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里籍家世新考

杨继洲是我国明代杰出的针灸医学家。其既有精深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所撰著的《针灸大成》,堪为我国古代针灸医学的集大成者。此著内容完备,流传深广。对于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杨继洲的里籍、生平诸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我国著名杨继洲《针灸大成》研究专家张缙教授曾携其研究生刘高峰先后于2016年11月28日与2017年5月13日,两次专程莅临衢州文献馆考察地方文献,并嘱托应进一步加强对杨继洲生平等学术问题的研究。因此,原本认为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又引起我们的重新关注。通过翻检古医文献,查阅旧志谱牒以及实地考察访问,兹就杨继洲里籍家世等有关问题作如下考证。

一、关于杨继洲里籍家世的文献

我们从众多的文章中选择最早记叙杨继洲里籍身世或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1、明万历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中王国光所撰之序。文称:“三衢杨子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

这是最早关于杨继洲里籍身世的记载。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疏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阳城县)人。嘉靖甲辰(1544)中进士。明代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其官居吏部尚书,故有“天官”之称。

据《明史》记载,隆庆六年(1572)六月,明神宗(万历皇帝)即位,七月,时任总督仓场的户部右侍郎王国光,回京升任户部尚书。万历五年(1577)十月,改任吏部尚书;七年(1579)十二月,加太子少保衔,至万历十年(1582)十月免职。

王国光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序言接衔署题:“明代赐进士第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獲泽疏庵王国光书”,由此可以判定其作序的时间为1579年至1582年之间。

2、明万历辛丑(1601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撰《针灸大成》序:

“余承乏三晋......遂成痿痹之症,医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之有所本也。”

3、明万历辛丑(1601年)杨继洲《针灸大成》“针道源流”:“《玄机秘要》,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著集。”

4、清乾隆二年(1737)章廷珪重刊《针灸大成》王鸣盛序:“明万历间,巡按山西侍御赵君文炳有痿痹疾,医者罔效,乃延燕人杨继洲至,三针而愈。叩其术,出所著《针灸秘要》一编,侍御犹以未备,广求群书,俾取有关于针灸者,采摭编次,勒为十卷,命曰《针灸大成》,镂版置平阳郡斋。”

5、清乾隆六十年(179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零五:“《针灸大全》(刘按:<四库>误‘大成’为‘大全’),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于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序,称‘文炳得痿痹疾,继洲针之而愈。因取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补辑刊刻,易以今名’。本朝顺治丁酉,平阳府知府李月桂以旧版残阙,复为补缀。其书以《素问》、《难经》为主,又肖铜人像,绘图立说,亦颇详赅。惟议论过于繁冗。”

6、1955年《大众针灸》第二号王永生撰《针灸先辈杨继洲》:“我们搞针灸工作的没有人不晓得明朝杨继洲的,他是现在浙江衢县人,他名叫济时,字继洲,明神宗时任医官,当时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了萎痹的病,诸医不效,乃于北京延请继洲为之三针而愈。......今流传最广之《针灸大成》也。是书於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一六〇一年)刊行于世,距今已三百五十三年了。清顺治十四年(即公元一六五七年),山西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县)知府李月桂以旧本残缺浸湮,复为补缀重修。是书以素难为主,并集明以前有谈针灸之图书而成,内容相当丰富.......《针灸大成》一书在整个针灸学上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我们学针灸的人很客观地说来直接的或间接的都受到他的影响。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上记载杨继洲为明朝平阳府人,根据我们的考察,可能是不对的。”

7、1956年,易斯狄在《新中医药》第六期上刊文《从<针灸大成>的内容中,谈谈杨继洲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的成就和作用》称:“......杨继洲氏,是明朝末叶人,原籍是浙江衢县,曾做过当时皇帝的侍医。在他以前,他的祖父也是太医院的太医。关于他个人的出生年月和一般经历,本文不拟详加叙述。”

8、1957年,范行准在跋万历辛卯(1591年)《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中称:“现再来讨论本书著作者的姓名问题。本书虽题陈言著,恐怕还是杨敬斋的书,或者是杨氏传授陈言的。但‘敬斋’似为杨氏之‘号’或‘斋’名,他的名字无从考查,匆促间检了一下《常山县志》‘方技门’,也没有他的名氏。按杨继洲《针灸大成》在杨济时《玄机秘要》下有云:‘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著集’。济时盖继洲之名,惟其书未见。”

9、1958年《中医杂志》第二期王永生撰《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杨继洲,名济时,其祖先由唐代迁居现今浙江衢县(今南乡六都杨村有其子孙,今之杨家地基为其故居地)。继洲为明嘉靖、万历间人,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习医,医乃其世家也。他的祖父是明朝的太医。继洲有二子,一名承祯、一名承学。杨氏于明世宗时被选为嘉靖的侍医,功绩懋著声名籍甚。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供职在圣济殿太医院。隆庆六年(公元1572 年)他曾在北京玉河坊居住。直到万历年间仍在北京为医官。不过其间他曾游历了大江南北很多地方。至于他的生年卒月现在尚难考察,有待以后史家的发现。”

10、1962年,王雪苔在《中医杂志》第七期刊载《略论<针灸大成>》,文称:“关于杨继洲的身世,没有专传可查。但从明王国光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作的序及《针灸大成》中收载的针道源流、杨氏医案等篇中,略可考见。杨氏名济时,继洲可能是他的字(或号),三衢人(今浙江省衢县一带)。”

11、1979年《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杨继洲,明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曾任太医院医官。著有《针灸大成》,选择明以前针灸文献的重要资料,并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医案,编写而成。其书内容丰富,对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12、1981年,张缙主编《针灸大成》“注释说明”:“《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济时)所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即公元1601年。杨继洲是浙江衢县六都人,‘幼业举子,博学绩文’。因‘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杨继洲的祖父是太医,因此杨氏业医是有其家学渊源的。《针灸大成》就是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家针灸资料而编成。杨氏早年曾刊刻过《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但未能刻成问世。至晚年他去山西为巡按御史赵文炳治愈痿痹之疾后,赵文炳为了答谢杨继洲,才为他刊刻了《针灸大成》,并委派晋阳靳贤为选集校正人。”

13、1988年《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杨继洲(1522—1620),明著名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世业医,祖父任太医,纂修《集验医方》。......《针灸大成》取材丰富,于穴位考证较详,集明以前针灸学之精华,又附按摩法,为针灸医籍中罕见者。此书对后世针灸学发展颇多影响。已有日、法、德文译本,对国外针灸学也有相当影响。”

14、1992年,衢县志编纂委员会《衢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人物传”:“杨继洲(1522—1620),名济时,上宇乡六都杨人。明代针灸学家。世代从医,祖父任太医院御医,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家藏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

15、1994年,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衢州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人物传”:“杨继洲(1552—1620),名济时,以字行。西安(衢县)人。明针灸学家。世代从医,祖父杨益,太医院御医,著《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亦业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富。”

二、杨继洲里籍的考证

根据以上文献,杨继洲的里籍问题,则至少有“三衢人”、“衢县六都杨人”、“都门人”、“燕人”、“平阳(山西)人”诸说。诸说之中,我们依据最早的王国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序言并综合分析,基本可以排除“都门人”、“燕人”、“平阳(山西)人”三种说法。因而,我们将考查重点放在杨继洲与衢州的有关历史文献上。

1、“三衢人”之说:

这是明代王国光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序言中最早提出来的,序中对杨继洲的家世记录清晰,可信度应该较高。

三衢,即今浙江省衢州市之别称。衢州境内有三衢山(在今常山县),古称“瞿父山”。先秦之《山海经》:“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山海经·地理考》:“瞿父山:今浙江三衢山,位于浙江衢州常山县城北十公里处。”

唐《元和郡县图志》:“武德四年(刘按:公元621年),平李子通,于信安县置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自唐以降,衢州主要辖西安县(民国后易名为“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诸县。

唐宋时期,衢州多称三衢。如唐罗隐《寄三衢孙员外》诗:“小敷文伯见何时,南望三衢渴复饥。”北宋胡宿有《仲春三衢道中》诗;南宋诗人曾几有《三衢道中》。南宋杨万里《过安仁市得风挂帆》诗:“何人道是三衢远,挂起东风十幅蒲。”《大明一统志》引宋《吴会须知》:“以路通三越,故名衢州,别称三衢。”明《邓元锡·函史·衢州》:“江浙闽广之所辐辏,故曰三衢。”

2、“衢县六都杨”之说:

(1)首先,我们重点考查了民国十八年(1929)郑永禧纂《衢县志》。

关于“六都杨氏”,据民国《衢县志·族望》卷十一“族望”记载:“六都杨氏,祠址南乡十八庄。元季,杨以德由金钟巷分支六都鹏墈。”按旧志编纂体例,精擅歧黄者一般皆编入“方技”(或“方伎”)门。在《衢县志》卷十五“方技”中,杨继洲事略无载。而《衢县志》卷二十四“艺文志(下)”则记载了《针灸大成》的相关信息:“《针灸大全》明杨继洲编。《六都杨氏宗谱》著录。前志失载。《四库提要》:《针灸大全》十卷,内府藏本。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于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序》,称‘文炳得痿痹疾,继洲针之而愈。因取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补辑刊刻,易以今名’。本朝顺治丁酉,平阳府知府李月桂以旧版残阙,复为补缀。其书以《素问》、《难经》为主,又肖铜人像,绘图立说,亦颇详赅。惟议论过于繁冗。”

(郑永禧)按:“继洲,县南六都杨氏,以在平阳治愈赵文炳疾,故刊此书于平阳。詹氏熙据《杨氏谱》,认为衢人,宜可从。”

显然,民国《衢县志》沿袭了《四库全书》之提要,亦误‘大成’为‘大全’。从郑永禧按语分析,可见郑氏并未亲见《六都杨氏宗谱》,而是依据詹熙口碑资料入志并予以确认。

考詹熙(1850—1927),字子和,号肖鲁,号绿意轩主人。清末贡生。衢州城关人。光绪维新时,致力于新学,先后创办樟潭两等小学堂等。著有《绿意轩诗稿》、《海上花魅影》、《花柳深情传》(亦称《除三害》)、《衢州奇祸记》等,名列民国光明书局版《中国文学家辞典》。其酷爱金石书画,有山水画藏于衢州博物馆

(2)其次,关于六都杨《关西杨氏宗谱》的考查:

2016年初夏,笔者随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延生专程赴六都杨村实地考查《杨氏宗谱》。民国《衢县志》中记载的是《六都杨氏宗谱》,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编修于民国元年(1911)的木刻活字本《关西杨氏宗谱》。该谱牒残缺,杨继洲与《针灸大成》著录情况,在谱牒中亦无载。故推断民国县志记载有误。

据六都杨《关西杨氏宗谱》载:始祖讳伯侨,姬姓唐叔虞之后,周之初封杨候,因以国为氏,生子曰文,子孙遂家於此,即今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衢郡始祖,讳向,唐封信安候,娶夫人刘氏,生五子,杨向率长子诜创居衢之西邑南隅,衢邑之有杨氏实起於此。

谱牒还记载:“自伯侨公杨候(本姓始祖)至此共七十七世。自向公信安候(本郡始祖)至此共二十四世,向公而后潭公而上居衢之南隅,潭公而后明公而上世居须江瑞宅,明公而后德公(本族始祖,从九品将仕郎)而上居衢之南隅祖宅。巩分居虹桥。”谱牒又载:“本族始祖(廿里六都阳杨氏),能二公,讳以德,字得之,在城。”

该谱牒记载的明清世系情况为:

“ ......

英(第九世)——俊(第十世)——贤(第十一世)——良(第十二世)——光(第十三世)——明(第十四世)——正(第十五世)——大(第十六世)——元(第十七世)——恭 (第十八世)——克(第十九世)——继(第二十世,清乾隆年间)。”

从谱系考查,六都杨杨氏世系中并无“济”字辈份,显然与杨继洲身世不相符合。

三、杨继洲里籍史料的新发现

鉴于对六都杨氏谱牒的考查,我们并没有找到直接的答案。于是,我们扩大了对衢州文献的搜寻范围。

宋明时期,衢州地区医学以西安与常山两县最为发达。主要体现在:一是较早出现医疗机构,如县医学、惠民药局等;二是名医迭出,如张信、郑仁爱、刘光大、刘咸、刘全備、刘仕聪、伍子安、杨继洲、徐用宣、徐凤石等,其中多医官;三是医著丰富,如刘全備《病机药性赋》、刘全備《四时六气权正活法论》、刘仕聪《方脉全书》、杨继洲祖父撰《集验医方》、陈言(刘按,疑为托名)撰《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杨继洲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十卷、徐凤石《秘传音制本草大成药性赋》十卷、徐用宣《袖珍小儿方》、徐日久《方聚》、汪普贤《医学直格》、汪余庆《补医学训科》等。

我们在明万历詹莱编纂《常山县志》(十五卷本)卷十一“吏材·太医院”中终于发现了有关杨继洲的史料:

“太医院:

翁秀实,官塘人。洪武初太医院御医;

徐烨,龙遶东山人。洪武初太医院医士;

徐琼初,溪边人。弘治间任太医院吏目;

杨誾,前坊人,嘉靖间太医院吏目;

杨济时,誾之子,隆庆间太医院吏目。”

“前坊”,旧属常山城厢,位于今常山县天马镇,今划分为“前坊弄”与“南前坊村”。我们曾专程寻访,前坊巷旧时多杨姓,由于城市改造,杨氏多迁徙他处,访问谱牒也未获。

万历《常山县志》上记载的杨继洲,当时任太医院吏目。太医院吏目为明、清两代医官名,官阶一般为从九品。明代太医院内一般设吏目十人,其职位一般在院使(五品),院判 (六品),御医(八品)之下,医士(不入流)之上。太医院吏目,这应该还是杨继洲早期的医官官职。

考《常山县志》编纂者詹莱(1522—?),字时殷,号范川,后园(今常山县天马镇西门)人。天资聪明,饱学经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人,二十六年(1547)登进士。初任江西金溪知县,严惩盗贼,匪徒匿迹。闻邻县有巨盗将图谋胁诈富户钱财,莱立即移文邻县,使之免遭劫难。后改知福建长乐县,为防倭寇侵扰,在海门要地筑造城墙,并请准在马江中设置兵船数十艘,巡逻设防。后福清等县均遭倭寇侵陷,唯长乐防范有方而安然无恙。詹莱在河南嵩县期间,免去农民历年所欠田赋,规定交纳夏秋两税之期限。升池州同知,再升湖广佥事。任内曾反对徇私舞弊,依法查办郡县中之不法官员,因而触犯。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挂冠归田。专心理学,创办范川书院,讲学授徒,家居二十余年。其间,曾出资辟修从木棉岭至江山的交通要道。并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修《常山县志》,历时五月成书。詹莱另著有《招摇池馆集》、《范川文集》、《春秋原经》、《史约》、《七经思问》等。

詹莱与杨继洲同为常山邑人,且皆活动于嘉靖、万历时期。詹莱《常山县志》(十五卷本)编纂于万历十三年(1585),而杨继洲家传《针灸卫生玄机秘要》编撰的时间为万历七年至万历十年(1579—1582)间,杨继洲《针灸大成》刊行的时间则为万历辛卯(1601年),三者著述距离时间极其相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詹莱关于杨继洲的常山里籍记载当不致有误,可以徵信。

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中医医史文献学家范行准先生,虽然曾已经触摸到了《常山县志》(刘按:殊不知范氏所据何本),且查阅了“方技”门,但最终却又与杨继洲里籍真相失之交臂。

无独有偶。我们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杭州大学陈桥驿先生自日本引回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康熙年间杨濚纂修《常山县志》(十五卷修钞本)的记载,有关杨訚与杨济时的记载,与万历志完全一致。

四、关于杨继洲家世的有关问题

杨继洲的家世,目前我们基本可以厘清的是:

(1)杨继洲祖父:名不详。太医院医官。根据王国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纂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新编《衢州市志·人物》称为“杨益”,不知依据何在?我们曾从六都杨《关西杨氏宗谱》谱牒第64页,可以查到有一条关于杨益的记载:

“益十二公,讳孙字,渊三公四子,为耆老之士,生于宣德丁未年(1427)九月廿四日,终于弘治庚戌年(1490)八月二十二日,葬孤村顶,山向失考。配吴氏,生二子:长荣廿一、次荣廿三。”

笔者推测,这也许就是《衢州市志》记载杨继洲祖父名为杨益之出处。但笔者认为,据此不足徵信。

(2)杨继洲父杨訚:太医院吏目。万历《常山县志》记载明确,惟生平事略不详。

(3)杨济时:字继洲,太医院吏目。杨继洲的生卒年,目前难于稽考。但根据《针灸大成》其医案与其从事医官活动的年代可以推断,主要活动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

杨继洲出身于医学世家。据王国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序:“祖父(刘按,名无考)官太医,授有真秘,尝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杨继洲师承家学,家中“多蓄贮古医家抄籍,杨子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不辍,倬然有悟。”嘉靖乙卯(1555年),杨继洲至福建建宁行医。嘉靖间,“命大宗伯试异选”,杨继洲被选中,得“侍内廷”。嘉靖戊午(1558)春,为鸿胪寺吕小山患结核在臂,为其治愈。按,鸿胪寺是专司典礼仪式的衙门,例无外任。隆庆二年(1568),入圣济殿太医院。隆庆壬申(1572年)夏,为户部尚书王国光治愈痰火疾。万历庚辰(1580年),杨继洲过扬州,与大尹黄镇庵昔日在京朝夕相与,似有刊刻《玄机秘要》之举。后去山西给赵文炳治病,可见杨继洲供职太医院前后达四十余年。

(4)杨继洲子杨承祯:《针灸大成·医案》:“己巳岁,蔡都尉长子碧川公,患痰火,药饵不愈。辱钱诚斋堂翁,荐余治之。余针肺俞等穴愈。后其女患风痼甚危,其乃郎秀山,乃婿张少泉,邀予治之,乃针内关而苏,以礼厚赠,予固辞不受。遂以女许聘豚儿杨承祯焉。”“豚儿”是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王永生撰《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继洲有二子,一名承祯、一名承学。”笔者认为,杨继洲次子有误,“承学”乃学习与继承师说之意。

此外,我们还继续查阅了雍正《常山县志》(十二卷本)、嘉庆《常山县志》(十二卷本)、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本)等县志,皆无杨济时家世事略的记载。可以推测,杨继洲家族已数代久居燕京都门,之后似与常山失去联系,故续志皆无载。以至于被后人误以为是“燕人”、“都门杨氏”,甚或是山西“平阳人”。

结论:杨继洲是晚明衢州府常山县前坊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杨继洲与廿里镇六都杨村之渊源,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史料与考证。【版权所有不得刊用】

来源:衢州文献馆

常山人挖掘常山本土文化,推送权威新闻,发布真实信息,通过优质原创文字、图片,组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歌颂大美常山,传播正能量,为常山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求勾搭,勾搭号码:13567078729。

常山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谢绝商业转载!

编辑:鹿先森

Hash:04c9af4b5f57e119dba55f2db79209efe2a4ddbf

声明:此文由 常山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