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小洋楼的红色记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天津五大道这个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同样有着众多的革命遗址和红色记忆。本刊今天介绍10处位于五大道的小洋楼及其背后的名人和红色故事,在您游览五大道的同时,可以寻访先烈足迹,回顾峥嵘岁月。

杨十三旧居 地点:成都道鹏程里4号

杨十三(1889—1939),河北迁安人。1904年来津入直隶附属工厂学徒,后又转入南开中学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赴美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杨十三组织师生,支持声援北平学生。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组织校友及其子女近二十人,组成“工字团”,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组织了20万人参加的冀东武装大暴动。1939年7月21日,终因重病积疴,在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享年50岁。

吉鸿昌旧居

地点:花园路5号

吉鸿昌(1895—1934),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等拟定了计划,准备进行暴动。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特务暗杀受伤。11月24日,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傅莱旧居

地点:云南路48号

傅莱(1920—2004)从奥地利来到中国,在抗战期间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研制使用青霉素第一人,被誉为“天津的白求恩”。傅莱曾就读维也纳大学皇家医学院,1939年初到中国,先后在天津德美医院和马大夫医院工作。后到解放区,从事抗日医疗救援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天津战役中,傅莱作为华北军区卫生顾问,亲临前线组织伤员救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卫生部担任领导职务。他是在天津工作过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高树勋旧居

地点:睦南道141号

高树勋(1898—1972),著名爱国将领,河北盐山县人。出身行伍,因作战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师长。因反对内战,有正义感,抗战胜利后任新八军军长、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部队为榜样,反对内战,主张和平。高树勋在内战战场上举行的起义,引起了全国的强烈反响,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曾延毅旧居

地点:常德道1号

曾延毅(1892—1964)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与傅作义为同校同学。1920年任山西督军公署少校参谋,不久调入傅作义部队任职。1925年傅升任旅长,他接任团长,1926年傅任第四师师长,他继任第四旅旅长。1938年因伤病回津治疗。居津期间,他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5年,女儿曾长宁做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得到了他的支持。在平津战役期间,他协助做傅作义的工作,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贡献。

李季达旧居

地点:长沙路求志里17号

李季达(1900—1927),四川巫山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1919年他考入留法的预备学校,投身于“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春转为中共党员。9月同聂荣臻等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5年回国,担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组织反帝爱国群众运动。8月李季达夫妇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淫威酷刑,李季达坚贞不屈。11月18日,李季达被枪杀,年仅27岁。

张伯苓旧居

地点:大理道39号

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留守大陆。1951年张伯苓去世后,周恩来总理从北京亲赴天津,吊唁张伯苓这位南开老校长。

王光英旧居

地点:五大道民园大楼

王光英(1919—2018)北京市人,民建成员,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天津近代化学厂厂长。1979年至1982年任天津市副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于1943年至1982年居住于民园大楼丙楼20号。

民园广场

地点:重庆道83号

民园广场,坐落于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五大道地区。1920年由英国教师利迪尔,用斯坦福桥体育场的图纸督建。1953年11月,国家体委确定民园体育场和周边的部分建筑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央体训班(后改名为竞技体育指导科)的集训基地和办公场所。当时第一批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游泳、田径、乒乓、羽毛球等8个运动项目的国家选手就落户天津,民园成了新中国体育的摇篮。

润园

地点:大理道66号

原为孙氏旧居,西班牙花园式庭院别墅风格,历史悠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院内有成排的白杨树、院府海棠藤萝花架的甬道和小型游泳池。在院落的西南角,有一个高台,作为休息望远之地。阁楼状的门楼独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许多中外名人曾经在此下榻。因毛泽东字“润之”,定名为润园。

Hash:4f933585642c248def174a5dec13aa5d7516a695

声明:此文由 今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