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旅游-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山西境内两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位于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内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敕建清真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比北京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活动的中心,中国协会所在地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要早六百七十年。

大同清真大寺在我国多部史志和寺内众多碑记上都记载着它悠久的历史。有关它的创建年代,有文字记载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

一、唐贞观二年(628),见于大同清真大寺清乾隆七年重刻唐贞观二年《敕建清真寺碑记》。

二、元泰定元年(1324),见于《元史·泰定帝本纪》。

三、明永乐中期(1403~1424),见于大同清真大寺明天启二年《重修礼拜寺碑记有铭》。

上述三种说法,各有其成立的根据及理由。多倾向于后一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文物专家据现有资料对大同清真大寺建筑年代考察论证的结论,多认为是明清年间的建筑遗构,加之有碑记佐证,专家加史家,遂成主要论点。仅次于支持明永乐中期说的是前一种唐贞观二年说,大同清真大寺历代10余块碑记中有3块如是说。一些专家学者多方考证,认为大同是中国伊斯兰教最早传入地之一,唐初建立清真寺是有可能的。元泰定元年说支持率最低,虽然皇帝"君无戏言",但现今老百姓没有见到实际的元代寺院。

大同清真大寺内还有许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附属文物,其中主要有:

1、主院两侧碑亭("文化大革命"已毁)及大殿两翼、女寺门后置放的明朝民国年间的14通碑记(现缺1通)。

2、大殿门前置于放的元代陨石,上面分别刻有历代名人题词及著名阿衡提写的《古兰经》经文10余处。其中汉文题刻主要有篆书"耸翠"二字、明嘉靖丙午(1546)孟冬立等字样。总之,题记刻在陨石上,这在国内伊斯兰教碑刻中仅见一例,它和海南岛三亚地区的珊瑚礁碑刻一样,都是罕见的伊斯兰石刻门类。另它的天然不规则形制,又和河南焦作造店清真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刻石狮座题刻、甘肃康乐县马家集清真老寺1944年立馒头状体石刻一起,构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碑刻中的少见的特形体类型。

3、大殿门头、大寺门首、二门门头、大寺牌坊、厢房门头历代匾额。其中大殿门头为阿文经字匾,二门门头为清嘉庆年穆斯林捐资匾、大寺牌坊有清末慈禧题写的"圣教"匾。

4、康熙圣谕牌。立于寺内大殿门前,高约7尺,宽约5尺,四面四条盘龙,中间书写康熙圣谕。

5、大殿内灯饰:主要有可调挂蜡艺术铜吊灯,为清末文物、硬木宫灯,为明代文物等。

6、香牛皮门帘。为清朝道光年间文物。

7、历代瓷器:据说有明代遗留下来的清真寺共用食具青花瓷碗、瓷盘等,以及清代、民国年间青瓷

8、历代《古兰经》手抄本、刻印本及清真寺藏书。

以上明代硬木宫灯、明清代青花瓷器、清康熙圣谕牌、清朝中期香牛皮门帘、慈禧题写的"圣教"匾、《古兰经》本等毁于"文化大革命"。

现主体建筑礼拜大殿由四组殿堂组成,前为卷棚式抱厦,主体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殿宇,最后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混合式赛殿,建筑面积490平方米,外观飞橹翘角,雄壮华丽,为典型的明清时期清真寺大殿建筑风格,门楣悬挂以“麦斯吉德”和“台思迷”为内容的阿拉伯文匾额.另有配房、沐浴室等,全寺建筑总面积400O平方米,工程结构在和谐对称之上有独到之处,工艺精湛,历史上曾是大同市一大名胜。寺内现存有1尊大明紫铜香炉等文物,卧益夫寺产有市内街道铺面1座7间、民用院5座39间,租金收入供寺内开销。

Hash:6e5686a7083ac625edfe6ef57e3354b119634e49

声明:此文由 美丽大同世界大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