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33号-原英国总领事馆及领事官邸

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位于苏州河黄浦江汇合处的西南侧(今中山东一路33号)。

上海被迫开埠后,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原先住在城里,但他极想在租界内自建领事馆,按照当时英国法律在外领事只得租地办公,不能购地建屋。1846年4月巴富尔未经英国政府批准擅自购进李家庄约126亩(1亩=666.6平方米)土地,以及清政府第二炮台营垒废址,计价为17000元。巴富尔私人垫付4000元。之后,巴富尔被撤职。同年10月继任领事阿利国得到英国政府批准后,在李家庄地皮上建造英国驻沪领事馆。

1849年7月馆舍竣工,领事馆从城内大东门租用民宅处搬迁到新址。1870年12月24日深夜,领事馆内突然起火,把领事馆建筑和全部文件档案资料化为灰烬,仅抢救出一部分地契。1872年6月1日在原址上重建,1873年建好新楼(就是现在的这幢建筑)。 

英国领事馆建筑为英国古典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占地38559平方米,草地西面为领事馆主屋,高两层,平面略呈H形,四坡顶屋面。正立面底层中部有5孔券廊,其内是大厅。立面上下窗洞呈平卷式拱券,装有硬百叶窗,外墙为水泥粉刷勾勒横线条。

底层和二层均有宽敞的遮阳长廊,屋顶使用中国蝴蝶小青瓦。主屋北侧,1882年又建造一幢两层砖木结构房屋,是领事官邸,并有廊与主屋连通。随着领事事务的过大,后来升格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内设地产处、华务处、护照登记处、货物事务处和案卷处等部门。 

这座年逾129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1961年受中东国际形势的影响,英国政府撤消了上海领事馆,房产由中国政府接管。随着“外滩源”工程的启动开发,这幢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老照片出售 原英国领事馆正门

Hash:9a35f095849c469eec2741e4de6055890f1327a1

声明:此文由 上海新里洋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