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路遇民国风——探访太平南路民国风情街记

旧时记忆再次扑面而来

金市金融商贸美食书店

这是古今商贾云集的路

这是承载历史变迁的路

此刻君邀您探访太平南路民国风情街

太平南路

平南路是南京城市具有近百年历史又颇负盛名的商业老街,位于秦淮区,南北走向,南起建康路,北至中山东路,自北向南与之交汇的道路有:科巷、文昌巷、游府西街、户部街、常府街、白下路等,全长2125米,宽30米,沥青路面,是南京城东的主干道之一。

该路原由“吉祥庵”、“花牌楼”、“太平街”、“门帘桥”和“朱雀路”等路段组成,1931年拓建成柏油路,并将各段路统一命名为“太平路”,取意“太平”。

南京陷落后的太平路【中支之展望】1939年 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50年代新辟太平北路后,将“太平路”更名为“太平南路”。文革期间,又将此路划分为“反帝中路”和“反帝南路”两段。1973年将两段合并复称为“太平南路”。太平南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商业生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地方文化,是具有浓郁民国文化特色并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商业街区、文化地标、旅游长廊和宜居地区。

南京陷落后的太平路【中支之展望】1939年 图片来自网络

太平南路

第壹站

十竹斋

400年字号历史

十竹斋,位于太平南路72号,古玩艺术品流通机构。其主要业务为征集经营民间流散文物,收藏珍贵古玩珍宝,并设水印木刻工作室,整理重印古籍、复制创作水印版画等。1962年,郭沫若题写“十竹斋”匾额,现隶属于南京市文物公司。

图片来片网络

1962年由郭沫若题写斋名

十竹斋取名于明末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约1580-1671),他字曰从,号十竹,是明末期间一个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家

胡正言的南京十竹斋创造出的“饾(dou)版”水印方法出神入化,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术,成为中国印刷史、版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饾版是为每一种颜色的图案专刻一块版,甚至每一种颜色还要分成从浅到深的若干块版,然后从淡色到深色逐次套印或迭印,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套印。“拱花”,就是在纸上印出凸起的无色纹样,用以表现行云流水、鸟语花萼等无色或白色的物象,十分工巧素雅。

去十竹斋买

富有历史雅韵的

画笺纸

图片来片百度

宝庆银楼

200年历史

“宝庆银楼”创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国内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银楼之一。宝庆银楼主要产品为“宝庆”牌和“宝庆银楼”牌系列金银珠宝首饰及金银摆件。

太平南路

第贰站

十九世纪后叶,宝庆银楼汇集江、浙名匠,两帮相佐,技艺超群,银楼声名鹊起。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银楼业开始兴盛,大小银楼近百家,宝庆银楼经营规模和资本总额为当时众家银楼之首,名噪当时。1929 年,宝庆银楼一尊“银鼎”摘取“西湖博览会”特等奖桂冠,名震大江南北,确立了在银楼业的重要地位。

太平南路

第叁站

四川酒家

58年历史

四川酒家始创于1959年,乃江苏省最大的一家以经营川菜为主的著名老字号,被誉为“金陵川菜第一家”。在南京美食舞台上,至今莫能撼动其川菜龙头地位。

四川酒家主打川菜,但根据本地人的口味精心改良过。承载了很多老一辈人和我们这辈小时候的记忆。推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担担面

四川酒家改造装修时,此刻君上下班路上都会碰到叔叔阿姨,四处张望,嘴里喃喃自语:就在这呀?怎么不见了。很多从知道四川酒家改造停业后,失望而归,一步三回头,可见四川酒家在老南京人心中的位置。

小笼包

天府拌牛腱

酸汤肥牛

沸腾鱼

(超爱的)牛肉面

美食图片来自公众号:南京味道

九龙大厦

21年历史

南京九龙大厦是建于1996年综合商业体,其名称沿用了九龙绸布庄的九龙二字。虽然九龙大厦的历史尚短,但是本次出新后却民国气质非凡,让人不容错过。

太平南路

第肆站

此刻君记得很小的时候,那里九龙里面和周边的一些小店卖布卖衣服很有趣,收银台高高的,柜台的上面有很多通过通往收银台的线,线上有很多小夹子,顾客在买好布后,收银员把钱和小票用夹子夹了,用力一扔,夹子飞快的顺着线飞向收银台,收银台结好帐后,再用力将夹子飞回,来往之间,绝对比买布有趣多了。你还记得吗?

出新后的九龙商厦貌似也在转型改造,期待重装亮相。

太平南路

第五站

古籍书店

81年历史

古籍书店的最古早的前身,当是中华书局,建于1936年。中华书局南京分部于民国二十七年成立,解放后逐步改为公私合营,成为新华书店的一部分。

民国年间,南京太平路、杨公井一带逐渐形成书店一条街,最多时有四五十家,包括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中华书局南京分店、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书店等。

南京沦陷期间,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因临近南京电信局,被日伪电信局占用。抗战胜利后,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恢复营业。

民国时期的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不仅是文人墨客淘书的宝地,也是达官贵人不时光顾的场所。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归来,次年春季,重游南京,在去城南参观的途中途径太平路杨公井时,望着中华书局南京分店,他喃喃自语:“这杨公井旧书店我在民国三十六年来过……”。

如今,保存下来的仅有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即现在是南京古籍书店。古籍书店,这店牌是“金陵四老”之一胡小石题写的。

绿柳居

105年历史

“绿柳居”品牌始创于1912年。创建初期,店址位于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畔桃叶渡,垂柳依依,满目葱茏——“绿柳居”因此而得名。绿柳居美食以清雅纯净、自然环保为基础,以“鲜、嫩、烫、脆、香”五大特点名冠金陵。

太平南路

第陆站

绿柳居菜馆以经营清真菜品和素菜而闻名。素菜荤做是绿柳居一大特色。由绿柳居传人研制的全素宴,在此方面技艺尤为突出。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公众号:昆哥影像

据说是南京最好吃的包子!绿柳居的早点素菜包,一天要卖掉5000只,荣获“国际名小吃”称号。

民国年间,绿柳居就是当时宴请要人的尊贵场所,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常到绿柳居小酢;回民将领白崇禧、崇尚素食的孙中山先生及注重美容的宋氏姐妹更是绿柳居的常客。近代赵朴初、茗山大师、齐白石、梅葆久均光临惠顾;文莱驻华大使、黎巴嫩德鲁兹派主席、日本料理协会会长等国外政要名人也都慕名造访,无不盛赞其风格纯正。

罗汉观斋

素烧鹅

菜包

盐水鸭

松鼠鳜鱼

美食图片来自百度糯米

太平南路

第七站

太平商场

70年历史

太平商场是始建于民国(1947年)的老牌商场,曾经是太平南路商业的龙头企业,曾经与中央商场、永安商场一道被称为“国货三大店”。

图片来自公众号:投资秦淮

1946年8月8日,民族资本家贺鸿棠、顾心衡、胡间云等7人发起,在南京市太平路第267-289号建大厦一所,1947年3月建成开业,原名全称为“太平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20人,商场面积7000平方米,有私营商店200余家,传统老字号如张小泉剪刀、同和花席、义记梳篦、文士钢笔等,在商场里均设有专柜。创建之初太平商场就以弘扬国货为己任,开业不久,联合沪、杭等地商人举办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全国国货展览会”,其扩大国货影响、抵制洋货入侵的爱国举动,在当时的国民党首府南京引起极大的轰动,并与中央商场、永安商场一道被称为“国货三大店”。

江苏饭店

89年历史

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都市地理小丛书之《南京》,有这么一段文字:“在南京,设备最完全、规模最大的旅馆只有两家,一家是中山路上的中央饭店,一家是太平路上的安乐酒店(现为江苏饭店)。”安乐酒店建于1928年,坐落在太平南路。

太平南路

第捌站

江苏饭店,始于1928年,乃桂系元老马晓军与部属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合建,取名“安乐酒店”,店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祍题写,马晓军为首任董事长。

安乐酒店资产臻于一亿六千五百万法币,乃民国时期高档豪华酒店。住容多为党政要员及富商新贵,周旋、蝴蝶等影坛名媛亦曾多次下塌于此。

一九三七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安乐洒店被迫改名“南京饭店”。

一九四八年五月,李宗仁择定其为参加副总统竞选的大本营,南京饭店亦随其竞选成功而名闻遐迩。

一九五二年南京饭店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一九五四年南京饭店正式更名为“江苏饭店”

饭店新址正堂内景

江苏饭店历史沿革题记

江苏饭店新址建筑在曾经的中央合作金库的旧址上,西临太平南路,东靠郑和公园,北接太平巷,南为马府街。乃近现代重要史迹及金融商贸代表性建筑。

中央合作金库乃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中最后建立之机构。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一日,中央合作金库于今之南京太平南路三О五号正式营业。一九四九年一月,总库搬离南京。

太平南路

第玖站

圣保罗

94年历史

南京圣保罗教堂坐落在文化古城南京市太平南路三九六号,教堂于1923年落成,是南京中华圣公会的圣保罗堂。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了,是南京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礼拜堂

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原型发生的所在地

1909年(清宣统元年)美籍圣公会宣教士季盟济(J.M.B.Gill)和马骥(John G. Magee)来南京传福音,创办了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1912年在门帘桥大街(今太平南路)购置一座旧屋。次年建造了一座能容纳200人聚会的小礼拜堂,命名为“圣保罗堂”。

1920年,季盟济回美探亲时,征募到一笔捐款,圣保罗教堂遂开始扩建,请金陵大学著名建筑工程师齐兆昌设计监造,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全部建筑费用包括设备为一万二千美元,折当时币四万八千银元。

圣保罗堂由圣殿(又称大礼拜堂)、钟楼、布道所、神职人员宿舍和膳房组成,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主建筑圣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局部高3层,通面阔8间11米,进深11檩13.47米,高11米,连钟楼在内,建筑面积485平方米。

圣殿墙体外墙下部用的是明城墙砖,上部用的是青砖,全部经过加工磨光。墙壁以清水勾缝。圣殿内部为中国传统建筑普通人字形屋顶,木结构,屋面覆方形水泥平瓦。圣殿所有的窗座、门扇、墙中部环箍、钟楼顶屋、城堡式的垛堞和封盖以及内柱脚、拱座全是采自高资山的白石。

堂内的读经台、讲座台、洗礼池、圣坛和栏杆柱等也是用白石磨光精制而成。砌在墙上的环箍、拱座内侧石面上,精刻了程通甫缮写的经文,由江鉴祖会长在经文上贴上金箔。建筑的顶部是高耸的钟塔,钟楼高18.2米,上钟楼的螺旋式阶梯,是水泥砌成。凡四十余级至顶层,钟楼悬挂二米直径钟一口。钟声宏亮、远近可闻。

1923年,先驻北伐军,后被国民党市党部占用,第二年归还教会。

1935年,圣保罗堂达到最盛时期,基金也显著增加,信徒发展到千余人,还派遣堂牧出国深造。与此同时,还附设了学校、诊疗所等。

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教堂的诊疗所、布道所、书报堂、主日学课屋及一部份职员宿舍被焚毁,但主建筑侥幸保存下来。1938年7月教堂牧师福斯特(ErnestH. Forster)把教堂作为难民收容所,至1939年4月离开南京。

抗战胜利后,教会收回太平路和白下路两处教产,并清理堂址,重建大门,修葺房屋,种值花木,始复旧观。

此张照片来自网络

1952年,圣保罗堂被更名为“太平路教堂”,1985年7月28日,教堂恢复原名,重新开堂,举行了隆重的复堂感恩礼拜,教堂正式对外开放。沉寂了约20年的教堂钟声重新响起。

这张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圣保罗堂相关文字介绍来自公众号:寻访宣教士的足迹

交通银行

81年历史

交通银行建筑建于1936年,前身是建于1929年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最初为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中南银行在南京设立的办事处,后改为南京分行。

太平南路

第十站

1938年的太平路与白下路交叉口,交通银行那里

南京现存的老银行里最精致的建筑,其他银行灰白的外墙、四平八稳的沉稳造型不同,中南银行的红褐色外墙色彩明快,V字形的建筑造型活泼轻巧。在这中间的岁月里,它虽几经易主却保存完好,见证了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历史的更替,更鲜活记录了近代金融业的轨迹。

历史:中南银行始建于1936年,距今81年。最初作为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中南银行在南京设立的办事处,后改为南京分行,除了经营存、放、汇款外,还兼办理储蓄、信托、仓库、房地产和证券交易。抗战爆发后,中南银行被迫从南京迁至武汉重庆。抗战期间此建筑成为汪伪国民政府实业部的办公地点。汪伪时期,为粮食部办公地址。1946年3月19日恢复,1952年10月歇业。其后,曾被用作朝阳饭店。1987年2月,成为交通银行分行,现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白下路支行。

楼位于白下路与太平南路拐角处,从外观看,整幢建筑物造型庄重古朴,土黄色的防火砖几乎没有脱落,钟楼的指针从未停歇,基本保持当年的原样。

曾经的钟楼,图片来自网络

霞飞化妆品也是曾经的南京记忆

碑记:该建筑建于1936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形式。1921年,南洋华侨集资在上海创立中南银行,1929年在南京设立中南银行南京分行。

太平南路

沿途小景

还有很多出新后的沿途小景,慢慢走,细细看,得温旧日时光

这张是外国摄影师拍摄的1981年的南京,貌似灵谷寺。此刻君小时候也曾这样趴在午朝门城墙上看着郁郁葱葱的御道街,旧时静谧的记忆流淌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变革中,然后走在浓浓民国气息的太平南路,就仿佛时间倒流,变成当年的孩子回去,用新鲜真挚的眼睛去感受都市化背后的市井烟火。

除标明出处的图片外,均拍摄自此刻君,文字来自网络

点击回看:

民国子午线下期预告:太平南路周边,民国电信局、利济巷,文昌巷民国建筑群、慧园街民国建筑群、李鸿章祠堂等,此刻君帮大家细细寻找一下,欢迎提供线索。

Hash:b9f7ce6c2af879989e3e4ce89df9da8e08dd3cc7

声明:此文由 此刻TM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