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眉山观山村李氏民居:深山里的“皇宫式古厝大观园”

昨天

我们探访了英都的坂埔古厝

《探寻南安新增3处“国保”》系列一

“国保”英都坂埔古厝, 历经230多年,仍是清朝中期模样……

今天

我们要到眉山观山村

去看看集闽南古大厝和南洋风格为一体的

“古厝大观园

观山村有三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闽南风格的燕尾脊、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八角楼”“雨伞厝”、苏联风格的“石印厝”,以及古厝内精美的洋砖、木雕石雕砖雕,体现了观山李氏民居特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铭刻着代代观山人飘洋过海、敢拼会赢、不忘乡情的赤子之心。

眉山乡位于南安西北隅,平均海拔560米,这里群山起伏,生机盎然。站在观山村内放眼望去,红色的闽南古厝在群山环抱中很是显眼。

眉山乡观山李氏民居是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朝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等10座。

李氏民居

跟随观山村李氏家族后人李渭生

记者来到了百年古大厝之一

也是观山村最富有盛名的古厝——番仔楼

番仔楼:中西结合典范

番仔楼

与传统闽南建筑风格不同,番仔楼分上下两层,歇山式屋顶,屋坡柔和流畅,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主屋上下两层四面均有走廊,廊柱为西式拱形,上下两层共有56个拱。处处体现南洋风格浓厚的同时,闽南红砖的墙体,精心雕刻石雕、木雕,又让番仔楼彰显出闽南建筑风味。中西建筑方式的融合,形成了这栋独一无二的番仔楼。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番仔楼是我的太太公李功藏盖的,请了师傅到印尼去绘画图纸,然后一起研究怎样盖房子。

番仔楼已有110年的历史,当初,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李功藏在南洋谋生,赚得银两后便回乡建造大厝,直至竣工共耗时10年时间,花费几十万两白银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整栋房子的石头是用的白石头,都是从丰州石砻带回来,用船把石头运到仑苍珠渊,再用人工抬回来。

铁的材料,是从印尼直接用大船通过太平洋,运回泉州港,再从泉州港雇小船运到珠渊,最后把它搬回家。

大厅地板的砖,是从香港运回来的,经过100多年,还是没有变色,还很光滑。

而要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里建设具有南洋风味的房子,除了讲究的用料以外,考验的也是工匠的技术。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四周的走廊,是用砻石铺的,当时用手工打磨得很精细,里面每块石头的接缝,是先在一块上打一个凹槽,相邻的石头打凸槽,最后用石灰、红糖、糯米加工成的粘合剂黏贴,雨淋都不会渗下去。拱门是T型体的砻石,为了使拱门能够结实,每一个拱门的中间都加上了T型体的砻石。

历经岁月洗礼,这栋中西典范的建筑,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番仔楼门匾上刻有一句话“为高必因”,蕴含着李氏先人对后人的殷切希望。

为高必因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为高必因”出自《孟子》,意思是说要向上发展,要高,鼓励我们下一辈人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功藏厝:经历多次被盗

镶金木雕仍可看出早年辉煌

功藏厝

顺着番仔楼右侧台阶,跟随李渭生脚步,我们来到功藏厝,这栋房子建于1890年,是李功藏故居,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是传统的皇宫起大厝。

因早年间多次被偷盗,现在的功藏厝内不少物件均已丢失。但从留存下来的建筑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当年这栋建筑的风采。

功藏厝外墙采用辉绿岩和花岗岩再加红砖垒砌,门廊上彩绘鲜艳,门廊石雕内容丰富。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惟妙惟肖,颜色也没有变化。吊顶的莲花也是涂金的,太阳一直晒,都坏了,隐约还可以看到金色。

走进厝内,不少木雕金漆仍未脱落,精致的木雕、石雕,仍可看出当年这栋建筑的富丽堂皇。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用金磨成粉,再涂上去。我从1986年搬出去,这些年都没有打扫过,30多年了,虽然都染上了灰尘,但看起来还是亮堂堂,金灿灿的。

成器厝:古厝大门藏家训

成器厝

在功藏厝右侧前方,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故居,建于1936年,这是一栋具有双头护厝的红砖大厝。在门口处,有四副石刻很是明显,主人将名家寄语以石刻方式镌刻在大门处,目的是让进进出出的人能随时看得到,去领悟其中的精神。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告诉我们君子有九思,看、想、做都要经过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右边的这一副是泉州著名的镜潭先生写的,告诉我们要言忠信笃行。

除了镌刻家训,在门口的两副对联 “古寨青岚浮玳瑁,名坵朱柱响琵琶,万仞青峰蜚鹧尾,一泓绿水龙潭”,描写的就是观山村的美景

观山村村民 李功藏第五代后人 李渭生:

“古寨青岚浮玳瑁”,后面有一个玳瑁山,这个玳瑁山很久了,所以称为古寨。“名坵朱柱响琵琶”,我们对面有一个琵琶坵,这边琵琶会响,那边山会动,写得有声有色。

移步有厝、厝厝不同,在观山村,这里拥有百年以上的古厝共有30多座,其中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古厝20多座,南洋风格的古厝3座,苏氏风格的古厝1座,古厝与美景,让观山村这一山区小村正焕发新的魅力。

编后语

建筑是凝固的记忆,一个小山村,看似其貌不扬,但每一幢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建筑背后都藏着故事,都品得出闽南建筑独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铭刻着南安人飘洋过海、敢拼会赢、不忘乡情的赤子之心。它们身上凝聚的历史与光芒从不曾褪色,漫步其间,厝屋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

【记者:李美玲 张海辉 通讯员:黄宝佳 石倩雯】

编辑: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长岛

Hash:e790833c6c3e181c37821d30b3c5a847c8cd3297

声明:此文由 南安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