大宗祠的正堂为追远堂,单层宋制官厅砖木结构,门前设香炉。

大厅结构肃穆高雅。有楹联:“德功馀庆垂千古,道学源流萃一堂。”、“圃柏荫高台百世本支乔木地,冠裳藏后寝累朝袍笏曲江春。”还有:“星聚壁奎常焕彩,花联棣萼每生辉。”

正厅高悬“追远堂”匾额,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书写,苍劲雄浑。“状元及第”、“探花及弟”、“七十九位进士”等金匾高悬于大厅上方。

正厅金碧辉煌的神龛里,奉祀唐入闽始祖雍公既妣郑氏夫人及一至七代神主牌位,并塑有始祖及夫人神像,两侧分别奉祀各地开基祖神主牌。

大堂四周墙壁的挂图,绘的是陈氏“九子十登科”的故事。

厅左奉祀福德进神,厅右奉文魁星君。两厢各塑有二至十三世祖神像,造型逼真,神采奕奕,塑像后刻有其生平简介。

祠内保存着从宋至清三十余幅对联,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如杨时、朱熹、王十朋、毛炳、龚之怡等等。“翠竹是吾家门径清光浑似旧,碧云依我室诗书遗训自如斯。”“ 尊尧集义正辞严斯文不坠,大儒村地灵人杰祖武宜绳。”“祖本颍川一脉延绵百世长祧光祖德,宗枝漳土云礽昌盛千秋久衍缅宗功。”“家乘炳烺名宦绩,庙堂雍肃大儒风。”

大厅还悬有蒋中正题“令德孔昭”、陈仪题“群英”、陈肇英题“积厚流光”、陈丕显赠“敦宗爱国”等匾额。(以上来源:陈氏在线)

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陈氏宗祠?它和贡川古镇的历史有渊源?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陈氏历史人物之贡川开山鼻祖:陈雍

先有贡川,后有永安”。在贡川的开发史上,又有先有新(固)发冲,后有贡川的说法。唐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一位八旬高龄的老人,率领亲眷、族人,历经数月的跋涉,不远千山万水,由浙江吴兴来到闽中沙溪河畔,当时这里还是荒蛮之地,古木参天,峰峦起伏,道路崎岖不平!老人一行人困马疲,当他们来到贡川固发冲时,老人双眸一亮,只见群山环抱的山谷蜿蜒数千米,形成一片开阔的河谷平原,一条清澈的小溪贯穿其中,流水滋润着两岸沃土,一座小山如同屏风把守谷口,四围山色毓秀。老人喜出望外,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指着山谷对族人说:就在这里定居吧!

这位老人便是陈雍,字月铭。汝南令摄公之子,生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世居吴兴,少年好学多才,知识渊博,年二十岁,当地郡守以贤良方正将陈雍举荐于朝,唐高宗(李治)亲自考核,陈雍对答如流,脱颖而出。他的宏才韬略备受帝王赏识和同僚的敬佩,不断提拔重用,永淳壬午年(公元682年)擢升为中丞!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即位,次年,武后废中宗于房州,独揽大权,那时李氏王朝已危在旦夕,犹如晨之露水,朝野混乱。大唐沦为大周,而陈雍钦服武则天的雄才伟略,仍尽心辅政。(公元705年)狄仁杰、张柬之举兵讨之,中宗复位,中宗为人孱弱,与韦后干政,韦后独断专行,陈雍每天都在忧虑着国家的前途,经常称病不上朝,竞多达百天,被台司所弹劾,便干脆辞职回家!

至玄宗(李隆基)即位,特意下诏抚慰,复召陈雍入朝赐宴,陈雍深受感动,拜谢说:“皇上恩命于我,我年已五十,未曾对国家效尺寸之功,报答国家养育生成之恩,而皇恩浩荡,我敢不朝夕尽瘁!”陈雍品德纯笃,可为人之楷模,不久,玄宗召他入朝,至崇政殿踢坐,询问民政,陈雍说:“明智的君主,治国的根本首先要有爱民之心”,玄宗说:“我亲自平定大难,现要重振朝纲,遵循祖训,嗣守正业,不敢有半点疏忽与怠慢。扶正驱邪,施行简政,定官制、行礼规、复奏议、禁女乐、汰僧尼、拙宫嫔、亲骨肉,这样做你以为如何?”陈雍说:“皇上如此雷历风行地攘内难、施仁政、启新命,使社稷宗庙不致坠落,这是很好的治国之策,我愿抽肝攫胆尽心扶佐,希望皇上首禁酷吏,遴选官言,纳谏如流”。玄宗龙颜大悦,赏赐帛钱、珍宝等。于是常召陈雍入朝商议朝政。

至唐开元廿九年(公元741年),陈雍时年已八十岁,大唐的昌盛已达到极政,这时玄宗开始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朝廷腐败,危机四伏,一向务实而富有远见的陈雍预见中原大乱将至,京都不再是安身之所,为了保全家族,使子孙延绵不绝,他深思熟虑,毅然叫他身居仆射兼尚书省事的次子陈野辞官,与他一起举族远赴南剑州沙邑固发冲卜居(今永安市贡川镇新发冲村)。夫人郑长史之女生三子,长子陈苏迁宁化石壁,次子陈野居贡川,三子陈运迁闽县,陈雍终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1年),享寿九十一龄,同妣葬于固发冲罗坑口,落地梅花形,乾山巽向。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长安十室九空,也许到了这时,陈氏族人才真正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会出陈雍当年的远见和苦心,此后中原战乱不止,而陈氏后人在贡川建屋构楼,开荒辟田,将北方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土著,并著书立学,移风易俗,传播进步文化,耕读传家,人文蔚起,宋大儒杨龟山题赞“半壁宫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朱子撰联“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两宋时期,贡川陈氏为国家输送72名进士,受赐“大儒里”,博得“九子十登科”美名!今陈雍裔孙枝繁叶茂,遍布八闽大地及海内外!

(来源:陈氏网;文:陈雍公四十四世孙良群沐手谨记2019.5.30凌晨)

Hash:3d61f02ede84ddb4b094061f26833bb8c48a96fe

声明:此文由 贡川古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