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南屿古桥,你可还记得曾经在上面奔跑?

山水江城,悠游闽侯

南屿背靠山深水丰的翠旗山、溪里山、饭甑山、笔架山象山,面临闽江支流大樟溪,境内溪涧纵横,河港交错,村庄之间多有水道缠绕,古有“水乡泽国”之称。由于村庄多被河港横隔,古人建了大大小小的石梁桥,以便往来。

(摄:陈启平)

(南屿水西林明朝古街@网络)

(旗山万佛寺 摄:程天钗)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摄:任奇志)

据统计,南屿约有69座古桥。最长的250余米,最短的才1米。建桥年代由唐朝开始,宋代尤多,次为明清两朝。在这众多的古桥中,栖云桥、白屿桥、合山桥、永济桥、合浦桥最为著名。

栖云桥——最古老 保存最完整

栖云桥是闽侯县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桥,位于南屿窗厦村程屿山栖云岭下。建于唐上元甲戌(公元674年)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

(图@ 囊邮斋)

栖云桥东南走向,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全长约6米,净跨用两块宽1.05米,厚0.4米的石板平铺。桥堍为条石砌垒,桥板上面楷书铭文:“上元甲子壬戌岁五月日栖云僧润殊造”,字长0.15米,宽0.13米。1989年由闽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桥前立碑。

(图@ 囊邮斋)

栖云桥在唐、宋、元、明、清时,上与永福、南屿九都、龙浦、土牛等村相通,下接南屿接武桥及晓岐渡口,是古代永福县与南屿龙浦诸村前往福州城及举子进京应试的必经之桥,作用极大。

桥东头左拐进古道(图@ 囊邮斋)

白屿桥——南屿最长的古石桥

白屿桥位于南屿新联村垱上,宋代建,南北走向,系石构弧平梁桥,桥长250余米,宽3.6米 ,中孔净跨10米,船形墩,七酾水,两侧设置石望栏、栏板,因河道堵塞,现仅南端之一孔通水,是南屿最长的古石桥。

(图:@网然)

《侯官乡土志》载:“南屿西南有白屿桥,长八九十丈,广丈余,其上有三港,一为永福大樟之水,二为近山之水,皆由其桥出而趋于五通港”。桥石板面刻有铭文云:“住绩善院容庵比丘□亲余钱二十贯文足报资恩有住宝林院沙门□□余钱二十贯文足报黄恩“。

合山桥——南屿第一座石桥

合山桥,故旧桥头。桥初建时,形似彩虹卧波,故亦名“彩虹桥”,是南屿第一座石桥。它位于南屿罏峰山太平山之间南北屿交界的锦溪上。

合山桥始建于宋代,南北走向,长25米,宽28米,无桥栏,船形墩,三墩四酾水,南端桥头右侧有一七级青石实心塔,塔层表面有浮雕佛像

(图@穆睦-水西林)

传说昔时,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紫色的雾迷漫在太平玉山与罏峰山之间,远望酷似两山合拢一般,桥因名“合山桥”。夜间桥下常有龟蛇两精嬉戏,还有受日月精华的莲花岩,故民谚道“合山桥下一莲花,龟蛇交锁不见家”。

(图@穆睦-水西林)

合浦桥——至今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浦桥,位于南屿合浦自然村,架于合浦港上。桥建于宋代,南北走向,长35米,宽2.5米,无桥栏,四墩三孔道,系石构平梁桥。桥梁面石刻铭文“厚王境都会王国俊与僧复宗募众缘建会钱各符愿心海平里陈四十二娘舍梁一条追夫迪功黄五十七郎愿生天界”。

(图@热热)

桥堍两端各分植一株榕树,树龄逾百余年,中间桥墩上长有一株盘根错节、根须垂挂的古榕,树龄300余载,根粗大,蜿蜒20余米,支撑着古石板,使桥石板与树根紧紧合抱在一起,坚牢异常。

(图@热热)

桥上的三株古榕枝缠,酷似连理。中间桥墩的古榕下有一矮小的庙,曰“闾山法院”,祀闾山法院狮公仙师。庙旁长有松竹梅,几经枯荣,至今依然苍翠。合浦桥于2003年5月被列入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屿,除了躺卧水面、连接江河,供人通行的众多实用桥梁外,尚有一座奇特无比,小巧玲珑,仅供人们观赏的小小石桥。这就是南屿福罏寺后天井地藏殿里的“奈何桥”。

奈何桥长80公分,宽10分,单孔道,用三块花岗石凿雕成,以马丁形穿榫连接而成,桥下有岩水淙淙流淌。此桥被誉为福州地区独一无二的最短最精巧的古石桥,更为南屿福罏寺之一绝。

(图@驿动的心222)

“水乡泽国”的南屿,无处不见桥梁,随处可见桥下河水长流,桥畔房屋丛立的景象。不管远看近瞧,仰望俯视,南屿都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好画卷。

推荐阅读:

穿古街,走老巷,带你穿越至明朝,见证那五百年的荣耀与沧桑!

新媒体编辑:凡安(原创+整合)

来源:闽侯政府网,内容有所删减

审核:风清云淡

转载请显著标明出处:闽侯县旅游局官方微信“闽侯旅游”

在本账号发布24小时之后方可转载

山水江城 悠游闽侯欢迎您

Hash:a244067f5e115623982029f9ac1e53af22f9b5ed

声明:此文由 闽侯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