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集安人心中都有个遗址公园

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重要组成部分。

它四面环刻碑文,共1775个字,但是由于被大火烧过,所以现在能认清楚的,只有1500字左右。

为什么好太王碑碑大火烧着呢?又是谁烧的呢?

清末民初的好太王碑,碑体可见格框,或为刻碑时所用

事情原本经过是这样的。清朝长白山看成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把长白山及周边地区封禁起来,把住在这里的人全部迁走。

集安地处长白山余脉,也在封禁之列。所以集安在历史上曾经200多年没有人烟,能腐烂的腐烂了,能倒塌的倒塌了,剩下的都是些石碑、石墙、石坟和砖瓦,砖瓦陶片之类的东西。到处都长满了参天大树,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1927年,集安工商各界集资修建好太王碑碑亭

清朝末年,满清的统治逐渐减弱,长白山封禁区被山东河南河北逃荒的流民突破,这些流民,到了这里以后,有的开荒种地,有的上山打猎,有的放山挖参,有的盗掘古墓。许多人发了财回老家当了财主,有的则在这里安家落户。

好太王碑是研究汉魏之际

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

是中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话说有一个姓初的人家,父亲叫初天富,儿子叫初均德,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从山东文登县老家逃荒来到集安,他们看集安这个地方挺好,便不走了。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开始在这里开荒种地。

有一天,老初在刚开出的地里种苞米。突然感到内急,便到地边的树林里解手,发现在周围都是搂腰粗的树林。

树林中有一个高两丈多的大石头,他看这个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这里觉得奇怪,便上前看个仔细,这个大石头四棱见线,上面刻满了字,还长了许多青苔。

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

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

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

他断定这不是一般的大石头是个石碑,就叫儿子过来看。由于他和儿子都不识字,不知道是什么碑。

晚上,他和儿子在窝棚里吃饭的时候又说起这个碑来。他们根据集吉安这个地方有城墙,有古墓的情况,推测这个碑绝不是普通的碑,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官府知道。并决定让儿子去向官府报告。

当时集安这个地方还没有设县,归桓仁县管。老初的儿子用了三天的时间,走到桓仁。将他们父子发现一个大石碑的事告诉给当时桓仁县的书启(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关月山

关月山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平时就爱好金石碑帖等物,听到报告后,立刻打点行装,与老叔的儿子一起来到大石碑前。经过他的仔细查看,断定这个碑,就是史学界传说的国宝——高句丽时期的好太王碑。

碑身为角砾凝灰岩粗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

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00~1.60米

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

他如获至宝,当即就拓了部分碑文带了回去,并决定县里每年支付一些薪水,让老初父子看护这个大石碑。

关月山回到桓仁县后,写了一篇发现好太王碑的文章,在当时的奉天报纸上发表了。一时间,到集安看好太王碑的历史学者、文人墨客多了起来。

中国人、还有日本人、朝鲜人,凡是来看的人都让老初拓几个字带走,有的提出最好能拓个全文。但是,由于好太王碑上长了许多青苔,始终没有能拓出全文。

老初父子也通过拓碑,挣了几个钱,当地的老百姓给老初起了个绰号叫初大碑。

好太王碑拓片(原拓)

有一天,初大碑寻思,得想个办法清除掉好太王碑上的青苔,拓些完整的碑文,肯定能多卖钱。

怎样才能除掉背上的青苔呢,初大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好太王碑长青苔的地方全都抹上了厚厚的稀牛粪。牛粪把青苔都箍死了,等到牛粪干了以后,青苔也干枯了,他点了一把火,把牛粪和青苔全部都烧干净了。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把火在烧掉青苔的同时还把碑石烧崩了。

原来,这块碑的石质是火山石,最怕的是火,这样就把青苔较多的地方上面的字,烧坏了不少,有的字还剩了几笔,有的字全部烧没了,所以,现在好太王碑的字就认不全了。

好太王碑拓本在济南文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虽然好太王碑被烧坏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字都露了出来。能够弄清楚碑文的主要内容,初大碑在好太王碑的四周搭上架子,开始拓全部碑文。每套碑文卖五块大洋,这在当时可是非常高的价钱。

文字资料整理于《集安风景名胜史话》,图片源于网络,特此致谢。

来源:梦回集安

Hash:8520b5cdbc8d0d52d4c2e28fb7144781d2fe0483

声明:此文由 悠游吉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