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晋祠银杏!栽种这两棵网红树的太原人,推荐了大名鼎鼎的王阳明…

图|晋祠银杏航拍 马立明 摄

每到深秋,

银杏迎来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刻,

一树明黄,

满目灿烂。

你知道吗?

太原晋祠博物馆中,

除了周柏和唐槐,

有两株壮而美的银杏树

也是不折不扣的“网红”。

这两株银杏,

位于难老泉南渠两岸边,

王琼祠阶前南北两侧,

均已有500年的树龄,

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为国家一级古树。

两树并列,

相距约10米。

南株为雄株,北株为雌株。

待到开花时,

雄株着黄花,雌株着绿花,

香气扑鼻。

两树主干皮部和树冠均无破裂,

每年树上白果累累。

被称为连理银杏。

▲王琼祠内的彩塑

明代党争严重,首辅杨廷和与王琼不和,在杨廷和主持的《武宗实录》中不仅尽隐王琼功事,且多诬蔑之词。但在张居正主持的《世宗实录》中,对王琼功事记录较详,前后形成明显对照。

在杨廷和主持的《武宗实录》中不提及琼平定宸濠之功,且诬称“琼亦与宸濠交通者”(《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五年十月庚戌)。事实如何呢?

正德九年(1514)三月 ,宁王宸濠辇白金数万,遍赂朝臣,奏请复还所夺护卫,唯琼毫无所染。李凤石《王恭襄公立朝辩》称:“濠初辇金长安,结识大臣之有望者,辄数千金寿,无不腹果,公毫无所染,其淡於名利者若此”(《王恭襄公年谱》)。

对于宁王宸濠行贿诸大臣,大学士费宏知之,准备揭发时,“(杨)廷和与(陆)完惧宏发其状,乃谋去宏”“传旨令宏致仕,宏南归,舟至清源,濠党阴遣人入舟中纵火,行李皆为煨烬”(《明史纪事本末》卷47)。当宁王图谋反叛,御史箫淮等上疏揭露时,“(杨)廷和恐祸及,欲濠上护卫自赎”(《王恭襄公年谱》)。杨廷和等在对宁王宸濠问题上特别是当宸濠反象暴露时,躲躲闪闪态度不明朗,倒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所以《明书》载:“今考当时举朝大臣各怀二心。不肯动心,而倡言兵讨者,独一琼耳,言官反诬为贿,不也冤乎?”

那么,杨廷和与王琼二人因何而生雠隙的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朝政利害,个人性格等多方面。不过,从史书上看,二人之失和倒有些引发之端。

王琼在兵部时,“天下士马多豪强弱,及关塞夷险,一兴辄记,有所察奏,悉中相宜,而大学士杨廷和以琼所诛赏,多取中旨,弗能堪?”后来,“王守仁上平寇功,又率归美琼,廷和益不悦”(《明史稿》)。对于内阁大臣与六部尚书之间的关系,王琼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居内阁者存心正大,不招权纳贿,与六部官相处,自无矛盾。六部事有违失,内部官密裁抑之,六部自然畏服。惟欲招权自专,遂生雠隙”(王琼《双溪杂记》)。看来,这应该是造成廷和与琼不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人对王琼评价褒贬差异很大。如明人王世贞说:“(王琼)贪财,好睚眦中人,为吏部大不称”(王世贞《名卿绩纪·王琼传》)。

但明人李贽反驳王世贞说:“州(王世贞)谓晋溪公贪财,好睚眦中人。夫满朝皆受宸濠贿,独晋溪公与梁公(深储)亡有也。杨廷和为首相,擅与护卫,乃驾祸於梁公,而梁公不辩,卒被劾去。又嫁祸於晋溪公,晋溪公又不辩,卒被诬下狱论死。是孰为贪财乎?孰为好睚眦人乎?呜呼!晋溪公不贪宸濠之贿,而阴用守仁,使居上流以擒濠,明知守仁不以一钱与人,不与面相识,而故委心用之,何也?少具眼者,自当了了,何况弇州素读书作文人耶?彼不拒江彬者,欲以行彼志耳。是以能使守仁等诸大豪杰士,徐为朝廷用也”(李贽《续藏书》卷17《经济名臣》)。

明人全祖望也说:“明正德间,大臣晋溪之才伟矣,故能默用阳明。以宸濠之难,其人虽兼机数,然三代以下,盘根错节,亦有非机数不成者,必墨守迂腐道学之言以格之,此愚人也。明人论晋溪,褒讥各半,非知晋溪者。晋溪为敬轩(薛瑄)再传弟子,其太公即敬轩弟子也。然则晋溪之心术,何尝不粹?特事有经有权,则所以处之者,亦有体有用。以是知敬轩,阳明之学,亦未尝不合”(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卷34《跋明王晋溪尚书传》)。

明人吕沃洲则对王琼筹边之才,大加赞誉,他说:“若论晋溪筹边之才,不知韩魏公范文正元在西夏,果能过之否也”(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王琼祠内的彩塑

还有一位明人霍韬,是正德九年(1514)进士,正德十六年(1521)入京,时王琼已置狱,不识琼。韬问人“晋溪何罪?”或曰:“结交官幸,滥封爵,乱朝政,罪一也;咸伤善责,罪二也,军功滥升,罪三也。”韬说,若如此,琼当戮。

越月,韬任主事,阅旧牍,叹道:“古有冤诬,其王公类乎”。韬指出:“宦者张永之第张富、张容冒安化功封伯,彬、泰冒应州功封伯、内阁画敕,兵部填纸尾,惟曰‘如敕行’而已矣,无溢辞。故事边功封侯伯,兵部上论功奏,内阁据以拟敕,富、容、彬、泰等奉敕自内阁,无关兵部。如曰:佞幸滥封乱政,内阁宜坐,乃坐晋溪,诬一也。凡献军捷,巡抚拟奏,巡按纪功,兵部请核实,御史复核,乃曰赏典。如曰军功滥升,抚按宜坐,乃坐晋溪,诬二也。都御史彭泽哈密叛黜,都御史范镛擅用赃黜,官握兵符逮问。彭泽先效河、淮、川、蜀之大勋,兴议惜焉,哈密叛衅,不得不黜,法也;范镛擅用军职,罪在无将。御史高公韶极诋公,公使吏部迁公韶秩。乃曰公贼善责,诬三也”(霍韬《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恭襄前少师王公神道碑铭》)。

综观王琼一生,他是位很有心计、很有才干、勇于任事,敏练果决,所至局面大开,政绩显著的历史人物。他治河、理财从利民利国着想,很有成绩。他运筹平定宁王宸濠之乱,顺应了历史潮流,使人民免遭战乱之祸。他北御西和边陲,使当地人民得以安居生产生活。明代党争严重,政局混乱,王琼能在政敌处处作梗,甚至被诬陷的状况下有所作为,是很不容易的。

笔者以为,评价历史人物要把所评价的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考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看其在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道德方面所起的作用。而王琼作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突出政绩的,应予肯定。当然,王琼也有不少缺陷。例如他对武宗皇帝的荒诞行径,未见谏疏之举,但这些,又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去苛求古人。总之,王琼可谓明中期一位倜傥多大略,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治世重臣。

〔本文资料引自单锦珩辑校《王琼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正文|张正明

原载于《晋阳学刊》

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吕国俊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实习生 权娇阳

Hash:c2b88f89d0572e8b3c88cc5332d6260707888aec

声明:此文由 山西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