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行业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行业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李豪悦

“通过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自律,甚至积极去推动行业标准出现,从业者不再仅仅是被监管的对象,而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推动者;监管者不仅仅扮演了行业监管的角色,也是行业的赋能者,这就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近期,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召开,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在谈及“新治理”时分享上述观点,他认为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新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民健康意识迎来了空前高涨,对通过互联网进行问诊、购药续方、健康管理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据国家卫健委在2020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第三方预测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创新领域,且尚无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如何实现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新业态,也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互联网医疗是网络技术信息在医疗领域的新应用,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医院搬到网络上,而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对信息的有效整合,打破信息壁垒,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效率,有效地缓解医疗供需不平衡的关系。因此,从监管层面而言,不应照搬硬抄,与对传统线下医疗机构的监管划上等号。

作为冲在互联网医疗一线的创业者,李天天认为,当行业处于治理的探索期时,更好的监管方式是强化行业的自律,未来将成熟的行业标准上升为监管办法,这也是互联网医疗乃至所有创新行业在监管体系尚处于摸索中的情况下,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例如,2018年在政府和企业代表共同推动下,国内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协会在银川成立,多次发布倡议行业自律的准则公约,包括《提升安全用药服务质量倡议书》《服务隐私保护公约》《关于互联网医院提供规范化药事管理及服务的自律公约》《关于规范开展互联网+预约转诊服务公约》等5条行业公约和行业规范,对规范线上诊疗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还开始讨论出台行业标准,助力监管效率的提升。”李天天表示。

同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若要不止步于在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繁荣,除了需要行业自身不断突破发展壁垒形成完整且规范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也需要监管部门在包容审慎的基础上,能有适当的突破。

因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仅限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这一诊疗界限,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焦虑,与互联网医疗更深层次的可及性这一矛盾也被放大。对此,李天天认为如对诊疗设备依赖性不强、判断标准主要依靠量表或图片的专业科目,像精神卫生领域、皮肤性病领域等,建议可尝试开放这一领域的线上首诊试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也表示,允许互联网首诊,在职业规范和医师执业证书公示的约束下,医生若判断网上首诊风险过大,自然会要求患者线下首诊,只有在判断误诊风险不大的情况下才选择网上首诊,如果实在担忧,可以对医生的职称设一些门槛(如副主任医师以上)。他认为,长远来看,互联网首诊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与实际需求间的错配,将一线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基层、偏远地区。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正在对互联网首诊服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相关政策能够落地,加上业内企业的自我规范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活动将进一步释放,且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实现“更好”的新经济、新治理提供范本。

(编辑 李波)

Hash:b9eec65156de5366735ce4421ad5a11870175a25

声明:此文由 财经早知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