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哪个景点最值得去?玉门关深度游攻略:行程、看点、历史

我讨厌过度修复的历史遗迹,更拒绝去重建的“遗迹”。如果说河西走廊上的景点只能去一处,那我一定推荐玉门关

小方盘城、汉长城河仓城,三处遗址的苍凉是实实在在两千年时光的凝聚。残垣断壁的每一处裂痕都是一条时光隧道,用眼睛逐一触摸,也就跨越了两千年的时光。那段回肠荡气的历史,那部可歌可泣的史诗,虽全落成了沙砾,但它铺成了无垠的戈壁。也只有深入最荒凉的大漠,才能接近最丰饶的心魂。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历史并不因为它的残缺而缺少什么。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岁月感。岁月感就是时间感。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并因而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斑驳和朦胧起来。”

玉门关没有消损,那两千年前无数汉家将士的勇气、智慧与韬略在玉门关的残迹和它在大漠上投下影子里被折射地前所未有的清晰,大汉帝国的全盛荣光再次绽放,与辽远的戈壁一起定义着永恒。

旅程总览

行程:敦煌市→玉门关,无公交车,需驾车或打车。82公里,约1小时27分钟

票价:门票40元,接驳车50元。需购买接驳车票,三处遗址相隔遥远。需要注意的是接驳车对游览时间有规定,比如汉长城游览20分钟就必须上车(景区槽点)。

知识功课:推荐纪录片《河西走廊》;书籍推荐奥雷尔·斯坦因《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景点简介: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面为戈壁、荒漠、草甸等地貌。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河仓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时空旅行开始

景点1:茫茫戈壁

看点

(1)玉门关之旅绝非抵达玉门关景点门口才开始。从敦煌市区到玉门关82公里的驾行本身就不虚此行。一路向西,一切都在变干、变少,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将事物的存在逐渐抽离,从风中的一粒沙开始,再到一株芨芨草,然后你突然意识到,在某一瞬间,就连那延绵的祁连山也自此在眼前凭空消失。停车下来走走,迎接你的是一阵风,它没有温度、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夹杂着几粒沙——那是被移走的沙漠的残迹,这不毛之地比沙漠更加无从慰藉,一种被遗弃的压抑感袭来——原来开阔的极限是虚空,那已是无所谓广袤或狭窄的空间,仅装着一辆车,一轮静止的烈日,再有一条通往虚无的直路。

(2)敦煌出城10分钟左右,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站位于右手边,有一个观景台,可以停车站在观景台上参观发电站外部。建议游览10分钟。这是中国首个百兆级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站,也是全球最高,聚光面积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中央集热塔是沙漠中最亮的光点。它宛若古老大漠中的科幻世界,充满了未来感 它拨开了历史的尘埃,似乎在昭告世人:敦煌,不只活在过去。所以这条通往玉门关的路,着实是连接未来与过去的虫洞。

(3)夏季前往玉门关,在虚无的沙漠中驾行,留意沙漠中突然出现的虚实莫辨的楼阁、建筑或城市,那是海市蜃楼!82公里,时间切换于未来与过去,空间交替在虚实间,玉门关到了。

前往玉门关,大漠上一条通往虚无的路中央集热塔是沙漠中最亮的光点中国首个百兆级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站,所以前往玉门关并不是从现实到过去的穿越,而是直接由未来回到过去!

景点2:玉门关-入口博物展厅

看点

展厅展示了玉门关在河西走廊上的位置;对烽燧、长城等遗址的作用做了详细介绍;展览了从玉门关出土的一些文物。

玉门关入口处的小型博物展厅

景点3:玉门关-小方盘城

看点

(1)先不急于进入小方盘城,而是在远处眺望,戈壁之上,小方盘城孤独地嵌在天地界,风化的墙面呈现出与沙砾地一样的苍茫色彩。超过两千年的沧桑将它消磨得仅剩下四面残墙,然而时光却厚重地沉淀下来。

(2)走进小方盘城如果有解说员,听解说员讲述小方盘城的作用和筑造,观察小方盘城墙面的构造:小方盘城的土墙并非全由土质垒砌而成,而是在用土坯一层层向上垒叠的过程中夹入芦苇和芨芨草等材料,解说员介绍这是由于建造时缺少砖块,所以就地取材,采用在当时被称作“夯筑法”的修建方式将沙土和仅有的植物相结合而建。

(3)小方盘城对面有一处瞭望台,站上瞭望台感受大漠和厚重的历史带来的寂寥感——两千年,那接近永恒的长度被凝聚成一堵土墙之厚,因此穿过小方盘城也就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

相关历史和知识点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全面打通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一处位于敦煌城西北方向九十公里处戈壁滩中的关城建成,作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荒芜的戈壁之上,商队络绎,驼铃悠悠,从于阗进口的珍贵玉石通过此关不断运往中原,作为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的第一个关口,这座关塞被命名为“玉门关”。小方盘城不代表玉门关关塞,它在当时起到通关口岸的作用。

戈壁之上,小方盘城孤独地嵌在天地界,风化的墙面呈现出与沙砾地一样的苍茫色彩。小方盘城是用土坯一层层向上垒叠的过程中夹入芦苇和芨芨草等材料建成

景点4:玉门关-汉长城(小方 城往西5公里)

看点

(1)从小方盘城到汉长城5公里,这条路非常荒凉,我当时在买了票的情况下选择了单程徒步(走了一小时,非常辛苦)前方西域辽阔,身后金戈铁马,丝绸之路上忠骨销魂,这浸泡过无数汉家将士血液的沙土即使过了两千年,踩在上面依然令人敬畏,这条路依然带着拓荒者的气息。坐在车上留意窗外景致,每一粒沙都是历史的脚印。

(2)留意第一座出现在视野里的烽燧——当谷燧,1907年斯坦因在发现它的时候这样说:“第一座塔似的土台在北面很远的地方,我们只是在路过那里时才发现了它。但是离这里两三英里远的第二个土台,我很容易看出,那是不可能被认错的、保存完好的烽燧。当我在夯土层之间见到熟悉的红柳枝夹层时,我确信它的年代很古老。” 他确信找到了自己崇敬的法国旅行家博南在《横跨中国》的报告中描述的那“在历史上曾经很重要,到目前仍未找到的、在汉朝控制下的经大夏、帕米尔、今新疆、戈壁以及甘肃直到中国内地的重要路线”。斯坦因在烽燧遗址周围发掘了大量的汉简,因而确定了玉门关的位置所在。

(3)匈奴善骑,汉长城修建在制高点上,是用于延缓匈奴进攻的。汉长城的残壁中,其材质依然清晰可见——它是用土坯一层层向上垒砌,每三层土坯中夹入一层芦苇层叠建成的城墙,土坯的坚固与芦苇的强韧一起构筑起了河西汉塞。

相关历史和知识点

汉长城曾东起永登,西至酒泉,越过黄河一路向西,又从酒泉延伸至玉门,横贯河西走廊。烽燧是传递敌情的信息台,利用芦苇做积薪堆,燃起烟火,根据敌人的数量调整芦苇的数量,配合升幡的方式通告敌人的距离,各个烽燧依次递进,从玉门关到长安城,消息传递只需要24小时。这种“举火制”是当时最先进的军事制度。

汉长城的烽燧在夯土层之间依然可见的红柳枝夹层汉长城遗址

景点5:玉门关-河仓城(大方盘城,小方盘城东北方向12公里)

看点

(1)大漠上最壮观最具岁月感的遗址。建于西汉的河仓城不同于小方盘城,它如同一座巨大的宫殿,东西走向过百米,残墙最高点接近十米。仓城遗址的四壁多已坍塌,只有北边的墙体较为完整。残缺和颓败并未减少它的雄伟,在广袤的天地间,那墙垣苍茫的色彩绽放着只有时间才能刻画出来的恢宏与厚重。两千年的历史让抬头仰望自然而然地上升为一种景仰,这样的敬畏曾在仰望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时产生过一次。二者都关乎于智慧,但比起向智慧女神寄托一份虚瞑的祈盼,对于河仓城的景仰更为实在,那是对智慧古人的致敬

(2)除了遗迹本身,注意观察河仓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其选址是非常富有军事智慧的:围绕河仓城周边走上一遭,会发现仓城建在高于疏勒河古道十几米处的盆地边缘,其地势相对周边的高地更加低矮,位于制高点 烽燧将仓城护围其中,再由南面高过城墙的戈壁环抱护佑,东西北三面的草地与沼泽掩蔽,无论从哪个方向远眺都难觅其踪。正如斯坦因所说: “……人们在保卫这条防御线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地表的自然特征。”

相关历史和知识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汉代到魏晋,河仓城作为河西走廊上最重要的军需仓库一直为驻守、出入边塞的兵马商旅提供粮草。仓城上的开孔犹存,正是为了保存粮草而开凿的透气孔。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这片荒芜到仅剩草甸和沼泽的大漠之上,汉家匠人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固守玉门关,即使过去两千年,这傲立于荒芜之上的残垣断壁依然折射着丝绸之路上的繁盛,令人叹为观止。

河仓城(大方盘城)注意观察河仓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其选址是非常富有军事智慧的

游后感

我喜欢玉门关被对待的态度,历史不怕缺失就怕增加,在时间的洪流中,历史遗迹的颓败不可避免。但无论怎么被消磨,它都是历史的见证,是真实历史的保存,残缺的外壳之下是完整而丰盈的记忆和灵魂。一旦被过度修复或重建,便魂飞魄散,永不复在。玉门关是一座拥有灵魂的废墟,虽然早已被废弃,但它投下的影子正填补着城墙的残缺,那投射在大漠之上的形状完整而雄伟,光影之间,商旅络绎,战马踌躇,大汉帝国两千年前的全盛荣光再一次绽放,以韬略、决心、勇气与智慧超越时间,让世间所有的繁荣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

Hash:419acb3b1bcc3320e935e7b5ac0e627901c2348b

声明:此文由 explorer羽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