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个市区周边64平方公里范围内,为何在历史上能够有8座古城

在我国历史上,西晋因永嘉之乱灭亡之后,司马氏率士族“衣冠南渡”之后,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东晋。而长江以北地区则陷入了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建立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互相征伐的混乱时期,在这些国家里,实力强劲、影响力较大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十六国被北魏史学家崔鸿写入《十六国春秋》。

其中的“四燕”都是由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以前燕、后燕占据面积最广,其范围可达今天华北平原和辽东、山东半岛。而北燕和南燕则仅分别屈居在了辽东和山东半岛上。

山东省地形图及青州位置示意图

不说北燕,单说南燕。南燕建立者是慕容德,他本是后燕范阳王,397年后燕被北魏击败,398年慕容德在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399年滑台守将趁慕容德出行时投降北魏,滑台落入敌手。何去何从?部下众说纷纭,有说攻打下滑台的、有说向东到彭城(今天徐州),此时大臣潘聪在陈述了守滑台、去彭城的弊端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地二千里,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为用武之国。广固城,曹嶷所筑,山川险峻,足为帝王都。若得其地,闭关养锐,伺隙而动,此今日之关中河内也。

结果,“德用其说,遂复据有三齐。”(以上均自《晋书》卷一百二十七第二十七慕容德)

慕容德所建的南燕

慕容德采取了潘聪的建议,建都在广固城,虽然没有成为据地广阔的霸主式人物,但也算是坐拥三齐之地而小有家业,在《十六国春秋》里也有了一席之地,这在纷扰不断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殊为不易,由此也可看出其选择建都在广固城的优越之处。

广固城就位于今天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城区之侧,其地理优势就像潘聪所说的那样,既有物资之饶,又有地理之固,类似关中平原、黄河北河内那样的地方。当然有着这样的条件,在不同的朝代也吸引了统治者们纷纷过来建城,也就在这一带形成了许多的城垣。广固城是第二座城池,最早在此地的是广县城。那么在青州市区附近在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城垣呢,本文就来详细捋一捋。

广县城

此城应为青州市区一带最早的城池。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广县城,汉齐郡属县。城旧在府治西南四里瀑水漳侧(位于今青州市王府街道下圈村附近),后汉属齐国,晋属东莞郡,刘宋属济南郡,后废。

西汉齐郡的广县

广固城

清康熙《青州府志》城池记载:青州府城,古城临淄县,距府城二十里。晋曹嶷略齐地入临淄,以城大地原不可守移置尧山南三里,为广固城。

原来的青州设在临淄,在西晋名将、征东大将军、青州刺史曹嶷攻略齐地时,发现青州所在的临淄城池太大、地势平整,易攻难守,于是把青州移治到了今天青州西侧尧山南三里的地方,城池名字为“广固城”。

广固城遗址

后来,南燕的慕容德选择了广固城作为都城,形成了10余年的偏安之势。

东阳

南燕被宋武帝刘裕所灭,广固城在国破时被毁,刘宋的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广固城东部不远处阳水之北建城作为青州治所。因城在水北,故名东阳城。东阳城后来曾为北魏等朝代的青州治。

清朝《益都县图志》的城外坊巷图,可见青州府城北侧即为古东阳城

南阳城(即后来的青州、青州府治所)

羊穆之在建设东阳城之后,又在阳水南筑城,名为南阳城。南阳城在隋之后为青州、青州府的治所。

东阳城和南阳城在极盛时一南一北,以阳水为分界线,元朝的《齐乘》记载:府城为南阳城,其北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水如偃月,因水以为隍,因崖以为壁。盖古合两城为一。

明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图

后来宋金战争中东阳城被毁,南阳城则在战争中不断完善。明朝洪武三年,都指挥叶大旺在原土城的基础上增修楼堞,砌上砖石,青州城此时周围一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壕阔如墙高,深一丈五尺四。

明朝时候的被废弃的东阳城差一点又被修建起来,洪武十五年,十七子齐王朱榑到青州就藩,在建起齐王府的同时,又于东阳城故址修筑土城,但很快就因为齐王被废而停止建设。

齐王府

虽然明朝的藩王所居之处被称为王府,但是王府的规格俨然是一座广度不够、宏伟有余的较小城池。齐王朱榑的王府在洪武五年就已建设。据明嘉靖《青州府志》“官署”记载:府治,古在城西北,即元益都路总管府,因朝洪武五年诏建齐藩,移至……

另“古迹”条有:齐废城,在府治西旧东阳城故址。洪武初因建齐藩修筑土城,国废颓垣址尚存。

据后世测算齐王府城墙占地面积大致合5里的藩王府建设规制。

清朝《益都县图志》城内坊巷图中可见齐王府、衡王府

衡王府

作为明朝藩王守卫的重镇,先是齐王朱榑就藩于青州,他在首次废为庶人后,又于永乐元年(1403年)复封,但很快于永乐四年再次被夺爵。后来直到弘治十二年(1499年)青州才又迎来了朱家的子孙,不过此时已被称为“衡王”,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

明嘉靖时的《藩封衡府统辖》

衡王府并未在原齐王府基础上兴建,其位置据清康熙《青州府志》记载:在府治西南。府治图中有也绘有“衡府”的准确位置。

据后世测算,衡王府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长约1000米,约计1200亩。

旗城

清朝建立之后,把八旗军派驻到全国各地扼要守险,这就是所谓的“驻防八旗”。青州也是被选择驻防的要地之一。据清朝咸丰九年版《青州府志》兵防考:驻防满洲城在青州府北,雍正八年(1730年)建。

中国城池图录》中的青州城、东阳城和满州

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驻防满洲城,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旗城为砖城,四周有护城河,城墙高1.25丈,底宽1.2丈,顶宽7尺,城周围长六里零一百四十丈,护城河宽4.5丈、长1120丈。占地面积约1120亩。

柳泉城

如果这个城能够真正确定这座城在哪的话,它应该是和广县城一起成为青州市一带最早的城。

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青州益都县下有记载:柳泉城,汉县,属北海郡,宣帝封胶东戴王子疆为侯邑。后汉省。

柳泉首先是一座城,后来汉宣帝封胶东王刘戴的儿子刘疆在柳泉为封地。在汉朝有国除为县的做法,因此刘疆一系不再为柳泉侯的时候,柳泉就成为了县。在东汉时柳泉县被撤销。虽然柳泉县被撤销,但是柳泉城应该还在。对于柳泉城的具体位置,不同的历史记载竟然有5处之多。今天的《山东省古地名辞典》则把柳泉城位置明确到了青州市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七里河村,本文从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卫星图上的8个城池

从以上情况看,在青州市的历史上存在的大小城池竟然有8座之多,分别是广县城、柳泉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即后来的青州、益都、青州府治所),明朝位于青州府城内的齐王府、衡王府2座王城,以及清朝的驻防满州城——旗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拍摄的卫星图片上,由于当时经济社会还没有大发展,青州城、东阳城、旗城乃至齐王府的轮廓竟然还可以清晰可见,让我们能够一饱眼福。

在今天卫星地图上的大致区域,面积约64平方公里

同样,我们还可以用现代卫星图像也可测出这几座城大至存在于长宽均为8公里,面积为6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如此有限的空间,竟然存在过如此多的城池,这样的状况在全国也是独一份吧,您还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情况,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Hash:2704a20eec0acf62374548f3b4b3e94bcd3d2c99

声明:此文由 大运河时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