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关帝庙:太原唯一!这里是“万里茶道”遗产提名点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太原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山西晚报采访团在路上……

太原站

▲采访团走进太原大关帝庙

太原:晋商万里茶路“中点”

太原有大关帝庙、校尉营关帝庙、南肖墙关帝庙、春秋阁、校场巷关帝庙五座关帝庙。

大关帝庙在晋商北上的必经之路上,又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万里茶路”上晋商的“心灵家园”。

▲大关帝庙山门临街,单檐歇山顶,

四条戗脊伸向远方,弧线优美。

大关帝庙位于明清太原府城的中心区域,坐北朝南而建,北邻羊市街,南面山门正对庙前街(因大关帝庙而得名)。该庙为南北二进院落布局(东院三代殿和娘娘殿正在修缮当中),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有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三座建筑,山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

▲大关帝庙

出了太原府城,经阳曲忻州,阳曲青龙镇是“万里茶路”上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青龙镇地处万里茶道必经之路段。

清朝末年,

青龙镇就成了晋商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往来中心。

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后更名为青龙镇。当时,此地的王家是官商富贾,就免不了要大兴土木。他们在家乡依其南北五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俯瞰青龙古镇

访青龙古镇

商铺车店构筑茶路边塞驿站

拜大关帝庙

信义勇打造晋商心灵家园

由北而来的冷空气,没有阻挡住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北上寻访的步伐。11月17日,采访团离开晋商故里晋中,来到山西省会——太原。

太原对于采访团的众多成员而言就是家,不过这个回家之旅,是从采访开始的,而第一站就是大关帝庙。

晋商在经商活动中,最重义气和信用,而关公信义俱全,故晋商普遍崇拜关公,大关帝庙因而成为晋商的“心灵家园”。

大关帝庙:

万里茶路重要节点

晋商的“心灵家园”

大关帝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是当地关公信仰的重要史迹和珍贵文化遗产。清晨,大关帝庙里十分安静。明清风格的建筑、颜色分明的植被以及前院展出的风格迥异的书画作品,让这座庙宇更显雅致,充满了文化气息。

▲大关帝庙作为太原地区唯一一个“万里茶道”遗产提名点,

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清道光年间《阳曲县志》所载:“关帝庙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大关帝庙是太原市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并因此而得名。2004年6月10日,大关帝庙成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大关帝庙作为太原地区唯一一个“万里茶道”遗产提名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那么,这位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是如何与“万里茶路”联系在一起的呢?

▲大关帝庙内的塑像

关公原名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盐湖区解州镇)人,清朝雍正年间,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

“关公是武圣,但很多人也把他当财神来供奉,而最早把关公作为财神来崇拜的就是山西商人。晋商把‘守信’作为经商的一条基本准则,这和关公的‘忠义’一脉相承。”太原市关帝庙文物管理所讲解员赵学玲说:“万里茶路艰难困苦,晋商把关公当作‘武财神’膜拜,就是希望在他的护佑下平安走四方、涨财富。”

跟随着赵学玲的脚步,采访团仔细观摩了大关帝庙。大关帝庙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前后二进院落,面积不大但内有乾坤。庙内建筑前低后高,逐层展开。平面布局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由南而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正殿(崇宁殿)、春秋楼。崇宁殿为明代建筑,大殿内塑关公帝君像及两位侍者,三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反映的是关羽被推崇为神以后的形象和生活。春秋楼采用了清代建筑风格,是庙内最高的一座建筑。据春秋楼旁碑文记载:春秋楼创建于金元年间,因关羽喜读《春秋》得名,现存为2006年修复建筑。

▲采访团在大关帝庙“春秋楼”直播

1998年,考古人员对大关帝庙古建地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关帝庙地平面以下有两层古代建筑的基址,有铺地方砖、碳化木门槛,以及琉璃吻兽等大量的古建筑构件。经古建筑专家初步认定,为金、元时期的建筑遗迹

在大关帝庙保存的碑碣、影像资料中,有太原商会联合众商号捐资修缮大关帝庙的记载和捐资的商户名录,也有参与大关帝庙活动的历史画面。作为明清时期太原府城的重要建筑,大关帝庙与“万里茶路”渊源颇深。

大关帝庙内保留着一张清道光二十三年太原府城街巷图。图上显示,大关帝庙位于明清太原府城中心区域,紧临府城内交通主动脉——大南门街。晋商从祁(县)、太(谷)、平(遥)出发,进入太原府城后,如要北上,大南门街无疑是“万里茶路”上一条重要的交通动脉。

太原府城地处“万里茶路”中间地带,在晋商“走出去”和“走回来”的贸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街和老字号,像钟楼街、柴市巷、柳巷、桥头街、海子边等,都是当时的商业闹市,在这些商业街上,坐落着许许多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据现存太原大关帝庙中华民国三十年《重修大关帝庙经过事略》碑记载,当时就有钦记茶庄、宝玉茶室、前进茶庄、稻香村、双合成、一品香、晋宝斋等众多商户积极捐助善款修建大关帝庙。此外,在关公诞辰日、关公磨刀节,太原地区的晋商以及路过太原的商队,也会通过唱戏、祭拜关公、参观大关帝庙等多种形式,纪念关公,以求商路顺利。

▲采访团在大关帝庙直播

晋商之所以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除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外,靠的就是关公精神中的“信”和“义”。关公精神是晋商商帮团结的黏合剂,也是晋商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太原处于“万里茶路”(中国段)福建下梅村至恰克图的中点位置,而地处太原府城中心地带的大关帝庙就成了晋商在“万里茶路”上的“心灵家园”。

据赵学玲介绍,晋商敬拜关公,在做生意过程中守信、重义的晋商精神,赢得了其他商帮的尊重和效仿,关公“忠诚信义”的形象开始在徽商、粤商等各商帮中推崇开来,关公也被商人们当作武财神来供奉和祭拜。

青龙古镇:

走西口必经之地

边塞小镇因茶路而兴

“现在停车场的位置,就是过去青龙镇最大的车马店,晋商走西口路过这里,大都会来镇里歇歇脚。车马店最忙的时候,能容纳300多人同时住宿,可想当时青龙镇的繁荣。”11月17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抵达太原市阳曲县青龙古镇,刚一下车,杨秀川老人就讲开了这里与万里茶路有关的故事。

▲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市阳曲县

杨秀川老人今年75岁,原是太原市青龙古镇研究会会长。从小在青龙镇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你们走的这条路是古驿道,过去驿道中间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就是晋商运送货物的车辆留下的。”杨秀川一边走一边给采访团介绍:“后来古城翻新了地面,把带有车辙的砖块换成了平整的青石路面,所以你们看不到了。”

▲晋商走西口路过青龙古镇,大都会来镇里歇歇脚。

车马店最忙的时候,能容纳300多人同时住宿。

跟着杨秀川老人的脚步,采访团从北门进入青龙古镇。这个总面积大概两万平方米的“古镇”,其实是个叫“青龙镇”的村子,地处太原通往雁门关的溪谷要冲,村旁的杨兴河,曾是宋代杨家将的驻地。“万里茶路”的兴起让这座铁血的边塞“小镇”,成为著名的商贸集市。“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晋商要去俄罗斯贩茶,中途必然要找地方打尖、歇脚,青龙镇就是在明末开始繁荣起来的。”杨秀川笑呵呵地说。

青龙镇的王氏家族,是清乾隆年间的豪贾富商。有人说,原名青蒿嘴(这里盛产中药材蒿子)的小镇之所以变成了青龙镇,是因为王氏家族的王绳中(出生于清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大旗一面的缘故。杨秀川老人告诉采访团另一种说法,青龙镇地形上下起伏,南高北低,左右弯曲,在清道光年间,由于往来客商增多,小镇商贸繁荣发达,王氏家族依南北五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势,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的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整个建筑群看上去像一条活灵活现、腾飞的巨龙,所以便更名为青龙镇。

▲青龙镇地处万里茶路必经之路段

“青龙镇地处万里茶路必经之路段,王氏家族又在镇内修建了大量商铺、驿站,方便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这里洽谈交流。清朝末年,青龙镇就成了晋商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往来中心。”杨秀川说,“可以说,万里茶路的开辟让一个边关小镇繁荣了起来。”

据说,青龙镇王家是靠卖豆腐起家的。至今“耕节堂”上还挂着一副对联:浆水澹澹中有味,菜根苦苦中求甜。现在正在修建的青龙古镇文化集市,是王家老宅的宅院。宅院中建筑物丰富,不仅有“耕竹堂”“耕耘堂”“耕节堂”等商铺,还有戏台、假山、楼阁、凉亭、水榭等。采访团一行进入庭院,看到工人们正在修建戏台,柱子上古朴典雅的图案,依稀可以看出主人的文化修养。

▲“耕节堂”商铺

道路通、百业兴”。“万里茶路”的繁荣带富了王家,王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广,茶路上便也有了王家人的身影。他们把南方茶叶丝绸等物品贩卖到北方,再从北方把牛马、皮草带到中原腹地,从“千佛阁”至泰山庙真武阁”一条主街,处处都是王家的家产。不论是“庆益堂”“德润堂”,还是号称九窑十八洞的“德玉堂”,都是堡寨式的砖瓦四合院群落,外围是防御性极好的高大围墙,内部装饰精良,砖雕木雕华丽,透露着晋商大院的风格。

▲ 青龙古镇街道两旁商铺林立

作为太原地区晋商的代表,王家秉持关公的“忠”“义”精神,非常注重家乡公益事业。每逢灾年,王家都会以工代济、赈济灾民。清光绪三年大灾之年,“耕竹堂”“耕节堂”“耕耘堂”就把方圆百里的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搬石头兴建花园。灾民们搬来石头就能换米换饭吃。光绪皇帝闻知此事后,心中大悦,感到有这样的子民是皇家之幸,特为王家书写了“一乡善士”之牌匾。

杨秀川告诉采访团,抗日战争时期,青龙镇破坏严重,王家的产业大部分被日军炸毁,如今看到的,多是开发后重新修复的结果。青龙古镇的开发定位是文化名镇、军事重镇、商贸集镇、农耕老镇,古驿道两旁的院落,很多都被改造成为了博物馆,有军事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等。

▲青龙古镇的一家商铺

虽然青龙古镇“焕然一新”,但从街道两旁林立的商铺、种类繁多的博物馆和村边断壁残垣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车水马龙和繁华。采访团离开青龙古镇时临近傍晚,街边饭店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山陕蒙特色小吃,散发着“万里茶路”上民族融合的味道。

▲山西晚报记者在青龙古镇采访

▲俯瞰青龙古镇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佳

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

视频拍摄、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Hash:c79140079962a82a26f92eef60ee395cf54ea6d7

声明:此文由 文博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