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崧山村古道场遗址(游记)

“台商秘境”主题探索活动由“志远天下行”精心策划组织,不走寻常路,坚持小众玩法,深度挖掘台商本地人文历史,讲述那些普通景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期活动——探索崧山村古道场遗址,于8月8日下午如期并圆满完成。十几个人顶着烈日酷暑,历时三小时,徒步6.5公里山路,并在崧山村热心人士的带领下,深度解读了崧山村的孙易彬故居、崧山小学、孝顺塔、古道场遗址、进士第、东西花园、美峰水库等各个著名景点和人文遗迹,受益匪浅。在此,要特别感谢崧山村委会的精心安排,感谢孙梅香和孙诗德等人的带队和精彩解说,同时也要感谢孙铭阳先生的极力推荐。

接下来,“志远天下行”还会继续不定期组织“台商秘境” 主题探索活动,每一期所选的地方也都不一样。如果你也想和我们一起,探索“台商秘境”,那就快快加进我们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第一期“台商秘境” ——探索崧山村古道场遗址的精彩过程吧:

因为要坚持小众探秘,我们严格控制了报名人数,最终只有十来人有幸获得此次免费的采风体验名额。为避开中午的烈日酷暑,防止暴晒中暑,我们把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进行。下午两点半,大家准时集合,开着三辆车,一行人直奔崧山村。

孙易彬故居

三点整,抵达崧山村洋厝的孙易彬故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故居讲解员——孙梅香,热情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并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解说。

洋厝归国华侨、抗日志士孙易彬故居建于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2007年被列入泉州名人故居,2012年被列入台商区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被授牌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台商区展示点。

孙易彬(1920-1988),旅菲华侨,1936年在菲律宾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8月回国,1939年1月转入抗日军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被纵队直属党委记一等功,获授“人民功臣”。1980年以正师职离休。

崧山小学

参观完孙易彬故居,我们与讲解员孙梅香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随后来到崧山小学,开始我们今天的徒步探索之旅。

百年侨校——崧山小学,是崧山村先贤孙祉卿于1918年创办。这座老式的校门,因为是石构建筑,一度成为危房,差点被拆掉,但在村领导的力保下,成为崧山小学最珍贵的记忆。接下来准备在旁边设置一个留言板,打造成崧山学子们的网红打卡点。

孝顺塔

在崧山小学的后山,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石塔,它由洋厝村一位村民选址建造,用于安放其家族亲人的骨灰,因此也被村民们称作“孝顺塔”。石塔建成至今已有30年。

我们爬上这座只有一百多米高小山头,来到的石塔下,只见整座塔约有12米高,为砖石结构,塔身有四层,从上至下逐层收缩,第五层的塔尖似一根短小的细棒一般直指天空。登上十七级石阶,看到正门两旁刻着一副对联,左联“石塔千寻承雨露”,右联“园陵十亩报春晖”,横批“进修家族陵塔”。由于石塔唯一的铁门上了锁,没有钥匙无法进入。站在塔底往山下俯瞰,一片绿油油的梯田尽收眼底,远山掩映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和安详。

石阶古道

继续前行,穿过一片田园,进入树林,意外发现一条石阶古道。根据崧山村的地理位置,应该为元明清时期泉州至崇武古驿道的组成部分。孙诗德先生说,这个石阶是旧时大坪通往下山村的村道,建美峰水库时,下山村迁往霞美象林和伍厝。据孙铭阳先介绍,崧山村南北各现存一条古石阶路。北面是通向五音村的“孙老爹官道”,是清代名宦孙兰陔学生、两广总督徐广缙捐建而成的。在千余年煌煌历史演变过程中,古道在经历辉煌之后,又相继随风而逝,但留些许路痕、辙印,供后人寻觅。

从古驿道上来到山顶,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往左穿过一片矮木林,只见一块用水泥平整的地面中央,搭建了一个台子,有人说是水井,有人说是土灶?在这荒山野岭里,显得很突兀,你们觉得这个台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古道场遗址

不多久,来到海拔仅200米的大坪山,神秘莫测的崧山古道场遗址,就藏在这里,也是我们此行重点要探索的目标。我们刚到古道场遗址,就遇到在此等候的孙诗德先生。孙诗德先生热心研究家乡文化,经常与孙铭阳老师、孙建辉先生等人,一同研究家乡的人文历史,甚至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实地考察和求证。这次诗德先生有空陪同,特别是去大坪村参观,因为有他在,方便了许多,非常感谢。

在崧山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大坪山上有一座奇特的古代遗址,但无人知晓它的来龙去脉和用途。据了解,该遗址坐北朝南,恰好是正子午坐向,正对面山势和缓,不远处就是出海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山顶有数个弧形石阶,层层叠叠,从高空俯瞰,整座古道场可能呈莲花图案,莲花在道教佛教中都是代表吉祥。在东侧三个石阶上,分别用石头砌起三座圆形石塔,石塔顶部已经坍塌。石塔底部直径3.32米,塔顶直径2.2米,残高2.4米。

现场曾立有一块石碑,石碑正面竖刻“天官赐福”四个大字,为道教术语,旧时用于祈福消灾的吉利话。背面上端刻着“元亨利贞”四个字,出自《易经》,中间是一个八卦图案,下方刻着“神卦驱煞降祯祥”七个字,字体均为楷书。根据碑刻基本可以确认该遗址是古代道教消灾祈福的道场,石塔可能是消灾祈福时使用的“烽火台”。

据了解,为保护这块意义重大的石碑和残存的八卦图案,不被破坏和盗走,崧山村委会已经将其收藏起来,以便将来更好地展示和研究。

关于这三座石塔和遗址的功能和作用,近十来年,各方专家和媒体依旧争论不休。虽然多数人认为是古道场遗址,但也有人说是风水塔。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又没有留存下来的文献记载,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论证。你们认为这处遗址是做什么用的呢?

大坪进士第

大坪山下,便是大坪村,是崧山村三个自然村之一。大坪村有三座规模宏大的进士第和东、西花园,非常值得一看。

首先来到的是孙嶐进士第,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三进五开、出砖入石。虽然古厝内部已显破败,但大门外石埕还存有旗杆石夹板两对。进士第旁为其祖父故居,门外也立有旗杆石。据了解,这两座古厝间留有一个约50厘米宽的小巷,传说龙脉就从此巷过,留下清代大坪孙嶐家族“祖孙双进士,一门五举人”“父子恩元”等佳话。

在孙嶐进士第旁,有一幢两层楼高的番仔楼特别显眼。是上世纪50年代,由孙玉水和孙玉山两兄弟合建的。虽然这座番仔楼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看起来依旧保存完好,夹杂在村中闽南古厝与现代洋楼之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现如今,楼里仍住着一位86岁的老阿婆(孙玉水的儿媳),很是健谈。离开时,还依依不舍与我们告别。

大坪东、西花园

大坪尚存东、西花园。19世纪初期,孙嶐曾孙孙兰陔先建西园,19世纪中期,其子孙文圻在同一山巅建立东园。每园面积3000余平方米,两园并肩,坐北朝南,前墙俱用长条石沿直线竖成疏栅状,余墙则皆用块石所垒成,后墙均呈半圆弧,左右四墙各作直线,两园前部俱为居屋,各建三进双护厝大厦一套,屋后及两边余地悉宽大,都用以建书斋“诂经精室”及园林。由于历史原因,西花园破坏比较严重,东花园保存则较为完善,现四周围墙完好无损。

西花园,又称孙兰陔进士第,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200余年,由围墙、石埕、两列并排大厝和书斋等组成,规模宏大。孙兰陔进士第坐南朝北,三进五开间带护厝,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因年久失修,屋面已倒塌过半。因历史原因,目前仅余主体建筑和“寻乐堂”书斋墙体。

东花园,又称孙文圻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60年左右。故居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有东护厝,现尚有后代居住。

东花园内孙文圻故居保存完好,尚有后裔居住。

正面围墙完好无损,笔直的条石,有明显的手工精细打磨过。

在故居后山的花园中,尚存一方一圆两套石制凳桌,排列有序。

如果有时间,一定要留下来,和当地村民聊聊天,你会发现,原来关于大坪村进士第及其东、西花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2018年在大坪村口的一处水塘中,捞出了10块明清年间的旗杆石。原来据史料记载,崧山村孙氏自明代起先后出过3名进士、8名举人,多人在朝为官,可见其人文鼎盛。

大坪风水桥

告别了热心的诗德先生和大坪村民,我们继续前往下一站——美峰水库。途经大坪村南100米外的一条小溪,又发现了一座的古石桥,传说为大坪村的风水桥。据志远观察,这座古桥为石墩石梁桥,东西走向,现存三孔四墩,残长约20米,宽约1.5米。桥面各节由四条石板铺成,两侧立有石栏杆。在桥的对面有一座小庙,据说是为纪念先人的。这座桥是旧时崧山村通往霞美及东园,还有鳌壳寺的主要道路。关于该古桥的更多信息,留待日后再深入研究吧。

美峰水库

引水石渠,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此印象深刻吧。解放初期,为解决崧山村土地水资源贫瘠和田地灌溉问题,特意在山上建了畜水池和引水石渠,不仅达到营造“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灌溉植被作用,更有补给生活用水的实际作用。

引水石渠的下面,就是美峰水库。美峰水库属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仅3.7平方公里,总库容204万吨,有效库容156万吨,死库容16吨,主要也是靠下雨蓄水。今年特别干旱,已经几个月没下雨,整座美峰水库干涸见底,只剩下低洼处的几滩水,库底可见大片的草皮,成了许多村民放羊之处,也吸引一大批白鹭来此栖息。远远望去,像是一片大草原,有一种荒凉之美。

美峰水库也是欣赏日落的绝佳之处,虽然水库无水,但在落日余晖下,竟也如此美好。离开美峰水库准备返程时,我们又偶遇壮丽的晚霞,赶紧停下脚步,记录下这难得的绚丽景色。

下期活动预告

这次行程原计划还要去探寻美峰水库附近的两座明清古墓西竺寺,以及庄内村的几座古建筑。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遗憾错过。崧山村由于历史名人扎堆,文物古迹聚集之地,5平方公里的村子,已被专家们考查出的文物点就多达数十处,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探寻得完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发现,慢慢研究。

下期活动预告——“台商秘境”第二期主题探索活动,我们还将继续走进崧山村,去探索崧山村“九岭十八寨”之西磨寨的烽火传奇,敬请期待。

图文:志远天下行,转载请注明出处,盗图截图必究!

Hash:1307c6c7dd97f024b5069b6c5aeec2611cf67f3e

声明:此文由 志远天下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