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玩了命地去恩施鹤峰,看过这篇攻略你就有答案了

月中蛰伏在武汉的空调房里大概半个月,连下楼拿快递都觉得是酷刑的日子,眼看自己都被“奄奄一息”的时刻,来自大山的邀请拯救了我......

躲进大山,提前过上银发族的同款假期,翻山越岭,畅快地避了个暑。

这次要记录的避暑地——恩施鹤峰

鹤峰石堡一吊脚楼,推窗是茶园云海~

想来,我是跟恩施有缘,湖北各地市中,最为熟悉的,就数地理位置最远的恩施。

恩施我到了许多次,飞机动车汽车,三种交通工具,我统统坐过。

恩施下面的县市,建始宣恩巴东等大大小小景点也都去过多次,这次到的鹤峰,我的恩施足迹版图,又丰富了一笔。

我敢打包票,你一定见过类似的“漂浮照”

对鹤峰的初印象,当然是“仙本那”,看一张照片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这杆杠真的没得说。抱着对那张漂浮照的向往来到鹤峰,但感受到的并不止于此。

鹤峰初印象

真的都是山!

在恩施下动车,已近黄昏,吃个饭,然后坐车过来。

看着窗户外的天渐渐变黑,周围的风景却都很相似。

车子沿着山路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感觉自己就像是个陀螺,在碗里上上下下,也不知道车子爬过多少个山头,终于在接近午夜时分到达了鹤峰县城。

让我有点惊讶的是,鹤峰是个夜生活热闹的城市——这……好像有点不科学。

这里的宵夜摊,一眼望去整条街灯火通明,气氛好到为减肥戒夜宵多年的我,都忍不住心动驻足。

鹤峰第一顿,就是在这条热闹的夜宵街上的铭创食府解决的,菜品也是很当地特色:蛙蛙爱上鸡、薏米猪肚汤、土豆饼……这里面,最值得一说的,就是蛙蛙爱上鸡,蛙不是青蛙,不是牛蛙,而是当地溪水中的石蛙,纯天然的。

大概可以理解之为一道缘分菜,抓得到石蛙才有这道菜,石蛙和土鸡混合炖煮,加上各种香料,鲜美浓汤,但又不失清新的层次感。

屏山大峡谷

嗯,来鹤峰,当然还是不能免俗说下地标景点——屏山大峡谷

对,就是你们都有印象的“仙本那”的那张漂浮照的拍 摄地。

屏山大峡谷,比水清更难得的是,峡谷峭壁相当险峻

美当然是很美~我知道你们都想问:是不是很危险?

其实前几天发生事故的屏山躲避峡(躲避峡,也因容美土司当年躲藏于此,万夫莫开,因而得名)是屏山大峡谷中上游的未开发段,当地旅游圈人称之为“野线”,带游客去那的都是“野导”(有的客栈老板、司机,或者当地农民),一言蔽之就不是正规导游。

既然不正规,为啥还如此风靡?

航拍下的躲避峡

首先,景色的确美,因为整个鹤峰的旅游开发都比较晚,躲避峡,有一种与世隔绝的美。

其次,“野线”本身是没有门票,带客入内的野导会收个不太多的费用付船工和司机——是不少人眼中的性价比之选。

“野线”风靡本来就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安全隐患也从来未被忽视,当地政府一直努力在制止:明令规定外来人员不得入内,并且在早8点到晚5点派专人值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野导”们就动起了错峰的心思:带着游客要么早晨5点入内,或者晚上五点之后前往……然后,就发生了这次让人扼腕的事故。

进入屏山大峡谷景区,救生衣和安全帽是标配

我去的是下游——已经开发段的屏山大峡谷,步行加乘船。

乘船时,救生衣和头盔都是必需装备,清风徐来,相当舒适。

景区会特别留一叶扁舟给游客拍照~

拍出最美漂浮照,其实要看时间的。一天中,阳光的照射对水质的颜色,也是有辅助作用。

夏天,许多浮游生物还漂浮在水面,就没有那么透亮的感觉,十一过后,水质愈加清澈。

如果早点进景区,有身着土家服装的小姐姐可以跟你合影

为了避人潮,我们一行人三点半进的景区,人少,大部分的游客已经离开,无论是拍照还是游玩都很方便。(不过要提示的是,也不要太晚进入景区,5点后景区是要关门了~游玩全程至少要预留个两三个小时会比较合理。)

鹤峰的美,不只在屏山

要说险峻,比如坛子洞38拐,山路18弯跟这相比还是有点弱,38拐是山底到山顶扎扎实实算出来的数字,每一拐,也都是扎扎实实的300度。连我这个驾龄10多年的老司机,拐起弯来心还是有点虚。

坛子洞有个古茶园,林木苍笼,溪水潺潺,常年云雾缥缈,日照时间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这里随随便便都是几百年古茶树。

认领后,古茶树的吊牌会署上你的大名

这些古茶树目前开 放公益认领,领主不仅可以获得古茶树的茶叶,部分的认领金额还用于捐赠给鹤峰的留守儿童。

茶园一隅,飞流而下的瀑布,山涧咕咚的涓涓细流,汇成一湾清水,用矿泉水瓶子灌上,清甜入口,沁人心脾。

水往后流,是水流舒缓的河滩,铺满了鹅卵石,戏水、打水漂的好场地。

山居避暑地——石堡

跟鄂西许多小城一样,每到夏日就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来避暑,鹤峰跻身新晋人气避暑地,更有着更实际的优势——大山环抱,海拔高,不仅凉爽,空气好。

比起县城,海拔高的村庄和村镇,更是一方最高温不超过26度的世外桃源

比如,石堡。

去往石堡,山路有点崎岖,海拔都在1200多米以上,车子沿着环山路绕弯而上,温度逐渐下降。村民们各自占领一处山头安居乐业

特别难得的是,每幢民宿,推窗而出,都是不同的风光——涵盖云海、森林、茶园等风景,惊不惊喜?

是不是有点像阿尔卑斯山下的小林场?

开阔的茶园、远山嶙峋的石壁,近处绿树红花,身在其中,人如在画中。

其实挺没想到,在这种大山深处,竟然还会遇见如此的景致:木板路,石板桥,有绳索吊床,红枫和野蕨错落有致,虽不及日本园林禅意和细致,但也是看出房屋主人们的用心。

这里的屋主有多幸福,房前屋后都有开阔的空间,对着山那边呐喊,可以听见隐约的回声。

在这里,我们住的是土家吊脚楼

小青瓦,花格窗,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虽然木板房踩起来咯吱作响,但不妨碍是我们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早晨,房主家的猫成员们,都慵懒地在晒干豆角的簸箕里翻滚。

有趣体验:采摘

整山都被绿荫覆盖,除了茶园,还有各种果木。

这就是最地道的山珍——阳荷

比如挂在树上如水晶葡萄一般的银杏果,树上新鲜吊着的青色核桃,还有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的“山珍”阳荷。

阳荷是原生态的野蔬,有特殊的香气,片片清香、丝丝爽口。在大山里的餐桌上,几乎每顿都能与之相逢。

当天,我们还认识了一个同岁的小哥哥,两人提着小铲子去挖阳荷。

土家山寨——槽门寨子

槽门寨子是一个土家山寨,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鹤峰县目前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群落。

这里的老式吊脚楼簇拥在一起,仿佛“抱团”似的“挂”在半坡上,房前晒场全用自然石板铺设而成。

我们去往村子里,到达村口换乘了当地的农村小巴,一路路崎岖又窄小,坐在车上,都被震得有点晕~心疼四个车轮子。

车行路上,柳暗花明的感觉,跟着车子晃到寨子里,眼前全是木屋溪流、果树……

我们到达一户邓姓村民家中,他们是当年从河南邓县移民而来,孩子在外打工,只有夫妻两人在家,房子收拾得很整洁,女主人热情地拿出wifi密码给我(这里手机信号不好,但连上wifi后,速度还是唰唰唰)。

看着厅堂中间还放着唢呐,大家提议让男主人吹一曲。虽然对方因多年未碰有点勉为其难,但还是着手拿着唢呐清洗后,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吹上一段。

各家门前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树,背起小背篓,化身采茶女,像不像~对,后面的蜂箱,采的也是野生蜂蜜

门前的猕猴桃树,已经挂果,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收成啦!

当地人家经常在门前的溪流中丢上一个捕鱼网,半天光景,总会有几只自投罗网的鱼儿误入网中,守株待兔~村落版,有点让人羡慕是不是?

近中午,这只猫咪正懒洋洋趴在窗前的木柴堆上睡大觉,硬是被我这个不速之客给吵醒了,不躲不闪,还用凶巴巴的目光瞪着我……

最美民宿——幽兰伴山1983

做民宿果然是个情怀活儿,张鑫和合伙人朱盛喜甘心花一年的时间,如燕子衔泥一样把从里到外把老吊脚楼改造成伴山民宿,这本来就不容易。

民宿名为“幽兰伴山1983”,1983是这座民宿老吊脚楼盖起来的年份。

张鑫是天津人,设计师,做民宿算是水到渠成的梦想 ,选择在鹤峰,抱着理想化的愿望——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造出舒适的民宿。

民宿的夜与日,有不同的风情

民宿是实木打造,没上油漆,生态环保,连房间里的衣架也是用木棍刨出来的。

最有创意的当属房间的星空窗,遥控来打开窗,天气好时,躺在床上都可以看星星。

房子不大,只有五套客房,其中有住6人或者4人的套房,也有住两人的大床房,套房的价格在1000出头,管早餐,可做饭,可采茶制茶,可享受进口红酒、啤酒本地白酒,免费。

早餐也相当有诚意,出自曾是天津白案师傅的张鑫妈妈之手,早餐的花卷馒头,都是当天早晨四点起床现发现做,发面纯靠心数,而不掺杂泡打粉、酵母之类的添加剂。

有趣体验——观云海日出

民宿在鹤峰中营镇的大路坪村里,往山上开个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观日出赏云海的绝佳位置。

如果想去看日出,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跟房主说好,在第二天大早约定的时间一起出发。

我们去的当天,5点21分出发,5分钟的车程就到达观云海的绝佳位置。

云海倒是波起浪涌,遗憾的是,因为云层太厚,并没有看到喷薄的日出~等了一个小时,天就全亮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等云海的时候,我们看到四周有很多树莓,房主发话说,不妨尝尝看,酸甜可口,棒!

大快朵颐

鹤峰几日,真的每天都活在酒足肉饱之中。

怎么油腻怎么吃,怎么畅快怎么吃……作为土司旧城,这里的人们虽不追求过于精致的生活,但对吃的高标准却是不亚于皇帝般的要求。

不负晨光的"过早",随处可见的小吃,兼有蜀地的麻辣和潇湘的咸辣,颇具土苗特色的风味美食,味蕾,在这里,是绝对不会被亏待......

鹤峰之寻常早餐——皮子

鹤峰的早晨,由一碗皮子开启。

此皮子,在恩施叫豆皮,跟我们大武汉的豆皮不太一样,主要制作材料是土豆、玉米、大米,外观看起来有点像不太光滑的河粉。

我曾经在恩施女儿城看过传统做法,将米浆用特制漏斗盛装,在热锅上旋转烙成粉丝状。

可炒可煮,加上腊肉牛肉、肥肠、土豆海带酸菜等臊子,汤浓味足。

我对这种早餐豆皮着了迷,连续几天抛弃酒店早餐,直奔加餐,遍尝多种搭配后,我最终锁定肥肠+海带的皮子才是最优组合。

铁板烧

早餐吃豆皮,夜宵吃铁板烧——这应该是鹤峰人民的小确幸。

铁板烧是鹤峰夜宵中的头牌,炎热的夏夜,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吃着铁板烧喝着啤酒聊聊天,别提有多痛快。

大概因为天气凉爽,鹤峰美食,不是铁板烧就是烧烤,最不济也是干锅。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做一个最痛快的吃货

铁板烧,真的是在铁板上烧。所有的肉类,当然都是经过腌制的,辣椒粉、孜然粉、芝麻粉、花椒粉、蒜香粉、椒盐等调制而成。

虽然带着点辣味,但我家小朋友完全不惧辣。以减肥为人生信条的我,此刻只想说——最爱肥瘦相间五花肉!

烧烤

论烧烤,在鹤峰的受欢迎程度比不上铁板烧,但也是夜宵中的中流砥柱

小矮桌、小矮凳……六人一小桌,十人两小桌拼成一大桌,三四十个人大概就成长桌宴了。

这吃起来可比武汉烧烤更有气氛,围坐炉前,自己动手,看着食材一步步变色,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鹤峰人民的口味也不是一般的重,爱吃猪脑、兔头的我,面对着猪胰脏,也下不了筷。但见土家妹子们吃起来一副享受的表情。

合渣

合渣在鄂西的美食中其实很寻常。

但我想说的是,比起别处比较多的肉末合渣,这里的清汤合渣格外流行,简单到就像一碗豆浆里丢上几根菜叶(菜叶中,用得最多的当属南瓜叶)。

我猜过去,大概这里的合渣第一存在目的就是为了解腻吧——毕竟每天猪蹄腊肉,清汤合渣就尤其重要了!

炒阳荷

这的确是我第一次挖阳荷,吃阳荷。

因为阳荷要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因此,平素并未谋面也在情理之中。

这里阳荷就跟土豆一样寻常,几乎出现在每一餐的菜单中,炒、凉拌、腌……各有各的清新。

腊猪蹄

土家的腊猪蹄 吃~烟熏过后的猪蹄,色泽焦黄、熏香浓郁,表层被熏出的油脂紧密地包覆着。打底的主要是土豆,吃起来口感都是粉粉绵绵。

很多人是喜欢烟熏后将骨头的鲜味在汤中催生放大,但我却是中意其入口Q弹的感觉。平时印象中肥腻的猪蹄,这种做法肉质尤其紧实。同样,让很多人眼中的鸡肋猪皮,也成了不舍得放筷子的美食,一口就是一根。

路边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餐馆,其实还很用心在做细节,比如这个定制筷子。

土豆

作为土豆星人,来恩施,每天都在富硒小土豆的海洋中徜徉。

鹤峰管土豆叫洋芋炕洋芋、炒洋芋片、炸洋芋洋芋饭……几乎每顿饭都有一道洋芋。我大爱洋芋粑,萃取洋芋之精华洋芋粉,把洋芋在水里一淘,等水澄清,加入鸡蛋等佐料压制,晶莹剔透,劲道十足,韧劲儿十足,香味儿十足。

无论是铁板烧一烧还是炒腊肉,十分弹牙。

葛仙米

葛仙米,不是米,而是一种颗粒小到米粒大的古老野生蓝藻。

因为稀少,所以珍贵。因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全球最大产区就是鹤峰(听说近年来产量还在锐减)。

要说口感,跟黑木耳啥的都有点类似,口味上并不太出挑的地方,但因为其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因素,成为相当奢侈的食材。能买到的都是晒干之后的葛仙米,一斤几千元起步。

新鲜的呢?受季节和保存方式的局限,连鹤峰的本地人,吃过新鲜的葛仙米都寥寥无几。

出行唠叨

交通:在十多年前,武汉到恩施要坐十几个小时大巴,时至今日,四个小时的动车亦能到达。但是到达游人不汹涌的县城,随随便便也还要八九个小时(四小时的动车,三五小时的汽车)。

气温:鹤峰县城大概白天有28度,但在附近石堡、八峰山等,因为海拔比较高,那真的是非常凉爽,正午日头之下都不觉得热。

消费:鹤峰不少土家菜餐馆,多是看人均,就是人均四十、五十,点上几款主菜,店家会看着跟你搭配一些配菜——这么做的缘由大概是很多还是时令菜,也懒得更换菜单。物价跟城市比,并不算低廉(吃个铁板烧人均差不多也要100),但还比较物有所值,食材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新鲜。

鹤峰,跟恩施相比,的确要原始许多

在县城,特别像模像样的酒店都没有一座,主要还是商务酒店,一天两百上下房费为主流。到寨子里,土家吊脚楼,也是原汁原味的,虽然有的也已经改造,加了独立卫生间淋浴房,但跟成熟景区的住宿相比那还是短板。但难得的倒是,想要生活成“本地人”,这里太容易达到,白天热情的土家人倒是很乐于带着客人们出门蹓跶,晚上,只要你愿意,拉着你跳起摆手舞~

喜欢,趁着暑假的尾巴,出发~

Hash:d09b97bc0902b235c4923e51c7207fc017d5f184

声明:此文由 武汉壹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