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在一个隆冬季节,我来到了仰慕己久三星堆博物馆。当我穿行在这片参天树林怀抱丛中的时候,巨伞一般的树林中间矗立起一座圆型建筑,沿着石级走进博物主体展馆,我不时兴奋地前行,为的是要亲眼看一看那段已凝固5000年的历史烟云。三星堆是古巴蜀的象征,而三星堆青铜神像又是三星堆的神祉,是三星堆之魂。

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不想失去这个亲眼目睹的机会,紧跟在解说员后面,一边听讲解,一边凝视着一件件珍贵文物,通过讲解员图文并茂详细解说,我们大概知道了,位于四川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己有5000至3000年历史,迄今为止是我国西南地区范围最大、延续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月亮湾内城墙,不复当年竞相轩邈又当风有声的形象。

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随便一片秦砖汉瓦、古陶旧瓷,都要比一些国家的历史长。三星堆带有古典情怀,古典气质的每一件文物,往往会给生活在日渐现代和精致中的人们难以言传的怀想。我随着讲解员来到高达两米峨冠跣足的"神君"铜像,那巨眼方耳的人面造型,那纯金制成精雕细刻的"权杖"和脸罩,对我的感官和心灵震憾是难以忘怀的。从此我才知道,当殷人、周人在中原搞"礼乐征伐"的时候,古蜀人在三星堆上也创造了毫不逊色的华夏文明。三星堆这些出土文物不仅是人类宝贵遗产,而且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特别是那些巨眼方耳的青铜像,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便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品。

古蜀的遗痕越过千年,不断在鸭子河畔之上弥漫。三星堆一件件古青铜器,无不引起中外学者专家注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文物,更是大大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具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只;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对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在这里,埋藏了一个遥远的辉煌王朝。这个王朝和中原一样奠定了古蜀一统的基本格局。它建造了当时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都城,迄今依然诠释着一个威权政治的庄严和繁华。它以青铜器皿为体系,淋漓尽致展现出古蜀文明的辉煌。像两坑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贵、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铜面具,双目突出的圆柱长9厘米。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对眼睛特有的重视。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原来,这与古蜀人崇拜祖先有关。前面提到,《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据学者研究,所谓"纵目",即是指这种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露,不宜五谷。"直到近代,此地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我们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三星堆的每一件文物,无不在这里展示古蜀文明。在游人面前展示着逶迤不断的风采,似乎历史的长风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在古遗址残缺的文物中,经考古学家智慧和借助科技来补缺,救疏救漏,重新加一整理,使每一件文物所渗润的历史复原,重新展示在游人面前,在每一展厅的灯光之下流露出峥嵘的高古。我犹如穿越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原始社会部落氏族生活,让我感觉到意犹未尽的这些物件,是那么精致,铸造技术和工艺,这些上千件、金器、玉石器、以及数千枚海贝,加上后来发现的三星堆古城遗址,这些重大考古新发现立即突破了以前的认识,使学术界最终充分认识到,三星堆文化(不包括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是一个拥有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星堆每一件青铜器皿,展现出对天道的畏惧,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创造了古蜀文明,成为长江流域文明之源。五千年来,尽管古国已消失在漫漫的历史烟尘中,然而那些源远流长的物件,记录了古蜀人的智慧,雕刻了一个古老族群共同的文化时光。

在四川广汉西北鸭子河南岸,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展示了五千年古蜀文明的历史画卷,也成为长江文明之源的见证。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对诗意审美的追求,始终存在于我们民族文化源头,存在于这块大地的一草一木,存在于历代先贤圣哲的一言一行中。这些有形的物资遗产和无形的精神遗产,依然让我们感到敬畏,让我们有所归依。

在三星堆博物馆里,具有五千年的古蜀文明发展轨迹和时代风貌,— —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通过解讲员的解说,透过橱窗看见一件件出土的青铜器皿,描摹和想象古蜀文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延及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它实际上已转化为某种象征,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作者:陈太林

Hash:450c6feff988898dd3b6613201f6a0dd8429023f

声明:此文由 孤独流浪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