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我国的重要考古机构、 团体和考古发掘

中国近代,在西方考古学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国学者开始将传统金石学与田野考古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果。本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机构和考古学术团体相继建立,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发掘和研究工作。

一·中国的考古机构和考古学术团体

我国最早建立的考古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聘请马衡为室主任兼导师,1924年,研究室设立考古学会。

1927年,成立了由中国学术团体学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并于次年开展工作,直至1933年终止。考察团中方团长由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旭担任,黄文弼代表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参加该团赴新疆进行考古工作。F·贝格曼作为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赴额济纳河流域(即居延一带),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发掘。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在所内设考古组。与此同时,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

中国考古机构建立后,立即开始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研究工作。在此后的20年中,他们发掘大量遗址和墓葬,并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适合于中国的田野工作方法,积累了一批科学发掘所获得的科学资料,出版了一批科学成果。

二·科学发掘活动拾珍

(一)西阴村遗址

中国考古学者所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是由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1926年10月15日至12月初,李济和袁复礼赴晋,发掘西阴村灰土岭遗址,发现了与仰韶文化相同的文化遗存,获得各种遗物40余箱。1927年编撰发掘报告《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梁思永撰写《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中之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书。西阴村遗址的发掘工作开创了中国学者运用近代科学方法从事田野考古研究的道路

李济

(二)周口店遗址

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的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发现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这一消息公布后,震动了世界学术界。之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的痕迹,使北京人文化遗存得以确认,从而为肯定直立人的存在,大体明确人类进化的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有力证据。1933年,裴文中和贾兰坡发掘周口店山顶洞人及其文化。1934年,裴文中出版《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周口店发掘工作被迫终止。在之前发掘中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肱骨、股、锁骨、月骨以及牙齿147颗,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在负责保管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遗失。

(三)安阳殷墟遗址发掘

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要的发掘工作集中在安阳殷墟。1928-1937年,对殷墟进行了15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发掘,累计发掘面积4.6万余平方米。先后主持发掘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郭宝钧、梁思永、石璋如等。发掘地点有:小屯、后岗、侯家庄、范家庄、大司空村等。

通过这些发掘,先后出土有字甲骨2.2万余片,出土地点从小屯先后扩大到后岗、侯家庄等地;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代文化三种文化的地层上相互叠压关系,从地层上解决了三种文化相对年代问题;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余座夯土建筑基址,并有石柱础,其中既有宫殿建筑,又有宗庙建筑;在侯家庄一带,发现王陵区,发掘10座规模巨大的商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等,出土大量石器、蚌器、骨器、玉器、铜器、陶器等文物

(四)山东章丘龙山城子崖遗址

1928年春天,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平陵城附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1930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与当时的山东省政府共同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任会长。11月,由史语所考古组组长李济,以及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等组成考古队,对城子崖进行发掘。经两次发掘,出土大量制作精良的黑陶器,包括蛋壳黑陶;发现卜骨,为殷墟占卜文化找到了根源;还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址。这就是著名的“黑陶文化”,不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五)陕西渭水流域

1933-1935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在陕西渭水流域进行调查和发掘,其中主要有徐炳旭领导的对宝鸡斗鸡台附近遗址和墓葬进行的调查和发掘,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周秦和汉代墓葬。发掘地点主要在戴家沟东侧,共清理墓葬56座。后来,考古学家苏秉琦对发掘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通过对陶鬲形制变化的排比分析,提出了探讨周文化渊源的线索问题,1948年出版《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一书。

(六)浙江地区

1933-1936年,西湖博物馆在浙江一些地方调查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934年发现吴兴钱山漾遗址;1936年在余杭县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发现良渚遗址。良渚遗址呈现出陶器以夹细沙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轮制,器壁一般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圈足器和三足器较盛行的文化特征。当时,被称为龙山文化,1959年命名为良渚文化。1938年施更昕编撰并出版了《良渚》一书。

(七)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及麴氏高昌墓地

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中国学者黄文弼等,在新疆吐鲁番调查发掘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及麴氏高昌墓地,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调查汉唐时代的城堡寺庙、屯戍遗址,在罗布卓尔附近调查发掘史前遗址和汉代烽燧遗址;袁复礼在吉木萨尔附近,勘察、实测唐北庭都护府遗址。1948年,黄文弼出版《罗布卓尔考古记》。

(八)浚县辛村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

1932-1933年,由郭宝钧主持,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四次发掘浚县辛村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共发掘墓葬82座。其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是研究卫国历史、葬制、车制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经整理、研究,于1964年出版《浚县辛村》。

(九)抗日战争时期的调查和发掘

抗日战争时期,学术机构内迁,考古学家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在内地陆续开展了一些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其中主要的有:

1.1939-1940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作,由吴金鼎、曾昭炳等调查发掘云南大理附近的马龙龙泉等5处遗址,发掘收获于1942年编撰为《云南仓洱区考古报告》,为云南历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是我国边疆考古的重要著作。

吴金鼎

2.1942-1943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又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四川省立博物馆合作,由冯汉骥主持发掘成都前蜀王建墓。该墓称永陵,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墓主石雕像。

3.1942-1943年,完全由中国学者参加的西北考察团组成,参加单位有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方面工作由向达、夏鼐、阎文儒负责,在甘肃敦煌附近发掘魏晋和唐代墓葬,考察阳关玉门关长城,调查发掘史前遗址等。夏鼐在宁定县阳洼湾发掘齐家文化墓葬,第一次发现该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纠正了安特生的错误。

夏鼐

Hash:c650ed43f2e5b42d0dd5195d592c6debc659deb2

声明:此文由 杞棠鉴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