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倒后,重见天日的精美文物

十世纪初,唐王朝分崩离析。吴越国便是这一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政权,杭州临安人钱镠创立。其版图以今浙江省为中心,最盛时有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之地,北起苏州,南抵福州

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前

中国佛教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呈衰微之势,唯吴越国境内佛教盛极一时,号称“东南佛国”。历代吴越国王中,尤以末王钱弘俶奉佛至诚至虔。钱弘俶,钱镠之孙。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朝觐宋太宗时纳土献地,羁留北土。

吴越国王钱俶《华严经跋》拓本

吴越国王钱俶统治两浙三十年间,建寺起塔,礼遇高僧,复兴天台宗。在吴越国境内发掘的杭州雷峰塔金华佛塔东阳中兴寺塔、苏州虎丘塔、黄岩灵石寺塔中,出土了众多造像等礼佛精品,极具时代、地域特色。久负盛名的皇妃塔(入宋后改称雷峰塔)成了钱俶祈求国泰民安、以期佛法永驻的象征,是钱俶崇佛的集中体现。

发掘前的雷峰塔遗址

发掘中的雷峰塔遗址

雷峰塔为钱俶供奉“佛螺髻发”而建,初名“皇妃”塔。宋宣和、明嘉靖两次遭火焚,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及地宫作了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石刻佛经、藏经砖及吴越国王钱俶手书的《华严经跋》残碑等遗物。

《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佛经拓本

地宫出土七十七件(组)编号器物,供奉“佛螺髻发”的鎏金银阿育王塔和“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鹦鹉纹鎏金银腰带等金银器放置在铁函内。“光流素月”瑞兽铭带镜,为后世留下了罕见的艺术珍品。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玉善财童子像形神俱佳。此外,雷峰塔倒塌时发现的刻本《宝箧印经》,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重要实物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石刻佛经拓本

钱俶《华严经跋》残碑的出土,是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碑残长68、宽33、厚10厘米,存162字,行楷书。残碑的出土,澄清了聚讼已久的雷峰塔初名问题,这也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吴越国王钱俶书法真迹。

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时发现的乙亥岁刻本《宝箧印经》

据方志记载,雷峰塔落成之初,塔壁八面围砌《华严经》等石刻,“小楷绝类欧阳率更书法”。考古发掘过程中,在雷峰塔遗址底层的回廊、门道填土中出土石经碎块共1104件,经过多年来对石经所作的拼接、传拓、复原工作,拼接复原成39大块,高90、厚10至17厘米,最宽247厘米。经文为武则天时期新译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首有“于阗三藏实叉难陀新译”题款。雷峰塔遗址还出土了十六国时期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石刻,字体比《华严经》略大。雷峰塔五代石刻佛经其书法继承了欧体的峻爽快利,结体上又创造性地将修长的欧字变方变宽,在书法史上可视作五代时期的代表作品。

雷峰塔遗址出土的模印“天”字藏经砖

1924年(甲子岁)杭州雷峰塔倒塌后发现的乙亥岁(975年)刻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代表五代时期吴越国雕版印刷技术的杰作。卷轴装,楷书,宽7.6、全长约210厘米,共274行,2790字。翻经者为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京师大兴善寺三藏不空。佛经置于直径2.5厘米的砖孔内,深入砖身12厘米,外端再以黄泥封护,巧妙地营造了一个密封的保存环境。这种独具匠心的藏经方式和特制的藏经砖为雷峰塔独有。这次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在数以千计的藏经砖中,发现一块砖孔边上模印“天”字,为孤例。“天”字是千字文之首字,编排佛籍以千字文为序,首函为“天”字函。

“光流素月”铭线刻镜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光流素月”瑞兽铭带镜,直径10.3厘米。此类铜镜流行于隋至初唐时期。扬之水在《雷峰塔地宫出土光流素月镜线刻画考》一文中认为雷峰塔所出“光流素月”镜镜面线刻画的主题是“发愿往生净土”,发愿人为吴越国王钱俶和王妃孙氏。猜想此“发愿”,竟是一个双重的誓愿,即一愿往生净土,二愿世世为夫妇。雷峰塔最初的名称为皇妃塔,新塔的命名,即是钱俶为了纪念去世不久的王妃孙氏及感恩宋廷的封妃、谥妃之举。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

按照齐东方等研究者的说法,中唐以后,金银器制作出现了风格不同的南北系统,陕西扶风法门寺晚唐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如实反映了南北金银器制作的风尚:北方打造的金银器,严谨与粗狂之风并存;南方地区生产的金银器活泼而细腻。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鹦鹉纹鎏金银腰带、鎏金银阿育王塔体现了吴越国金银器制作的高超工艺水平,在錾刻花纹部位的鎏金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金花银器”,造型新奇,装饰华丽。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

鎏金银阿育王塔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高13.7、口径20.7厘米,重823克。由盒盖与盒身扣合而成,器表通体鎏金,四面等距分布“千秋万岁”四个楷字。“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直径25.4、厚0.05厘米,重98.5克。作圆形镂空薄片状,正中镂刻一枚“千秋万岁”铭圆形方孔钱,图案布局井然有序,显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氛围。鹦鹉纹鎏金银腰带,通长68厘米,重475克。一套13件,出土时排列有序。陈承裕其人,史书不载,根据其腰束十一銙金带,推测此人是一位官至四品的吴越国官员。

鹦鹉纹鎏金银腰带

钱俶为吴越国王时,在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宋太宗乾德三年(965年),效仿印度阿育王造塔故事,分别用铜、铁铸造八万四千阿育王塔,以作藏经之用。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阿育王塔,为吴越国王供奉“佛螺髻发”而精心打造,高36、底座边长12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众多画面生动地反映了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展现佛祖生平的重要场面。

雷峰塔出土的鎏金铜释迦侔尼佛说法像

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据目前考古资料,北方地区多发现于辽塔和墓葬中,南方地区则主要出土于吴越国王室墓葬和佛塔中,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玉器,其题材有动植物形象,还有佛教造像及“开元通宝”钱。玉善财童子立像,高8.6厘米,形象地表现了善财童子为求正果,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的不寻常经历。善财童子依托的底座为玉板,扁方形,长4.5、宽3.8、厚0.7厘米,中间有长1.5、宽0.5厘米的长条状穿孔,表面与雷峰塔塔基石砌须弥座上的装饰纹样相同,俱为象征佛教所称的“九山八海”。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玉善财童子

吴越国金铜造像多保留唐代造像遗风,以反映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造像较为常见,雷峰塔地宫所出的鎏金铜龙柱释迦牟尼佛说法像,造型别致,可视为吴越造像的典范之作。通高68厘米,龙在佛教中是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造就了一件艺术佳作。

原文作者:黎毓馨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5年3月刊《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精品赏析》

《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Hash:b866529ba99165ab0375762569433baa9b11175f

声明:此文由 文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