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的这座剧院八十岁了,她伴随了一代上海人

编者按:美琪大戏院最初以西式戏院而闻名,1941年10月15日,美琪大戏院正式开业,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影院的英文名字为Majestic Theatre,意为“庄严、宏丽、王者”。中文名“美琪”是从观众来信中征集而得,取自“美轮美奂,琪玉无暇”。

在开业当天,美琪大戏院将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的五彩歌舞片《美月琪花》作首场公演,成为上海放映西片的首轮影院。

戏院作为早期的公共娱乐空间,对近代上海都市生活影响很大。戏院及其承载的文化行为和信息,将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呈现在当时的中国观众面前。当时市民以能获得美琪的一张电影票、在此看一场电影为荣。

这座古老剧院,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承载着上海人对这座城市无数值得追忆的瞬间。它经历了远东第一剧院的美誉,首轮上映西洋片的辉煌,梅兰芳先生抗战后复出的盛况,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周总理在此作重要讲话......这些历史痕迹以戏院特有的气场展现在如今踏进美琪的每一个观众面前。她也成为了伴随其成长的上海人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与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

今年10月15日是美琪大戏院开幕八十周年。美琪大戏院距离我家700米,从小的记忆里有着抹不去的回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美琪的影子。

不久前的一天,我经过美琪大戏院,看见门口人头攒动,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走进一打听,才知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临时加演两场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只见身着盛装的青年男女,老年伴侣,手持剧票,佩戴口罩,出示着手机里的健康码,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有序进入大门。那一刻,百感交集。

伫立在美琪大戏院门边,仰头看着美琪的霓虹闪烁,看着眼前的人头攒动,美琪不仅一直上演着人间的各种故事,也是我的人生殿堂,美好岁月的见证,浓缩着我人生难忘的片段。

01

我在美琪看的第一场电影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片名是《小兵张嘎》。当时市民以能获得美琪的一张电影票,在此看一场电影为荣。那时的我还在念小学,为了买到便宜的学生票简直挤破头。那时8分到1.2角一张,是看座位前后出价的。我们都是买8分的票价。剩下4分钱可以吃个冰棍,也可以买点其他小零食。

为了买到学生票,每到星期天,我们都是老早赶到戏院门口,大门还没开,就先在门外边排起队来,等到早上8点一到,同学们就蜂拥而入,跑上台阶,直奔售票窗口。

那时只要美琪晚上有演出,戏院门口周边道路两侧就会整整齐齐地停满自行车,那场面也颇为壮观。与现在剧院开场后,停满了私家轿车形成强烈对比。

当时父母也难得会带我去观影,那是暑假前考试后的奖励。每次我们都会提前到,父母总会带我到影剧院下面的地下室,那里专卖饮料、冷饮。给我买一杯用料十足赤豆或绿豆刨冰,趁着还没开映,一勺赤豆、一勺碎冰地品尝。那时一双小手都捧不过来,一个咖啡色带柄的玻璃大杯,又厚重、又冰冷。半杯赤豆、半杯冰,还有浓浓的桂花香味,甜甜的、凉凉的。

那时候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看场电影可以算作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以普通工薪的收入,看一场电影,儿童票2角一张,成人2.5角一张,再搭配一杯1.5角的刨冰,这种惬意在一个普通家庭不可能经常有,属于难得的消费。

02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我和先生在这里相识,相知。那天观看的是莫斯科音乐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巴黎圣母院》,舞台上惊现了多年前北京人民大会堂舞台出现的8米高教堂钟楼布景,让上海的芭蕾舞迷们叹为观止。

舞剧中,一幅幅绚丽的画面,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

而这一部分,在我们相互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链结:存在于巴黎中心的圣母院教堂和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之间的链接,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的链接,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以及建筑文学的链接,这种由文学艺术衍生出的情感几近趋于永恒。

在美琪观剧,与人物共情,心情是愉悦的,心智也慢慢成熟,是非也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渐清晰了。

以后,我与先生仅有的几次约会,都在美琪观剧,或观影。因为美琪离家近,出行方便和安全。那时,晚场电影散场,怎么也得21:30分以后,他不用送我多远,十分钟就到家了,然后他才骑车返回。

03

美琪还帮我们一众同学圆了为老师在剧院过生日的梦想。

那时我们15位同学想一起策划给高中语文林老师过85岁生日,作为学生表达敬意的方式。所送的生日礼物就是美琪上演的根据巴金先生作品《家》改编的话剧票。等了半个月,总算演出日临近,美琪开始出票了,我和另一位同学购票排了整整一个下午的队,晚上6点才买到演出票。

《家》也是林老师曾给我们上过的非常生动的一课。课中林老师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写作是最有价值的自我投资。阅读是最低门槛的高贵。通过自由抒写,内心的卡点会慢慢打开,心中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林老师的这句话,一直引领同学们在写作的天地里努力耕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那天林老师欣然接受了15位学生的祝福,同时也接受了全场观众的祝福。“美琪”大戏院的领导听说我们是为纪念老师从教50周年和庆生的活动,也觉得非常了不起。特意赠送了鲜花和《一起见证美琪成长》的画册,并在话剧正式开幕前,打出了“祝贺林永冰老师从教50周年,同祝生日快乐!”字样,使林老师在快乐、幸福、充满温馨回忆的气氛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么多年来,美琪的舞台一直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家庭伦理,大情小爱;美琪也是一座观众心灵的教堂,精神的圣殿。

04

进入20世纪初,我已成为美琪大戏院社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了。

记得美琪每有公益演出、慈善义捐、慈善晚会、慈善拍卖的任务,都会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为联系更多的社会名流、艺人参加,为社会慈善公益作出最大的努力,我们走门访户,动员了许多像秦怡、朱曼芳、杨飞飞、毕春芳、梁波罗、戚雅仙等知名演员和主持人来到剧场,为遭遇地震、天灾的市民,为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群众,为因病致贫的弱者,通过集体义演、义捐、义拍筹集善款,募集资金,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群众。

此时此刻,在美琪的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社会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

每次回家路过剧院门口,我都会伫立很久,很久。毕竟,这里有我太多的情愫和抹不去的记忆。

修缮后还原的1941年美琪门厅水磨石地面的图案

来源:上海静安

Hash:918b9f6ae1d71c5407d8d6ab8236359d2e311a51

声明:此文由 周到上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