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叱咤西安的地方,它的故事并不只有“三个桥”!

了解更多西安请关注 西安城记

城市记忆 · 西安故事

前言| Preface

作为一个西府人,在人生的记忆里,去西安必过三桥。从老街到国道再到立交,转眼间已逾二十年。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所有的记忆加起来,三桥总是和汽车火车联系在一起,对于过路客来说,车来车往,拥挤不堪。

2015年秋宜家开业,让三桥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如今,西咸新区纳入到“大西安”,让三桥变化更加剧烈。

▲从宜家看到的三桥立交

早在秦汉时代,这里就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大戏,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这些名字和这片土地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出章城门,丝绸之路从这里被开创,丝路花雨的驼铃声从此连绵至今;在这里,曾经响起气势磅礴的《大风歌》;在这里,也曾演绎过“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等一幕幕慷慨悲歌。

▲仿建的阿房宫景区,2013年拆除 图片/网络

大汉远去、隋唐兴起,从汉章城门到唐时的延秋门,只是从名称的变化上,就让人体悟到时间给予这片土地所带来的变化。“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携杨贵妃等逃离长安,走的就是这个门,汉唐盛世自此也慢慢的走向了终点,延秋门也终于被传为了今日的雁雀门。

三桥一直以来就是西安的西大门,不知何时有了“西北第一镇”的名号,在现代,它更像是一个屹立于城外的独立王国,从工厂到学校,从商场到医院,一应俱全。

▲拆迁之前的三桥老街 图片/网络

当我们终于来到这里,从曾经的三桥老街开始,沿建章路到雁雀门西村,再到汉未央宫前殿遗址,所看到现在的三桥已和从前大有不同,吊塔林立、拆声一片,就像一个大工地,不知何时才会涅槃重生!

▲2012年,三桥老街上的小吃摊 图片/网络

西城往事:三桥,并不只有三个桥

撰文/Angel 摄影/常远(除署名)

从来不知三桥从何得名,也未去深究。说来也可笑,在西安这片土地上,一个自己居住了近三十年的地方,却对此地的历史不甚了解,甚至连名字由来都不清楚。这种不符合地缘气质的行为,却也就这么发生了。问了家里在此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人,竟也不知。

就是这片并不为人所知其过去的方寸之地,却也有人世代生活于此。

▲最后的蒸汽火车 图/网络

我模糊的记忆,也只能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并没有西三环,更没有纤纵交错的三桥立交。沿着皂河旁边有一条小路,南不知起点北不见尽头,跨过皂河的那条路倒是一座桥,简易的修筑,十来桩石柱

皂河里的水发黑发臭,老人叫它“臭水河”、“黑水河”。背后原因,也许是附近印染厂的污水及工业废水的肆无忌惮的排放。

▲拆迁与崛起

皂河以西的丁字路口便是建章路南端,至北通向六村堡工业园,路口的西北角,自东向西延伸进去的一条路,就是三桥老街。二十年前这里就是商业集散地和繁华之处了,在这个城市边缘的城乡交界处,周围一众居民的穿衣购置都会来老街。

▲三桥老街,拆迁现场

自街口进去,连续几十家衣帽服饰鞋店,还有国营的服装商场,里面都是一个个租赁的柜台。经过这片时尚品售卖地,往里更多的是生活用品。这里卖的不是家装之类,更多的是生产生活工具。

▲最后的店铺

冬季家中取暖需要烧煤的北京炉,手艺人现场匝制的铁皮烟囱,以及各种耕地农具,烧火的风箱......大到家中设施,小到针头线脑,可谓应有尽有。过年前的半个月,老街里的热闹便一直蔓延到建章路两侧,花灯春联福字挂满路边,一片红彤彤的喜庆之气。

▲一处水洼

想起儿时,高堡子东侧的汉长安城遗址,就是我们玩耍的乐园。那个时候,孩子们也还可以不需要家长的陪护在外面疯玩,一座并不算高的土堆就是我们游荡的终点,从所立的碑上,我们才知道这是“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去从前的未央宫玩耍也成了附近小孩抹不去的记忆,现在来到这里,依然会看到很多小朋友的身影,这种记忆,也将一直延续。

▲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

这个两千多年前的盛世王朝,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辽阔的都城遗址,遗址上的树木、杂草、残存的土台似乎都在彰显着曾经的大汉气质,豪迈兼有悲沧。“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登临高台之上,伴随着冬日萧瑟的北风与雾霾,踌躇之志,亦不知将飘落何方!

高台北望长安故城,下方为椒房殿遗址

兴盛一时,却又在历史中湮没无存,这样一个都城,难免让人会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幽思。当年修建西三环,周边居民说挖出来好多瓦当器皿,有人拾去拿到古玩市场也卖了好价钱。现在的三桥立交下,还发现几十桩形似桥桩的遗迹,因不知名原因表面发黑,没有进一步考古结论,一直保留在原地。

▲四元理发

不仅汉代离我们太过遥远,三桥镇的繁华也早已不复存在,如同周围的城镇发展和变迁。西安市西郊大部分地区是工业区,光是三桥周边便是各种工厂林立,当年的陕棉十厂,第三印染厂,第三自来水厂,光华制药厂,硫酸厂,造纸机械厂,西安车辆厂……

楚河汉界,风云两千年

厂区的周边形成了固定的居民区,继而有了子弟学校,工厂医院,紧接着生活配套机构例如超市也进驻。一个厂区范围内,如同一个独立于外界的社会,从出生、教育、工作到晚年,不踏出这片区域也能就此渡过一生。

▲建章路,陇海线铁路桥

因此,在三桥的每个角落,到处充斥的便是这种独立于世的市井生活。小时候去西安市区人家都叫“进城”,在火车没提速的年代我们可以从三桥站坐到西安火车站,从西安回家也可以等周末下午工厂的集体班车

▲修车摊

不同于城市高楼大厦里疏远的邻里关系,厂区是十足的熟人社会,甚至可以由此认识整个三桥地区的居民。从小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甚至自己的老师班主任,都是人生第一波认识的朋友,若建立起长久的友谊,便一定是一众朋友中最相熟的。还能与谁相识便可共同拥有成长的经历呢,可我们这些子弟们就如此幸运。

▲车辆厂生活区

多少年后,就会不停的参加昔日同学、好友的婚礼,去喝满月酒,感慨转眼间我们都已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也突然发现我们长大了,城市也在扩建,三桥地区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样子。但是厂区里变化并不是翻天覆地,小学因为修建三环移了位置,工厂门口那座几十年的老建筑“职工俱乐部”原地翻修。

▲三桥职工俱乐部前的合影 图/Angel

曾经,周末就从学校翻墙出去,爬上皂河上的大管子桥,跑到野外烤鸡蛋或者摔跤。现在,大管子桥还在,只是孩子们的周末早已被其他事情占据,比如补习,比如学习歌舞才艺,老俱乐部的样子我也已经记不清,只能从家里老人的照片中看到一些它的轮廓。

▲木匠

如今在行政区划上这里已划入西咸新区,三桥地区大部分隶属于沣东新城。老街道已经开始拆除,地铁也由此通往咸阳大明宫、宜家、万象城等知名品牌落户,未来这里会建成西安又一个商圈。

▲卖萝卜的兄弟

此时我才去查了资料,终于了解到“三桥”由来:汉长安城章城门外并列布置着三座通往城外的大桥,故从西汉开始,此地始称为“三桥”。

▲雁雀门西村

▲玩鸟

▲生活区还在使用中的自行车棚 摄影/Angel

▲汉长安城里,卖风筝

▲西去中央官署的大道,雾霾

▲遗址内过周末的小孩

▲中央官署遗址,柱基与散步的人

▲乱草之中的遗址铭牌

▲夕阳西下,行人

文=Angel 图=常远(署名外)

©版权声明:《山人社》授权刊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西安城记「艺术圆桌」

西安需要建设,也需艺术和音乐。西安城记携手西安音乐厅,共同成立【艺术圆桌】。本文留言中,点赞最多的前三位朋友,将获一张价值¥150元《西安交响乐团 · 贝多芬的自然世界》门票。

演出:西安交响乐团 · 贝多芬的自然世界

时间:2017年3月11日(周六)19:30

地点:西安音乐厅

Hash:928ab2231995296e0d5e83ff870ba057e5a9ebc3

声明:此文由 西安城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