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程乃珊《不灭的光影——上海大光明影院记忆》

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董事,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上海市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金融家》、《上海探戈》、《上海Lady》等作品。

Grand,大光明,一个掷地铿锵有声的名字,一个令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的名字。

大光明影院,位于上海金刚钻地段,中华第一街的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的衔接处。

1928年,潮州籍商人高永清美国商人合资,耗资二十万大洋,在今南京西路216号兴建大光明电影院Grand Theatre,并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当年12月23日影院建成并举行首映式,放的是好莱坞片《笑声鸳影》(The Man Who Laughs)。不过当时建筑样式全然不是现在这样。

然因高永清不善经营,影院至1931年营业仅三年左右就经营不下去了,到了年底不得不停业,即由英籍华人卢根作总经理,当时的上海大实业家大银行家朱博泉为董事长的亚洲联合电影公司收购。公司投资一百多万将旧戏院及附近建筑全部拆除重新起造。由著名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Art Deco——商业建筑的典型代表)设计。

新造的大光明占地面积为40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900平方米,其建筑样式为最典型的Art Deco风格。

大光明全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楼层连同招牌高30.5米。建筑立面采用板片横竖交错的形式,这就是Art Deco运用几何线条最典型的特点。乳黄色曲面外墙线条流畅,再与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灯柱相交再配上霓虹灯,将都会特有的那分繁华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灯红酒绿,充满着特强烈的都会感。

▲ 往日的大光明电影院

▲ 大光明电影院正立面

大光明的大门由十二扇铝合金钢框玻璃大门组成。两边门墙黑色大理石壁面,华贵至极。入口处上方有乳白色玻璃板雨篷,上面是大面积玻璃幕,右侧有方形半透明玻璃灯柱,晚上灯火通明,犹如一座水晶宫。数里之外就能看见,真是名副其实的Grand——大光明。

充分运用线条与弧线等几何图形并采用大面积玻璃幕,是邬达克的风格,从上海当年最高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至私宅绿屋都可看到邬氏的创作风格。

▲ 张贴着海外电影海报的旧时大光明大戏院

有轨电车从大光明大戏院门前缓缓驶过

大光明的内部建筑也毫不含糊。门厅十分宽敞,门厅内两侧各有倚墙大弧形楼梯通二楼,门厅的地面为嵌铜条的彩色石磨地坪,墙的大面积玻璃长窗令阳光充分投入,因此十分敞亮。影场内共有1700席位,楼上有717只,在休息厅还设有喷水池,配以彩色射灯,彩光流溢,再次特现了Grand的主题。起造一座影院,是对建筑与现代光、声、电气等科技的综合水平的考验。

因为外形豪华,装饰讲究,声光技术一流,服务细致,大光明被称为“远东第一影院”。而建筑师邬达克作为Art Deco新潮建筑师,也借大光明的设计受到设计界的瞩目。

▲ 大光明大戏院入口大厅

▲ 大光明大戏院观众席

七十年过去了,大光明挤在四周摩登大楼中,仍是那么与众不同,如一位年岁已高却风度犹存的老贵族。遗憾的是,有几个上海人真正能读懂它?

欣慰的是,改造南京路,没有将大光明改造掉,毕竟,这是南京路历史回廊上一盏不灭的灯彩。

Hash:dbbfc57930a8005cb163a2ecb3a16e405e322a4a

声明:此文由 《建筑与文化》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