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太湖丨历史的见证者!盘点那些西山岛的珍贵的文物古迹!(二)

紧接上文,寻迹太湖历史的见证者!盘点那些西山岛的珍贵的文物古迹!(一),今天继续盘点西山岛上,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7

芥舟园

图片来源:悠哉游哉

苏州西山芥舟园亦称秦家花园,位于西山秦家堡缥缈峰小学旁,现为私房。1986年,西山芥舟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无人居住。秦氏世代行医,专治伤寒,兼理妇科,在西山地区颇有名气。相传芥舟园是与秦氏宗祠同一年建造的(秦氏宗祠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顾光旭撰《洞庭秦氏宗祠记》),园内的建筑及装绘亦体现了乾隆时代拘谨、精细的风格。园门上留有顾光旭所书“芥舟”两字匾额,落款中无年月。

图片来源:悠哉游哉

芥舟园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乾隆进士无锡顾光旭题书“芥舟” 匾额。“芥舟”取自《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芥为舟” 芥舟刻意,在于面积很小的地上低洼处,倒翻一杯水。以草为舟,驾“舟”于“湖面”之上,优游自得,逍遥于天地之间。

图片来源:悠哉游哉

花园面积不大,占地仅约两分,但小巧而精致。花园南部黄石假山,奇峰异洞,巧布于数尺之间。假山四周配以天竺,枇杷万年青,罗汉松等花木,其中罗汉松树干直径超过七十厘米,有八百年之物,但英姿勃发,清新挺秀。

图片来源:悠哉游哉

8

诸稽郢墓

诸稽郢[yǐng],春秋时越国大夫。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曾派诸稽郢出使吴国,通过重贿太宰伯嚭求和,是越国功臣之一,据《史记》作柘稽,春秋时越国五大夫之一,善言辞。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携李兵败之仇,倾兵伐越。勾践率师迎战夫椒,大败,困守会稽山上,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勾践遂派诸稽郢去吴营谈判求和,行成于吴而返。

据清康熙年间西山慈里人王维德的《林屋民风》载,消夏湾陆家河秦嘉铨在营造别墅开凿池塘时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诸稽郢之墓”字样,字体古朴苍健,似秦汉时人所书,秦嘉铨即于该处封土树碣,并请故里诸姓渔民守之,并为此作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甪里司巡检暴式昭重修,俞樾重书墓碣。

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

秦仪墓

秦仪墓,位于西山秦家堡飞仙山下,当地秦氏后裔称其为“王坟”或“秦王坟”。

以前墓地约占十亩,前面有墓道,两侧有石马、石羊等石兽,还有旗杆石。现已为农田,遍植梅、橘、茶和蔬菜。整修过后的墓冢封土较完整,1人多高,周约40米,南向有青石墓碑和祭台。墓碑为清康熙42年(1703)重立,刻“故宋翰林驸马都尉元德秦公、娥明公主合葬之墓”字。

秦仪(1229--1273),字元德,秦家堡人。

秦仪的第六代老祖宗,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字少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秦观的名句。秦观的儿子秦湛曾担任常州府的通判,因为金兵南侵,秦观的灵柩无法送到老家高邮落葬,秦湛就把他葬在了当时属常州府的无锡,秦家子孙也从此定居无锡。100多年后,秦仪的爷爷秦宗迈游览西山,看中了消夏湾的山水,于是在东蔡、西蔡之间建造别墅,去世后葬在这里,子孙为他守墓,于是定居在这里,地名也因此被称为秦家堡。

出生秦家堡的秦仪,堪称秦家的传奇人物。他19岁就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据说,宋理宗找昀看中了这位青年才俊,就把跟秦仪同岁的女儿娥明公主嫁给了他,秦仪也因此成为了驸马爷(一说娥明公主也是亲王的女儿,所以秦仪也是郡马,而不是驸马)。40岁那年,秦仪与娥明公主一起住到了西山,5年后秦仪去世。逝后与娥明公主合葬于缥缈峰南飞仙山麓祖墓旁。

10

栖贤巷门

栖贤巷门在东村的老街上,显得一点也不起眼,但却是东村标志性建筑。因为东村就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隐居在此而得名,栖贤巷门正是东园公出入上山之地。该建筑为明代建筑。

古代里巷设有巷门,以区别内外,保卫地方,称为闾巷。颜师古曰:“闾,里门也。”管理闾巷的差役叫闾胥。汉代管理闾巷大门的人为监门。出日而开,日落即关。二十世纪初,苏州还留有巷门,巷门有门额,有木板过梁和砖砌发券两种,门额有砖雕巷名或刻石巷名。

东村“栖贤巷门”,顾名思义就是这条古巷住过大贤,而现在存留的只是巷门,即是东园公隐居于此经常出人山的一条街巷。巷门就在街巷的北端。巷门巷门跨巷而建,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一间,进深四檩。四周设青石压沿,中间小砖铺地。立柱四根,下置青石扁平础,柱身略呈梭形,柱头带卷杀,上置栌斗,四角刻海棠曲线,施雀替,支承脊檩。柱前出一担梁及“丁头拱”挑起檐檩。前、后柱之间,以月梁和穿插方相连结。后柱柱头置栌斗,承檐檩。月梁梁肩正中施单斗雀替承檩。后柱旁有门臼,现门已佚,前后柱之间设坐板,供人憩息。

虽然柱子和板凳早被时光侵蚀得斑驳不堪,但我们还是感到了那古代先贤之灵气,正从巷门飘然而来。楠木巷门立柱,支起了久远的沧桑时光,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悠闲的村民常会在巷门口交谈聊天。

11

高定子、高斯道墓

高定子和高斯道墓位于包山寺大殿后,两墓相距约二十米,碑为民国时“吴中保墓会”所立,吴荫培题字:“宋少保高公定子墓”及“宋朝议大夫高公斯道墓”。墓于民国14年(1925年)被盗掘,高定子墓出土金鱼、玉人、晶印诸物。

高定子(1177-1247)字瞻叔,四川邛州蒲邱人。博通六经。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举进士第,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成国公,后退居西山,“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卒赠少保。高斯道(?-1273)字不器,高定子之子,“知德庆府,封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卒于南宋咸淳八年(1273),赠朝议大夫。

高斯道葬时正值南宋朝廷飘摇欲坠、元兵汹涌入侵之际,故其圹志中有“日薄事严,未能谒铭于当代名公”之语,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当时的情况。墓在1997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2

后埠双井亭

后埠双井(公井)开凿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由里人徐氏所开,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此井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元初大德年间(1297—1307),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顺三年(1459)蒋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里人费氏重修,民国20年(1931)里人徐氏重修。现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为村中主要公井。

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底座长2.22米、宽1.20米。右井栏现高25厘米,圈内有四条阔2.5—3厘米、深2—2.5厘米的早期粗绳磨蚀痕,左井栏高32厘米,也有三条磨痕,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显示是辘轳粗绳长期磨蚀的结果,井栏光滑异常,高低不同。四根六角形亭柱亦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顶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遗物,亭顶为砖木结构。井亭四角方形,结构平稳、朴实,风格简洁大方

1997年,井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整修一新。

13

植里古道、古桥

到植里村口,公路旁就是著名的植里古道。那古道一水用花岗岩筑成,整齐划一,保存完好。据资料记载,古道用448块长150厘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的花岗岩条石铺筑,平正笔直。整条古道宽1.50米,长158米,高出两侧的水稻田约1.55米。古道造得极其讲究,为乡间罕见。

道北端尽头就是古石桥永丰桥,是一座花岗岩筑就的单孔石拱桥。桥头有石碑记载了数据,桥全长17.90米,顶宽1.90米,矢高3.2米,跨径5.2米。永丰桥桥孔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南北桥堍各有11级石级,桥堍东西两侧各有一对桥耳石,东侧北端桥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条,上刻楷书“康熙四十一年重建”字样。

桥边有一三叉古樟,生机盎然,亭亭如盖,遮阴桥上。古道、古桥、古樟,俨然如画。据桥头石碑记载,古道同为清康熙四十一年修建,古樟是同年栽种的。古道、古桥,1997年被列为县(当时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苏州太湖西山

Hash:ea340193fa6bcb9aaa3831298146949ac7f94c6a

声明:此文由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