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马鞍岭古道,有风光也有沧桑,趁天气凉爽,约起去走走~~

马鞍岭古道

推荐指数:★★★★★

马鞍岭古道,又名石城岭,是雁荡山腹地灵岩、大龙湫两大景区的分水岭,位于雁荡山石城嶂向南延伸的山脊两侧。从东往西行,岭的起点是雁荡镇上灵岩村,终点为能仁村三官堂自 然村,岭长1700米,海拔高度335米,相对高程160米,路宽2 米,为块石路面,拼砌精细,石级规整。

古道风光

上山鼠

古道左侧山上,一岩酷似一只松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称为"上山鼠",又名“松鼠峰”“朝天鼠岩”。

下山猫

那只大松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古道右侧山上,还有一岩形状如猫,头朝南,弓前背,正朝上山鼠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又名“灵猫捕鼠”。

清代诗人袁枚在其诗《望天猫》里这样写它:“仙鼠飞上天,此猫心不许。意欲往擒之,望天如作语。”

雁荡风光好

1983年2月3日,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先生在马鞍岭古道上的题字:“雁荡风光好,龙湫蔚奇观”。

息征亭

马鞍岭头有一座路廊遗址,名叫息征亭,是民国二十一 年(1932)由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倡建的。建成之后,鲁 涤平挥笔题写了亭名。现在,息征亭已坍塌,匾额也无处可 觅,唯有两端的石砌拱门墙,还整齐完好。

不过,亭中间靠南面的崖壁上,仍留有“共登青云梯”的题字,落款是“乙丑季 秋马鞍岭蹬道工峻重游,宜兴徐麟祥题。”民国乙丑年即1925 年,徐麟祥是当时的乐清县县长。

远眺美景

岭头眺望观音峰

观音峰,又名玉霄峰、玉箫峰、观音髻。在马鞍岭东北的重岩之上,一峰亭亭玉立,直插云霄。站在马鞍岭头远眺,移步换景,形似“如来神掌”。

岭头眺望常云峰

马鞍岭西北,峰高触天,常有云雾缭绕,故名常云。传说,如游人抱着至诚登山,云雾会自行消退,因此,又叫灵府山。

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在《常云峰》诗中这样写:“仙府灵台莫漫登,彩云香雾昼常蒸。君能到此消尘虑,隐豹垂天亦为澄。”

岭头眺望镬灶门

石城嶂中有一处门模样的地方,叫西峣阙,俗称“镬灶门”。

镬灶(huò zào),也称灶镬、锅灶,通俗地讲,就是农村地区烧柴做饭的灶台。

岭头眺望芙蓉峰

芙蓉峰,又名琼台、观音岩,位于西内谷和西外谷交界处的东岭北面。站在马鞍岭头向西远眺,可见一峰峙立,峰顶翠石参差不齐,如新蘖初发。

明人何白有“江上百里见芙蓉”之句,正因此峰高耸云霄,故特别引人注目。

清人方尚惠的《芙蓉峰》诗把它写得很美丽:“云间峰朵朵,锦绣似芙蓉,不待秋风起,花光映日红。”

路线:

G15沈海高速→清江/雁荡山出口→G104国道→白芙线→上灵岩村

Hash:66209187e73b097c8db1fe1f9fef299a9fb90d4c

声明:此文由 乐清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