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丨忠贞不渝的深山守墓人叶官山

76岁高龄的叶官山,30年来义务守护烈士墓,他以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表达了他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他的事迹入选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2008年3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他“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光荣称号,同年11月,中央文明办秘书组、中国文明网,授予他“中国好人榜”金质奖牌。

青山埋忠骨

在钟鸣镇水龙村的水龙山麓,在那个叫叶村村民组的村口,建有一座烈士墓,也称“水龙烈士墓”。

那座墓,高2米,宽1.5米,白色大理石的烈士墓碑竖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身庄严肃穆,碑眉上的正中刻着五颗红星,红星两旁写了“永垂不朽”四个大字。在碑正中竖刻有“抗日时期牺牲烈士墓”和小楷字的墓志铭,碑的左右写有一副对联:“先烈精神昭日月,英雄业绩展宏图。”这座墓,在深山之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瞻仰者纷至沓来,像耀眼的星月,像光芒的灯塔,像透过树叶空隙的阳光,招摇着无数瞻仰者们的崇敬心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和新四军七师临江团,在钟鸣镇水龙村一带与日寇和反动派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曾牺牲了30位先烈,他们的尸骸散落在山水之间。1985年,叶官山向当地村委会提出重建烈士墓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广泛的积极回应,其中有21位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筹资3000多元。他们在核实了烈士们所在部队和掩埋地点后,捡拾遗骨30具,装在30个大盖缽内,一起安葬在叶村村口的大青石条砌成的坟冢内。那座高耸的白色大理石烈士墓碑,就在水龙山麓竖立而起,挺拔安详,熠熠生辉。

这块墓地,远近闻名,如今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十多年来,附近几个县的中小学校的学生们,还有许多单位的党员干部,纷纷前来拜谒,瞻仰烈士业绩,聆听英雄故事,缅怀志士们的精神情怀。

自愿守墓人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在叶官山的年幼之时,他亲眼看见牺牲的烈士躺在地上,他们流淌的鲜血曾浸染了他的双脚。他感慨地说,先烈牺牲的悲壮惨烈,一直深藏在他心灵深处,在他内心有了永远难忘的心绪与情结,后来深化成一种感恩、敬仰和缅怀的心绪。因为,他认为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也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提议修建烈士,捡拾烈士残骸,是先烈的悲壮义举一直深藏在他的心灵深处所感染的。而烈士墓建成后,每年清明节都有500多名中小学生、人民教师和老干部来此扫墓,常常是秩序混乱,卫生弄得很脏乱。为此叶官山想,当年他是叶村唯一的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他主动担当守护烈士墓的责任,并承诺用毕生精力维护烈士墓,全身心地宣传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他还独自去十公里外的南陵县山林场找人要了一些名贵树苗,扛回来栽在墓地四周,如今墓地周围有雪松、玉兰、龙柏、扁柏、水杉、刺柏和松杉十多个品种,还有花卉,已形成绿荫苍翠的园陵式墓地。

三十多年了,叶官山忠贞不渝地做一辈子守墓人,从来不离不弃,不图任何报酬。他说他要做到年老人死去时。经年累月,他隔三差五去墓地割除杂草,清扫枯叶杂物;烈士墓碑上的碑文日久油漆剥落不清,他多次购买油漆请当地老师帮助细心描了一遍,以保持字迹清晰醒目。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很多学生和干部群众来此扫墓,叶官山总是热情接待,早早烧好茶水挑到墓地前免费提供;当邻近的南陵县的师生前来扫墓时,叶官山的家便成了联系点和休息场所,他热情接待,并向师生们介绍烈士们英勇战斗的故事。叶官山的家与烈士墓相距百米,除夕他拉电线到墓上亮上电灯。人们好奇地问他,他便告诉人家,我们大年除夕都要亮着灯“守岁”,我也要为烈士们亮着灯,否则,他们太孤单了,于心不忍。除夕年夜饭前,家家提前上祖坟祭祀,然后才吃年饭。这时,叶官山总先到烈士墓祭祀,然后才上自家祖坟祭祀。多年来,叶官山一天一次清扫墓地,有时一天两次,清明、冬至、除夕“三节”必须祭扫烈士墓。

默默守护烈士墓长达三十年之久,这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心里只有忠诚与敬仰,每天只有忙碌和坚持,目光只有坚定与渴望。

你想图个啥

有许多人问他:“你守护烈士墓图个啥?”

叶官山听了淡淡地回答:“我什么也不图,也没什么可图的,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把守护烈士墓工作做好,做到底。”他还说:“美好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是以感恩心情做这些的。”

每年清明节,叶官山都提前到乡镇找关工委等单位了解要来扫墓的人的具体情况,以做好接待准备工作。有人问他:“你为护烈士墓付出了多少烟酒茶饭,图个什么?”叶官山说:“俺什么也不图。烟酒茶饭算什么,要是没有先烈的流血牺牲,今天俺哪来的烟酒。俺是党员,为烈士守墓是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俺还有一口气,俺就要守墓守到底。”

叶官山为人质朴,他的故事令人震撼。没有委托,他却把为烈士守墓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求回报,他把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当作应尽的责任。30年来,他是保洁员,坚持绿化墓地,清扫枯叶杂物;他是宣传员,为师生热情宣讲烈士英勇作战的事迹。叶官山这样的“义士”,是一个一生默默守墓的高尚之人,他说他守护烈士墓并没有吃多少苦,也没有做多大事,上级却给了他至高的荣誉,真让他感到不好意思。他还说,只要活着,他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大山里甘为清贫地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守墓人。

青山埋忠骨,浩气满乾坤。叶官山说,他不想图个啥,就是有一颗甘为守墓人的心。

有一个心愿

叶官山老人说:“只要我还能动,还能下得了床,我就要把守护烈士墓工作做好,做到底。”他还说:“我不仅自己要做一辈子守墓人,如果离开人世,子孙们要接过担子,让这座墓地一直有人守着,让这些烈士们一直有人陪着。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生前唯一的嘱托。”

据了解,叶官山有3个女儿,大女儿一家生活在他身边。在叶官山的影响下,大女儿跟父亲一样重德守义,常年热心照顾家对面低保户桂万林老人。大女婿夏长满是货车司机,只要是修缮烈士墓需要运黄沙、水泥,他总是放下自己的生意活,义务开车运送。清明、冬至、除夕“三节”,他的大女儿夫妇和小女儿夫妇在“三节”都必须祭扫烈士墓,去年除夕还花100多元钱买来了冲天雷在墓地放爆,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意。国庆节,他们在烈士墓上高挂红灯笼,让长眠的烈士感受到庆祝节日的喜庆、感动和幸福。

叶官山的小女婿在上海打工。起初,小女婿梅有广对岳父守墓之事并不理解。2007年清明节,梅有广从上海回来随叶官山去烈士墓祭扫时深受感触,他突然感慨地说:“经历了许多事情,才发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人得能守住自己的心。”他还动情地对叶官山说:“爸爸,你放心,你老了,我们会好好守护这个烈士墓的。”自那以后,8年来,小女婿每年清明、冬至、除夕“三节”,都要从上海回来祭扫烈士墓。烈士墓碑上的碑文油漆褪色,他就购买油漆,把碑文细心地描上一遍。红彤彤的,亮色鲜艳

叶官山还对孙儿们说,自己如果离开人世,孙儿们也必须接过他守护烈士墓园的担子,在每年清明、冬至和除夕都要到墓上蔡扫,一代又一代,子子孙孙地往下传。

爱在山水间

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叶官山家庭获此殊荣,他的厚德家风也广为传扬。

来到叶官山简陋的家中,满墙金灿灿的奖牌显得格外醒目。他的事迹入选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2008年3月被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光荣称号,同年11月又被授予“中国好人榜”金质奖牌等。

叶官山老人一家在大山深处,以感恩和执着坚守烈士墓,点亮了信仰之灯,也感染无数的敬佩之心。许多单位的爱心协会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和志愿者,前往水龙村烈士墓开展了“祭奠革命烈士,慰问中国好人”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在“中国好人”叶官山的带领下,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在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集体默哀后,由烈士墓守护者——叶官山向会员们认真讲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带领大家重温了当时的抗战场景,并介绍了自己三十年来坚守维护烈士墓的一点一滴。听完叶老动情的讲述,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们集体三鞠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

叶官山老人的事迹,深深影响了周边的村民,当叶官山想为烈士墓修地坪、栏杆时,村民们纷纷捐款。铜陵永泉农庄杨树根、叶雪华夫妇捐款达8万元。他们说:“叶大伯能这么多年以感恩的心守护烈士墓,我们是在党的红旗下长起来的,更应该懂得感恩。”

守护英烈三十载,厚德家风传千秋。已经76岁的叶官山老人,虽是满头银丝,但步伐依然矫健。老人淡然的说,党和政府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其实我很愧疚,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老人家面对荣誉,想的不是骄傲,而是今后的责任和使命,还有决心和信心。他爱在山水之间,把家风的传承与彪炳千秋的烈士英灵连为一体,这是大爱,也是大情。

Hash:fd63b1dbb3a0524a38b8b2ec279430dd20f056af

声明:此文由 义安文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