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宝级的关帝庙,有364年历史,铁旗杆重12000斤

关羽信仰几乎遍布中国每个角落,大到城市,小到乡村,都有关帝庙的身影。这次安徽之行,我就认识了一个堪称国宝级的关帝庙,它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保存完整、规制完善, 它就是 花戏楼。

花戏楼很特别,它主体是关帝庙,又是山陕会馆,还是 岳飞庙和火神庙,集多种祭祀功能于一体,是民间信仰的集中体现。

花戏楼位于亳州,也是我安徽之行的第一站。亳州位于安徽北,与河南接壤,这里曾三朝为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灿若繁星的名胜古迹,花戏楼则是最闪耀的一个。

明清之际, 亳州中药贸易发达,自然少不了山西陕西商人的身影,山陕商人活跃在大江南北,手里资金充沛,经常会在当地修建会馆,用来祭拜、娱乐、商谈,一般称为 山陕会馆。

古代做生意讲究忠信,关羽自然成了忠信象征,因而山陕会馆内供奉的多是关羽像。值得玩味的是,亳州是曹操故里,曹操在此诞生,在此成长,他的父亲和祖父就埋葬在亳州市区,而曹操一方面敬仰关羽,一方面又害死了关羽,因而花戏楼的建立有多了几层复杂意味。

花戏楼始建于1656年,距今有364年历史,经康熙、乾隆两朝多次扩建和重修,终成现在格局。

花戏楼坐落于 涡河南端,涡河是亳州母亲河,明清时船帆云集,商贸旺盛,多少货物和财富由涡河流经亳州市区,这些时代印迹都镌刻在了北关历史街区内。

我是从涡河观光带一路走过去的,顺便看看母亲河的秀美。当天游客不多,稀稀落落几个人,这与花戏楼的地位不符,入口处有副楹联: 一曲阳春唤醒古今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

花戏楼大门为一面华丽三门洞牌坊,中间刻有“大关帝庙”,左右为“钟鼓”二楼,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无需多言,仅看牌坊外表就能看出古朴与厚重,花戏楼有三绝,仅这个牌坊就占了两个。

一绝是牌坊水磨砖雕,墙体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雕刻,有人物、动物、故事、花鸟,由水磨砖制成,全部手工雕琢,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这些雕刻很小,人物不过几厘米高,但面部形象清晰,各人物神态各异,线条圆润,可见技艺之精湛。

据统计,牌坊上共雕有人物115个,禽鸟33只,走兽67只,繁琐华丽至极。

第二绝则是牌坊前的一对铁旗杆,分布左右两侧,是清朝时的文物。每根旗杆高16米,重达12000斤,旗杆分五节,每节分铸八卦蟠龙等图案,杆上悬挂有24只玲珑铁风铃,微风吹拂会发出悦耳叮咚声。

很难相信这两根铁旗杆怎么会如此重,12000斤相当于6吨重量,比一只成年亚洲象还要重出不少。如此重量级的旗杆,到底是怎么运过来,之后又是怎样竖起的呢?这些都是未知谜团。

第三绝则是戏楼,比起牌坊砖雕,戏楼上的木雕更为惊艳。据统计,花戏楼上的木雕人物多达600多个,每一个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还有麒麟、白象、天禄、辟邪等动物,大小不一,姿态各异,让人拍案叫绝。

戏楼遍布彩绘,整体缤纷多彩,再加上木雕本身以各地方戏曲为主,因而得名花戏楼。

关帝庙内清朝文物居多,许多都是绝无仅有的,比如关帝庙大殿前放有一对铁鹤,铸于1694年,足蹬神龟,高3米,重500余公斤,铁鹤保存完好,只是鹤头消失于岁月中。

关帝庙东侧是岳飞庙,岳飞信仰在商人中也很常见。现存岳飞庙为康熙年间建筑,面积小巧,分大殿三间,殿内有泥塑岳飞像,院内正中放有秦桧夫妇石雕像,跪在岳飞面前,虽有栏杆围绕,可秦桧夫妇的脸庞依旧被摸得锃光瓦亮。

在亳州历任官员中,朱之琏应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是康熙年间的亳州知府,前后在亳州呆了18年,期间治理瘟疫,防治洪灾和旱灾,政绩斐然,在民间口碑极高,为其修建了生祠,后改为了朱公书院

殿宇中间立着朱之琏塑像,只是工艺水平有待提高,感觉五官比例不协调。亳州人很尊崇朱公,当地有句民谣 “宁断油钱,不断朱公香火钱”。

景区还有座火神庙,供奉着民间的火神--祝融,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配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装备,是不是有点像哪吒?仔细端详,颇有火云邪神的味道。

花戏楼内古迹众多,有还为破掉风水而立的“玉字井”、记录漕运历史的粮坊会馆、古朴典雅的咸通寺等等,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清朝古建筑群。

有机会到亳州,可到此转转,感受山陕商人的祭祀文化,领略徽派雕刻的魅力。

地址:安徽省毫州市谯城区咸宁

交通老城区内公交很少,建议打车前往,或者骑小单车前往。

关注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博主。

Hash:7408b8bf19d27b9299dcf2b5e208bea03aedae19

声明:此文由 林清鹿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