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徐州市大庙村,游览美丽村庄,参观西大庙,探寻村名的由来

夏日时节,经大庙村朋友祁保祥师傅介绍,来到了徐州东南20公里左右的徐州市大庙村,由于祁保祥师傅在外地工作,暂时回不来,向我推荐了大庙村的文史专家,退休老师李文俊老师,李老师早早的在村委会等我,由于之前从未来过大庙村,对大庙村知之甚少,这次有李老师做向导,可以更多的了解大庙村。

大庙村北靠京杭大运河,距离大约2公里,村北还有不到百米的小山头,村南就是古黄河泛滥冲积区域,现在由于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早已摆脱了过去那种十年九涝的局面,这里逐渐成为徐州的一个大粮仓,大庙村地处运河沿岸地区,在历史上深受京杭大运河文化的影响,从大庙村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可以看得出来,1994年5月,大庙村发掘东汉早期石棺墓,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汉画像石,有泗水捞鼎、车马出行、五女拜寿等内容,特别是大庙村的由来,也能说明这一点。

据传说,大庙村共有庙宇五座,其中最大的庙为村西的西大庙,也就是我们这次参观的大庙,其他几座大庙陆续损毁,或被拆除,近些年又有个人出资新建了庙宇。

大庙村除了庙宇众多之外,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大庙山原名美女山,当年的唐僧取经,曾经路过此地,途经一个村庄时,巧遇一个漂亮的女婴,下马将女婴抱起,放入托篮之中,小心翼翼的放在马上,自己下马步行,后来路遇白虎拦路,白龙马受惊,托篮摔落在地,形成了当时的美女山,也就是现在的大庙山,当然还有其他美丽的传说,这有可能的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造就了这些美丽的传说,但这毕竟只是传说,现实是,过去的几千年来,这里水灾连连,民不聊生,村民通过寺庙里祈福消灾,希望保佑这方水土平安,其实真正的平安也只是在根治了洪水泛滥之后,村民才能安居乐业

现在的大庙村,早已不是去的小村庄,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口人的大村,和李老师一起,沿着村庄走走看看,家家都是独门大院,都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在靠近村庄的西边,来到了西大庙,站在西大庙的后墙根下,寺庙的后墙都是有片石垒砌而成,墙体上还有很多残缺,据附近村民介绍,很多残缺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寺庙的西山墙上,是典型的白灰青砖结构,墙体上还有精美的雕刻,由于没有看到文献记录,猜测这些应该是明清时期以后重新翻修的。

沿着长长的墙外围墙,绕到了前门,虽然寺庙已经坍塌,寺庙的主体结构还存在,透着古朴庄严,据看管寺庙的老乡介绍,直到现在,这里还有香火,据介绍,整座寺庙建筑面积占地20亩左右,寺内有石碑记载,重修东岳庙记,东岳庙可能就是他早先的名字吧,现在的寺庙已经衰败,解放前古庙曾经驻扎过国民党83师的军队,也是当年的乡公所办公地,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寺庙里还是香火鼎盛,僧人就有20多人,每年庙会期间,周边游客信徒前来烧香拜佛,人头攒动,广场上还有狮子舞、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类表演,极为热闹。

历史上的寺庙院落很大,解放后,寺庙逐渐衰败,被村民盖上了房屋,寺庙内一口古井,现在就位于寺庙南部一农户家中,我们在这一院落中看到了这一口古井,水质依然清澈,古井的边缘,石板上还留有历史的痕迹。

随着徐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前这里只是徐州东部的一个小村庄,现在这里已经是徐州东部郊区,靠近城区的地方,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崭新的新农村村庄将出现在这里,如何妥善的保存这些历史文物,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需要考虑。

Hash:bcff1b37cf88c53a4d9da5aa0473fdf24a4c36cd

声明:此文由 雪松随意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