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记忆之奉天邮便局

文化旅行历史从来不会分家,每一个建筑都包含一段历史。生活在沈阳的朋友,趁着抗疫的档口,重温家乡沈阳的那些历史建筑与历史故事,将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体验,今天,我们就开始为您带来有关辽宁、有关沈阳的那些记忆吧!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2016年照

沈阳“奉天邮便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50号(中山路与太原北街交叉路口西北角),房屋产权为沈阳市邮政局,现由太原街邮政支局营业使用。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10月28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10月17日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们由东向西行走在古色古香的中山路上,走过中山广场,来到中山路与太原北街交叉路口西北角时,立即会被眼前一座独特的二层红砖绿顶的建筑所吸引,你会看到整栋建筑上红砖的墙体,白色的线脚和装饰带,绿铁皮平缓的坡屋顶,这些独特的建筑符号会让你脱口而出,这是一处历史文物建筑吧。是的,这就是历史文物建筑一-奉天邮便局旧址,所谓邮便局,就是日语里邮局的意思。

奉天邮便局,顾名思义,就是日本在奉天设立的邮局。这座一百多年的历史建筑,结构独特、材质结实,其使用的红砖比现今所见的砖要小一些,但较厚、坚固。建国后,该建筑一直为沈阳市邮政局使用至今。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昔日照

奉天邮便局旧址是日本人在“满铁”时期,为了方便在奉天的日本满铁社员和家属方便邮递邮设立的邮政机构,办理邮政、电信的全部业务,也称客邮。据了解,奉天邮便局最早设立于西塔附近,是1906年日本人将第17野战邮便局改造后而设置的。

1914年,日本人在现在的中山路(当时称“昭德大街”)上投资10万余元,兴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第二年竣工。据《沈阳邮政志》记载:1915年10月1日,“奉天邮便局由西塔附近迁入满铁奉天附属地昭德大街新建楼房办公”。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2016年照

奉天邮便局是由日本关东都督府通信管理局工务课、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松室重光)设计,加藤洋行(高冈又一郎)施工,1915年竣工。奉天邮便局旧址建筑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建筑平面为”凹”型,砖石结构,地上二层,为日本辰野式建筑风格,同奉天驿旧址(今沈阳站)一样,是沈阳外来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

大家可以看到整栋建筑结构独特,砌筑所用的红砖比现在我们所用的砖要小一些,但较厚且坚固,建筑平面沿中山路纵向分成五段,横向分为三段,两翼角楼上各有一个绿色铁皮的穹顶,主入口与屋顶结合的半圆形拱券被突出强调,特色鲜明。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2018年照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夺取南满铁路的所有权,大量日本企业、机构进驻满铁奉天附属地,随之而来的日本人与日俱增,在此大背景下,为满足日本人的通讯需求,1914年日本人在中山路(当时称昭德大街)上,投资10万余元开始兴建奉天邮便局新址,1915年竣工。

奉天邮便局设立庶务、邮便、电信三课,办理邮政、电信的全部业务,当时有职工四百余人,在市内各处均设有支局。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以奉天邮便局为中心的日邮系统已经形成,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经营的邮政系统公开分庭抗礼。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奉天客邮全部移交給伪满奉天邮政管理局管理,奉天邮便局改为奉天中央邮政局,“日伪”邮政合而为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历时39年的沈阳日本“客邮”便结束。

沈阳解放后,该建筑为沈阳邮政局使用至今,应该说,奉天邮便局这座百年老建筑的名称和归属时有更改,但自建成之日起一直承担有关邮政的工作,也是沈阳邮政发展历史的见证。如今。这座老建筑仍旧屹立在中山路上,是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昔日照

日本的奉天邮便局为什么会选址在这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历史,满铁奉天附属地,简单地说,就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于20世前半期在中国东北通过强占、兼并、和租赁等形式在南满、安奉铁路沿线及在城市区域里建立的类似租界且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殊区域。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后,根据《朴茨茅斯条约》的规定日本获得了沙俄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所有权,同时也继承了铁路附属地的制度,自此以后,日本正式接管沙俄在奉天的铁路附属地,又擅自将原有的铁路附属地扩大,之后在满铁奉天附属地上开始城市规划和建设。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2018年照

1907年开始,日本将奉天地区的铁路及其附属地划归“满铁奉天事务所”管理,以新建火车站奉天驿(今沈阳站)为中心,向南侧规划至南十马路,向北侧规划至市府大路,向东侧规划至和平大街,西侧为沈阳站前的胜利大街。

这样一个长方形区域,同时以奉天驿为起点,向东部规划建设了平安通(今民主路),千代田通(今中华路)、浪速通(今中山路)三条放射形道路

日本殖民者在此区域内兴建了住宅、事务所、商店、邮局、警察署、公园、学校、兵营、神社等建筑。日本在满铁附属地内实行军事占领,建立了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司法、警察体制与机构,中国政府无法在此行使主权,附属地内严禁中国人进入。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殖民当局就是通过满铁附属地来控制大半个东北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控制中国的文化教育,大力推行亲日教育,满铁在侵略中国东北的经济、文化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西门2018年照

其实,最早在沈阳设立现代邮政机构的是沙俄,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人在沈阳设立战地邮局,溃败后日本人继承了沙俄在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的特权,奉天邮便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成,邮便局表面上是为外国商人、领事馆和外侨服务,实际上是为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服务,日本“客邮”邮局不仅收外国侨民寄往国外的邮件,也收取中国民众寄往国外的邮件,它不单影响了中国邮政业务的发展,而且侵犯中国的邮政权。

奉天邮便局旧址是日本满铁奉天附属地内重要设施,与我市其它侵华历史遗址遗迹共同见证了日本侵略沈阳乃至东北的事实,红砖小楼,历经百年,完好如初,风采依旧,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重要历史证据。

奉天邮便局由西塔附近迁人奉天满铁附属地昭德大街新建楼房办公。这座奉天邮便局坐落在沈阳繁华的商业街一太原街北部,即太原街与中山路交汇处西北角,这座日伪时期的两层格局的老式拐楼,在邮局门前墙面上,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板,上面刻有“奉天邮便局旧址”的字样,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牌匾,见证了沈阳早期邮政的演变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旧日的“奉天邮便局”回到了人民邮政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沈阳市邮政局,至今该建筑仍属沈阳邮政局所有,现由太原街邮政支局在此营业使用。

▲图为奉天邮便局旧址省级文保碑

虽然在这个建筑里没有发生过有记载的大事件,但它本身就是历史的承载,过往的见证。

“奉天邮便局”从何而来我们无法改变,但它向哪里去我们可以规划未来,5G时代近在眼前,快递行业蒸蒸日上,相比之下传统邮政业务有所改变,面对现实,讲好邮政故事、开发通讯旅游观光、增加邮政体验项目,或许能让老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青岛邮政局”的身世与“奉天邮便局”的经历很类似,他们的邮政旅游观光业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作者:程晓陆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员、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

保护文物 记忆辽宁

本文来自“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为授权刊发原标题《小陆唠沈阳之奉天邮便局旧址》

end

Hash:720bfd3e8c68da9d3e75e1ad85b8c60872f06403

声明:此文由 华亿国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