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个古县有一座汉代常山郡遗址,有2200多年历史,你去过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相当出名的话——“我乃常山赵子龙”。赵云时代的常山郡,说的便是如今河北石家庄元氏县故城村一带。

故城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南18公里、元氏西北15公里处,村子不大,也不出名,却颇有历史。它坐拥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汉代常山郡遗址,遗址中曾出土了不少具有珍贵考古意义和价值的文物

走在村中,若不是事先做了功课或是向村民打听,很容易便错过了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故城。城址原为正方形,边长1200米,现北部已无,仅存城的南部。城墙基宽23米,残高6到8米。

照壁上是一幅近几年所作“常山古郡”的颜料画。巍峨的城墙,蜿蜒的护城河和城内的楼宇清晰可见。常山郡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元氏所在的恒山郡,郡治设在东垣(今石家庄桥东区东古城村)。汉高祖刘邦时期,恒山郡郡治从东垣南徙至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

汉文帝年间,为避皇帝刘恒的讳,“恒山”改名“常山”,常山郡郡治到曹魏时期北迁真定(今东古城),此后又北迁到现在的藁城九门,再迁到现在的正定城。至此常山郡故城彻底没落。时至今日,这里除残存数百米长的夯土城墙和几块后期所立的石碑外,别无一物。

《史记·五帝纪》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说的是从聚落到城市的成长历程。如今人们生活的城市是繁华所在,财富和大量人口汇聚,然而回顾历史,城市并非自古就存在。虽然早已残败倾颓,常山郡故城仍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汉代古城遗址,默默见证着从古至今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墙遗址被绿树掩盖,走在村中的土路上,一切似乎都已被历史尘封。既便如此,如果了解那段历史,仍可以想象到当初城体的雄伟、城内的繁华。

2000年前的城池已经衰败枯萎,记忆和故事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秦汉风流便深藏在残墙之下,黄土之中。(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Hash:8699ad77eee3a843871cba3ab6911ea9de590560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