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兵工厂:阎锡山与他的军事王国

清朝末年,当朝廷的官员们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时候,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些开明人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纷纷效仿西方,自己开始制造大炮,这其中也包括后来的军阀阎锡山

在1917年到1930年的十几年里,阎锡山扩军四次,他一手打造的太原兵工厂已然成为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驾齐驱的“三大兵工厂”之一。

太原兵工厂旧址

阎锡山创办太原兵工厂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一个掌握军队的大军阀,军工业就是他起家的本钱,如果没有这笔本钱,军队就打不起仗,那是要吃大亏的。

阎锡山着手建设兵工厂,起初只是小打小闹,并不起眼。1912年,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掌握了山西的军权,便开始扩充山西机器局的规模。阎锡山不仅将山西机器局扩充为包括机器、木样、锻工、翻砂四个厂,并且为机器局招募了很多工人,光是机器局的匠徒就增加到两百余人。随后,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名为山西陆军修械所,直接受山西军械局的领导。

山西陆军修械所乍一听并没有多大名气,可是它却开创了山西近代机器生产的先河,是山西省整个机器制造业的鼻祖级企业。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其中阎锡山的晋军实力相对薄弱,与其他军阀相比,简直就像小毛孩与壮年莽夫,并且这小毛孩还受到大伙挤对,日子就过得更加紧巴。因此,阎锡山着急上火,他急需兵器弹药来守住自己的地盘。可是山西原有机器局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晋军对军火的需求;向其他军阀索要,无异于虎口夺食;从外部购入,关卡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制造弹药,增强实力。山西陆军修械所从最初生产简单的长矛和马刀等冷兵器,逐步发展成为能够生产简单的枪支、弹药,到最后能够生产先进的机枪、大炮的军工企业。

太原兵工厂铸的军工工友消费证

为了推动山西的军工业,阎锡山还设立了铜元局。铜元局,顾名思义就是铸造铜元的地方,是阎锡山发展山西军工业的支柱企业。山西陆军修械所后来又被阎锡山改名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这实习厂的名字是个虚名,因为它不仅铸造钱币,还铸造机枪大炮,私下里还秘密研发子弹、手榴弹等军工产品。据说某一年,阎锡山让手下的人去上海陆军部国营军器工厂订购了一批子弹,这种子弹按照当时的生产工艺能够日产一万颗。阎锡山悄悄地让手下的技术骨干进行仿制生产,结果生产出来的子弹不但非常成功,并且达到了日产两万颗子弹的水平。当时,阎锡山手下的这帮军工研发团队绝对是实力派,他们研制出来的木柄铸铁手榴弹可以在瞬间爆裂成上百粒弹片,杀伤力绝对是巨大的,成为山西军火中的名牌产品。

1927年1月,阎锡山又改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为太原兵工厂,这标志着山西军火生产由轻武器向重武器的迅猛发展。阎锡山的兵工厂不仅能够生产枪支弹药,还能够生产飞机,这不得不让当时的其他军阀对阎锡山竖起大拇指。这个不起眼的阎锡山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竟然成为军阀中的佼佼者。阎锡山手中的太原兵工厂日产无烟火药2000公斤、接触硫酸10吨,堪称火药制造厂的重量级工厂,它生产的兵器种类也成为全国之最。

时代周刊上的阎锡山

阎锡山在经营兵工厂的过程中,可谓煞费苦心。对于兵工厂人才的培养,阎锡山一直很看重。在建立兵工厂之初,不仅大量招收军校毕业的高才生,让他们到工厂里实习,还派他们到海外游学考察。阎锡山专门聘任国外专家担任他们的导师。除此之外,阎锡山还积极改进军火生产的技术。他组织研发人员设计出来的“恺字号炸药”适应山西多山的地理状况,其大头造型的手榴弹和手雷,用来炸城堡是非常有效的。

阎锡山的兵工厂遵循了按需生产的经济学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山西工经济的发展,并且为抗击日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晋军的八个炮兵团凭借自己生产的步兵曲射炮,在忻口战役中给予日寇沉痛一击。阎锡山用兵工厂生产的军火武装自己的军事王国,使他在山西稳固统治了38年。

Hash:bc87dc1ff35f04079232b6505c952b281ae77a72

声明:此文由 奇谈史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