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深藏不露的博物馆,馆藏中国少见的金代古墓戏曲砖雕,很是特色

特别喜欢太原这座城市,一方面因为和很多古城一样这里的游客不多,整体看起来极其原生态;另一方面在太原城内藏着不少古迹和博物馆,尤其是山西博物院更是当之无愧成为山西排名第一的博物馆,乃至在国内博物馆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许因为鸟尊太过于有名,以至于很多人都往往忽略了山西博物院的其他精品展品,比如有些小众的戏曲故乡展厅其实同样藏着不少与众不同的文物

戏曲故乡展厅面积不大,却用戏台模型,戏曲人物俑以及壁画等给我们一次穿越古代的旅行,去领略中国戏曲之魅力,简直就是我逛过的戏曲专题展中最丰富的一处。

可以说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宗教仪式,它们用歌舞和祝福来感恩神明赐予他们的食物和生活。

经历漫长的岁月后,这种宗教仪式渐渐的演变成古代的戏曲,这种戏曲相较于原始宗教仪式在形态上更多元,比如唱、念、做、打都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常见的表现形式,直到如今这样的方式依然被传承下来。

当然如果你喜欢古迹的话,或许在山西不少的古村落中都可以发现古戏台的存在,比如高平市王报村金代的二郎庙戏台、临汾市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等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批戏台,而清代保存下来的戏台在山西境内更是多如牛毛,几乎是随处可见。

那么为何山西境内会出现如此多的古代戏台呢?而且这种数量几乎占据着中国古戏台的半壁江山

这种星罗棋布戏台的场景就不得不说到中国元代,这时期的戏曲文化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山西让戏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元代杂剧四大家中有3名是来自于山西,相对名气小一点的山西籍杂剧家更是数不胜数。

更为出名的则是《西厢记》的作者董解元也都是山西人士,如此浓厚的戏曲创作氛围,带动了当地百姓的戏曲欣赏能力,因而山西才会如此多的戏台,加之交通不便早前这些古建筑少有破坏,因此如今的山西境内能够看到如此多的古戏台也很符合常理,让山西为名副其实的戏曲故。

回归到山西博物院的戏曲展厅,进入展厅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些陶俑,大都为唐代的陶俑,这些着唐装的陶俑,手上拿着各种乐器,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在吹奏,可以看得出来应该为早期的戏曲形式。

中间部分为我们展示了山西境内戏台的模型,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金元时期的戏台都按照比例仿造出来,供那些时间不多不能亲临现场看的朋友观摩。

不过比戏台模型更为珍贵的则是,旁边那些从古墓出土的戏曲文物,尤其是砖雕、戏曲壁画更是其中最耀眼的光芒。

我们先来看看这座出土于山西省侯马市董明墓的金代戏台,整座戏台为仿木的歇山顶建筑,中间平台之上可以看到5个人物,这就是戏曲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俑,从左到右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正中的末泥为戏曲的主演。

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最可爱的角色副净,滑稽的表演形态一眼看到就很喜欢。

除了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之外,整座戏台的建筑构件也同样非常逼真,东西各雕6扇格子门,其中点缀的花卉和人物装饰极其精美。难怪央视的国家宝藏曾经都还非常长长的时间去介绍这座古墓出土的戏台,可见其价值是如此之高。

相对小众一点的侯马出土的金代晚期砖雕墓同样见证着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细细来看看浮雕部分,中间夫妇端坐在厅堂里,两旁站立的男女应该是侍从。

对面的一个仿木建筑就是戏台,也就是表演的地方,戏台中的平台之上同样站立着副末、副净、装旦、装孤和末泥等角色。

当然除了戏台文物之外,山西博物院戏曲展厅中还可以看到不少壁画作品,尤其是仿临汾洪洞广胜寺水神庙中的元代戏曲壁画更是精妙绝伦,同样是研究和领略中国古代戏曲最佳实例。

总体而言,山西博物院的戏曲展厅规模不大,游客不多,可是小小的空间内却展示着中国戏曲的魅力,让喜欢人文的旅行者受益匪浅。(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Hash:635dcfff3bc104efdd2d071251de89ca64b01544

声明:此文由 马且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