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兰宗简介

《腾 兰 宗 简 介》

自东汉时期,印度佛教西域传入中原后,开始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经过魏晋时期南北朝的格义佛教、学派佛教之后,隋唐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即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而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一座八宗并弘的佛教名山。需要指出的是,五台山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派——腾兰宗。腾兰宗的“腾兰”二字,指的是两位高僧,即中印度人迦摄摩腾(?-73)和竺法兰(生卒年不详)。因此腾兰宗又被称为摩法宗或腾兰派,尊二位高僧为祖师。关于两位高僧,很多人不熟悉,简单介绍一下。

一、迦摄摩腾与竺法兰来中原

佛法初来,与汉明帝有关。据《梁高僧传》卷一载,东汉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迦摩腾和竺法兰遂于永平十年(67)结伴前来中国,居于洛阳白马寺,合译《四十二章经》。汉明帝刘庄高规格接见了两位高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帝感梦,白马西来”的故事。

这件事在高僧传等很多典籍中记载。《摩腾法兰传》中说:时汉孝明帝,于永平七年正月,夜梦金人,身高丈余,赫奕如日,来诣殿庭。旦令占之,通人传毅对曰:“臣览《周书异记》云,西方有大圣人出,其没千载,教当及此。今陛下所梦,无乃是乎!帝遣王遵等十八人,西访。至月氏,值腾竺,延而归汉。

后汉书·西域传》也记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  

这就是两位高僧来到中国的神奇殊胜的缘起。我们知道,他们来到洛阳,国家建白马寺安僧,开始传译经典。而为什么腾兰宗是五台山兴起而独有的宗派?

二、腾兰宗在五台山的创立  

我们都知道两位大德是由汉明帝派使团迎请而来华的,其实两位大德早有来华之意,这就是因缘具足。而两位大德来华的本意中,重要一点理由就是五台山,他们知道文殊菩萨居此。

《摩腾法兰传》云:汉,印度国有摩腾、法兰二菩萨,以天眼震旦有情,有大乘根器者已熟。并观五台文殊所居,而圣教未至,知归者少。遂赉释迦文佛画像,并《四十二章经》,将东适震旦。

佛教传入五台山,史载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当时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他们在山里发现很早就有了的阿育王舍利塔,再加经中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于是产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

在永平十年,两位大德刚到洛阳,就曾向皇帝提出五台山的重要性,有文殊菩萨居住。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到了洛阳,他们把带来的佛经和佛像敬献给汉明帝。《摩腾法兰传》中记载:帝问:“此土岂无圣人居化耶?”对曰:“此土有五台山者,乃文殊大士所居,摄化无量天龙鬼神,然非戒定澄神者,莫能睹也。”  

永平十一年春天,两位大德礼拜五台山,回来后便上奏朝廷,希望汉明帝支持在五台山建寺院。理由有三:其一、经典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其二、二位大德在五台山发现阿育王塔和佛的足印。其三、他们认为五台山的山形就像印度的灵鹫山。汉明帝不仅准许在五台山建立寺院,还让他们剃度了数十位僧人,居住寺院,帮助二位大德弘法。

五台山原本是道教弘法区域,如今由政府支持,迦摄摩腾和竺法兰率徒众建寺于此,难免与道教发生冲突。

终于在永平十四年(71)正月,五台道士白鹿等人,联合五岳道士褚善信等,开始排挤佛教。他们向汉明帝奏请,想通过焚经的方式,来辨别佛道教真伪优劣。汉明帝便答应下来,决定正月十五日一见高低,地点设在洛阳的焚经台。

《摩腾法兰传》记载:十五日,帝幸白马寺。道士立坛设祭,集七十二子书于坛中。腾以佛舍利,经像置于道西。斋讫,道士执香炬,绕坛泣曰:“臣等上启太极大道元始天尊,众仙百灵。今胡神乱夏,人主信邪,正道失踪,玄风坠绪。臣等敢置经坛上,以火取验,欲使开示蒙心,得辨真伪。”便纵火焚经,经从火化,悉成灰烬。道士失色,欲禁不能。时佛经像,烈火不烧,舍利光明,旋空成盖。腾兰踊身虚空,现十八变,为帝说偈曰:

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

池无巨海纳,丘无嵩狱荣。

法云垂法界,法雨润群萌 。

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这件事在《国史旧闻》中也有记载:“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其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两位高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弘教的权利。

建寺地点选择在当时发现佛足迹的地方,这个地方与印度灵山相似。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辅轮相,十指皆现。”于是两位大德决定在此建寺,并取名灵鹫寺。汉明帝为表示对佛的信仰,追命“大孚灵鹫寺”,孚即是信的意思。“大孚灵鹫寺”就是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佛教就在五台山深深扎根,并逐步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

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黄金时代。由于诸位帝王的大力扶持和精心护持,五台山佛教在唐代时期兴盛发达,高僧大德辈出,著名宗师云集五台山,开辟道场,宗派林立。在创宗立派的大环境中,腾兰宗出现于佛教界,且为五台境内所独有。虽然开宗祖师资料不详,但传承者都毫不怀疑,不仅尊摄摩腾、竺法兰为祖师,而且尊《四十二章经》和《华严经》为根本经典。

三、腾兰宗在全国的传承

之所以腾兰宗初创祖师记载不详,是因为该宗在创立不久,便融于华严宗。隋唐时期,华严宗在五台山影响力非常大,当时清凉国师澄观驻锡五台山,史称他为华严四祖。宗密、僧睿、宝印、寂光为其门下四哲。澄观、宗密时代,为五台山华严宗的辉煌时期,慕其道风来朝礼参学者络绎不绝。再有,腾兰宗的僧人除依据《四十二章经》外,皆以《华严经》为主修,随着历史的发展,腾兰宗渐渐融合进入华严宗。

之后,腾兰宗长期无沉寂,清初,又于五台山再度露头。民国年间,同禅宗、净土宗并列,地位较为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1956年统计,五台境内66处寺庙的445名僧人中,腾兰宗39人。经十年动乱,佛教于1980年恢复正常活动后,腾兰宗传人还有14人,分住于显通寺、碧山寺集福寺等。腾兰宗的传承,有其宗源流诀。

《腾兰宗源流诀》共二十八字:

圆满清净真如海,

恒修大觉妙严成。

怡然寂照禧昌悟,

继祖续宗法道隆。

这二十八个字,即是腾兰宗师徒传承辈分。建国后,禧元老和尚为腾兰宗翘楚,影响比较大,一生弘宗演教。他老人家住世之时,又续宗二十八字:

性空般若永常明,

戒定发慧顿超贤。

慈济物利含识,

开权显实耀古今。

随着中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尤其宗教政策的落实,佛教发展,腾兰宗也得到发扬光大。僧人除了建国之始分住于五台山显通寺、碧山寺、集福寺等寺。如今,腾兰宗的弟子也遍布各地。五台山黛螺顶繁峙正觉寺、晋城石楼寺、忻州兴国寺大庆净觉寺尚志普照寺北京广化寺北京佑胜教寺、浙江奉化雪窦寺河北泽生寺、山西方山寺、高平定林寺都属于腾兰宗。

在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今天,创立于五台山的腾兰宗不仅是五台山独有的宗派,而且是我国最具有中国化特色的宗派。在佛教中国化发展进程中,腾兰宗应当主动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在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祈福腾兰宗根深叶茂,法运昌隆!

编辑/清凉沙门 文/一心 图/百度搜集

Hash:0673b6427d45305283747d538188b6e86cd670d7

声明:此文由 五台山黛螺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