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北京 | 这座藏身于大栅栏的神秘建筑,背后有何故事?

人们常说:“逢场作戏”,这话就字面的意思也可以说成“没有‘场’便作不了戏”。这个“场”指的是剧场--旧称“戏园子”。戏曲表演一直是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化艺术形式,古时候的“戏楼”也是过去人们常去的一个娱乐场所。

去年,一座老戏楼的新闻刷屏着梨园圈子——有着220岁高龄的三庆园老戏楼在大栅栏商业街原址复建重张。西边是同仁堂,东边是同升和,对面儿是吴裕泰,能够与这些老字号比邻而居的前门大栅栏18号,自然也不是寻常地儿。

坐落于大栅栏的三庆园重新开张

三庆园在清朝年间又叫“三庆戏院”,坐落于前门大栅栏街18号,是一家以京剧演出为主的老戏园子。

庆元年(1796)更名为三庆园,开始以演戏为主业,生意兴旺,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一同被誉为“京城七大戏楼”,距今已有220年历史,曾见证了京剧从萌芽、形成、成熟到高峰的全过程。

如今的的三庆园,朱漆大门上金字匾额高挂,戏楼内名称沿用了“三庆戏院”的民国的旧称,戏楼是根据老演员的回忆和史料重建的:由门楼入内,是约十米长的幽深过道,穿过过道便可到达戏厅。清戏园室内平面是方形或长方形二层建筑,其一侧为戏台,一层三面环以廊座,中间为池座,四角设楼梯,二层环以廊座。

观众席沿袭了茶座形式,二楼设小包厢,表现出老戏园中池座、廊座、官座的布局。原来老戏台前一副经典的抱柱联也按原样挂了起来,“假象写真情,邪正忠奸,试看循环之理;今时传古事,衣冠粉黛,共贻色相于斯。”

“三庆班”开启了历史上的徽班进京大事件

这个三庆园与当今国粹京剧可是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年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园1790年的时候,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岁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班子,取名“三庆班”,在艺人高朗亭的率领来到京城演出。正是三庆班的率先进京演出,开启了京剧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徽班进京”。

“三庆班”在京城献艺获得赞誉,随后本应南归,但是由于演出太火爆了,遂留在了京城。嘉庆元年(1796年),“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将宴乐居改造成三庆园,开始了以戏剧演出为主业的戏园经营。

继“三庆班”进京演出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陆续进京献艺,而三庆园是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由此“四大徽班”长期轮演,“四大徽班”晋京则被视为京剧开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四大徽班”在京城演出的主要场所正是三庆园,因此这里一直被视为中国京剧的发祥地之一。随着演出剧目不断创新,唱腔吸收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等精华,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

历史上,三庆园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并称为戏楼中的“四大名园”。到了清末民初,三庆园又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其所在的大栅栏一带在最辉煌时有三十多座戏园,也是当年梨园艺人主要的聚居地。

三庆园轶事

1900年6月15日,前门外大栅栏起火,三庆园与庆乐园、中和园、庆和园等戏园悉数被烧毁。1905年,由酒行经纪人张云鹏及开赌局的骆四、开木厂的王五三家合资复建三庆园。复建后除京剧演出外,还经营电影放映,由此成为北京最早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之一。

“三庆班”的红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1941年10月,京剧名家言菊朋、童芷苓、裘盛戎在三庆园联袂演出谢世之作《二进宫》,在京城引起很大轰动。

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而停演,由此曾名扬京城150余年的一座老戏园子便退出历史舞台。几年后三庆园被改建成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972年因建筑物倾斜有倒塌的风险,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此后一直被作为商业经营场所。

2016年8月18日,经过3年的原址重建,有着220年历史的三庆园在前门外大栅栏街18号正式重新开园。

不少梨园大咖在三庆园一举成名

自三庆园开办以来,在京剧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艺人几乎都在此登台献艺。光绪末年,梨园名角谭鑫培就曾在此演戏。谭鑫培是“谭派”创始人,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谭培鑫

今年正是京剧谭派创始人、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诞辰170周年,谭派第四代京剧大师谭富英先生诞辰111周年。4月21日,京剧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举行首映仪式,而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正是谭鑫培先生主演的《定军山》。

▲谭家三代:谭元寿(中)、谭孝曾(右)、谭正岩(左)

▲京剧电影《定军山》剧照,左为谭正岩饰演的赵云,右为谭孝曾饰演的黄忠。

▲跨越百余年的谭派六代“黄忠”

(内容来源:BTV这里是北京)

Hash:a3b878f20dcc2871186e9a210fc4dea5ea54b6c4

声明:此文由 首都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