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英雄冢 忠烈红军魂——踏察集安市榆林镇刘金铎抗联烈士墓纪实

悲壮英雄冢 忠烈红军魂

——踏察集安市榆林镇刘金铎抗联烈士墓纪实

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沟门的刘金铎烈士陵园(资料片)

肃穆的松柏,寄托着后辈的哀思;庄重的花篮,承载着人民的敬仰;凝练的碑文,永远铭刻下英雄的光辉事迹……

时间拉回到1935年的这片土地上,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和他所领导的抗联战士同日寇浴血奋战,11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沟门的刘金铎烈士陵园就见证着那段历史。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抗联遗址和集安市非公党组织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群众肃立于碑前,深深三鞠躬,向安眠于此的的军魂道声安好。

近日,笔者跟随原集安市榆林镇文化站站长丛培仁一行来到刘金铎烈士陵园前,听丛站长讲述刘金铎连长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35年冬,抗联一军的刘金铎连长来到老岭山区的榆树林子区治安村沟里葫芦头子、大小天桥沟一带,进行抗日活动,他们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采取认干亲、拜把子等形式,团结广大群众,联合抗日力量。当年,在小天桥沟的杜家大坡山上,有个烧炭窑,当地人称“窑棚窝子”,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烧炭窑洞口狭小,非常隐蔽,是个绝佳的藏身地点。东北的冬季特别漫长,山上物资也极其匮乏,尤其是粮食极其短缺。1936年冬,刘金铎连长的妻子即将临盆,为了不给部队找麻烦,在勤务员的陪同下,他们藏身治安村山上的窑洞里。

在这个村,刘金铎有一个磕头弟兄叫王春富,他将50元钱交给王春富,让其帮忙到山下买些小米和鸡蛋给妻子坐月子用。没想到,叛徒王春富见利忘义,向当地伪警察署长王鹤年报告了刘连长等人的秘密住处和一些重要情况,并带着当地伪军围剿刘金铎三人所在的窑洞。面对凶残的敌人,刘金铎三人毫不畏惧,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慷慨就义。

据后来王春富交代,刘金铎妻子腹中胎儿被敌人用刺刀剖出丢在雪地中,刘金铎的头颅被伪军拿去领赏了。当地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捶胸顿足,要为刘连长报仇。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叛徒王春富受到了正义的审判。1971年,治安村革命委员会为纪念抗日英雄,将烈士的遗骨迁葬至天桥沟门,并立碑修了一大、一小两座英雄冢。大墓埋葬的是刘金铎和他的妻子金顺子,小墓埋葬的是刘金铎身边的勤务员。2006年,由村民捐资4万余元重修墓地,建起占地2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并撰文立碑:“缅怀烈士英灵,弘扬先烈遗志”、“温历史而知荣辱,祭先烈而育后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说:“我们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二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三就是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这个故事只是东北抗联苦斗故事中的一个,却能集中体现出东北抗日联军是以人类最低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抗战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他们的精神,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让更多党员群众了解这段艰辛而又光辉的历史,集安市委组织部、市非公党工委,全力开展全市在职党员党性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并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党校课程。2017年,利用抗联遗址组织各单位“重走抗联路”180余次,采用唱红歌、吃“忆苦饭”、朗诵入党誓词等形式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光辉历程,让党员干部亲眼看看当年抗联战士生活的艰苦环境,亲耳听听当年抗联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使全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灵魂上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忠骨埋青山,军魂卫国土。朝阳升起,写着英雄名字的墓碑愈发闪耀。继承抗联志士艰苦奋斗、顽强不屈、忠贞爱国精神的我们,走抗联路、唱抗联歌、吃抗联饭,高举抗联旗帜,将抗联精神永远传承!

来源:通化日报

Hash:97e2afc81493bfbde7283ef37de2b0696c625012

声明:此文由 通化党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