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这些著名的历史遗迹,你去过几个?

自古以来,“西北”在世人心中就是一片披着神秘面纱的无人区,它远离尘世喧嚣,不为人所熟知,不被大众涉足,但凡是探寻到此处的人,都会被它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所震撼。

巴彦淖尔

张桂娥摄

位于祖国大西北巴彦淖尔,具备了大部分西北城市所具有的苍茫辽阔,粗犷野性,却也因母亲河的滋润而秀丽优美,充满田园情趣,被誉为“塞上江南”。

穆春摄

小编今天要介绍的

是位于这片富饶之地上的那些

著名的文化遗址

历经岁月的洗礼打磨

它们就是历史最真实的声音!

NO.1 长城

崔学勤摄

长城,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表征和厚重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说“长城”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秦长城—段忆河摄

巴彦淖尔市境内长城共有四道,分别是:位于阴山支脉乌拉山南麓的赵长城;修建于阴山主脉之上的秦汉长城;修建于阴山之北的荒漠草原,两条并行的汉外长城南北两线。四条长城全长约1007公里。

汉长城—乔玺忠摄

岁月似明月般高悬于空中,历史的烟云隐藏在这朦胧的月色当中,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长城的砖瓦上斑驳的痕迹似乎还在讲述着旧时的硝烟···这里就是农耕与游牧分界线!

赵长城—黄洪峰摄

但在历史的进程中,长城并没有将南北文化彻底割裂,相反,这里成为南北民族文化交融、碰撞和互渗的前沿。可以说,长城是我国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线性、带状文化遗产。

NO.2 新忽热古城

段忆河摄

新忽热古城位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公里之处,隐伏在一片低洼地带,坐落在莫楞河南岸,河水从东北向西南流淌,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已被洪水冲毁,西南、南部东部的城垣仍然屹立。

而若从远处观望,新忽热古城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若按建筑规模计,这座塞外受降城完全可以说是阴山北部地区汉代长城附近的一座大型古城。

新忽热古城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宏大的规模和历史赋予它的沧桑令所有来访者对它肃然起敬。古城位于秦汉长城以北,大致在高阙塞西北的漠南草原地带,于公元前105年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是自西汉以来在文献所载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NO.3 沃野镇

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根子场村是阴山脚下一个普通的村子,村子的南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座古城,这座古城就是北魏沃野镇古城。唐人李吉甫在他的《元和郡县志》中说:“沃野镇古城在军(指天德军)城北六十里,即后魏时从西数第一镇也。”指的就这个地方。

古城坐北朝南,呈T字形三连城城东西长1150米,南北宽1000米。古城由三部分构成,东西相似,中间向南突出,为瓮城。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我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纷争局面。公元449年,北魏大败柔然,为了防止柔然南下,在北方(内蒙古自西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六镇。六镇的排列是从西到东,第一镇沃野镇,然后是怀素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沃野镇因此有了“北魏第一镇”的称誉。

NO.4 鸡鹿塞

段忆河摄

鸡鹿塞,是中国汉代通塞北之隘口。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磴口县(巴彦高勒)西北,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

邢皓摄

鸡鹿塞是汉代北方著名的军事交通要塞。石城成正方形,全部用石块修砌,每边长68.5米(外宽)。残墙高一般在7米左右,最高处残存约8米。

经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者考证: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回到漠北以后,因内部纷争,他们夫妻双双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

NO.5 高阙塞

高阙塞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镇北侧山脚下的巴图沟口。

遗址位于一个台地断崖之上,地表现存的古城由南北两个相连的小城组成。北城略成方形,边长约40米,城墙系用较大鹅卵石垒砌而成。南城为长方形,东西长64米,南北宽48米,城墙较窄,出土了汉代的铁釜、铁甲片和箭头等遗物。

郦道元《水经注》里说高阙塞“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

民国临河县志》有这样的一首诗也描述了高阙塞的景象:

立扼单于吭,坐系白羊颈。

汉家重边防,龙旗高阙拥。

雪花满刀弓,高阙孔道冲。

为争国际位,百战足言功。

莫道阴山险,天然辟石门

黄流东折处,秦汉战云屯。

马爱梅摄

文化是一种广度,也是一种深度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农耕文明与农牧文明

在漫长的岁月融合里

描绘着属于巴彦淖尔独特的记忆

承载了千年记忆的古迹

静静的诉说着

那不为人知的沧海桑田

你,想从哪一段开始寻起?

部分内容来源《到巴彦淖尔看中国》

图:已标明来源,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杨洁

Hash:17770019b27802b57d2cb05f7d8d7bb0b3a8effe

声明:此文由 巴彦淖尔文旅广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