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陕西行·走进扶风博物馆: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扶风城隍庙

扶风县老城区,有这样一处古建筑群。它有西府第一城隍庙之称,是关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扶风城隍庙

(图一 扶风城隍庙山门殿)

风城隍庙位于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量架结构和建造法式都有独到之处。整组建筑雕梁画栋、斗拱翘角,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坐北朝南,建于难低北高的夯土台基之上,南北高差13米。整个建筑群一进三院落,占地面积13亩,有单体古建筑18座,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远眺蔚为壮观。附属建筑在左右两侧,它对称布局,使主体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崇尚庄重典雅的审美思想。

正如民谚“城隍庙对戏楼”所言,山门殿的对面有戏楼一座,与山门殿遥相呼应,气势磅礴。

(图二 城隍庙戏楼)

进入山门殿就来到了庙宇的第一院落,两边有硬山式碑廊各七间,迎面的是四柱三楼的木牌坊一座。

(图三 城隍庙第一院落)

(图四 碑廊)

(图五 木牌坊)

沿着台阶十级而上,就来到了庙宇的第二院落,钟楼鼓楼和八卦亭分布于此。钟楼和鼓楼过去为庙内祈福、诵经、报时所用。人们称晨钟暮鼓已道出其部分功用。穿过八卦亭,就来到了庙宇的第三院落。

(图六 第二院落)

迎面看到的是气势宏大的献殿,献殿位于庙内北侧,是古代百姓祭祀的场所。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献台和踏跺,前檐卷棚式回廊和檐口交接得当,形似鸟翼张开,间饰多种斗拱,斗拱昂头雕刻成千姿百态的龙首状、象鼻状等动物形象,仿木下梁栏上有雕工精细的狮子麒麟、二龙戏珠、双凤朝阳木雕花装饰,屋脊两端有龙吻,中国古代建筑正脊两端的龙吻是从最早的鸱尾、鸱吻演变而来,唐代以鸱吻为主,到了明清称作龙吻。古人把它装饰在屋顶上取避火赈灾之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龙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装饰物,更重要的是由于它衔接了殿顶正脊与垂脊之间的重要环节,从而起到了使殿内更加封闭,牢固防止雨水渗入的作用。

(图七 献殿)

(图八 献殿斗拱昂头)

(图九 献殿梁栏上的木雕花装饰)

(图十 献殿屋脊龙吻构件)

献殿后紧密相连的是正殿。正殿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其外檐斗拱为油漆彩绘,内檐斗拱为木材本色。进入正殿,建筑物雕梁画栋、精细入微。正殿保留有显著的元末明初的建筑风格。繁缛而又科学的斗拱设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研究古建的学者,精巧的设计无不让参观的人叹为观止。

(图十一 正殿)

(图十二 正殿内垂莲斗拱)

木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穿斗式,这种形式在南方民居上采用普遍,另一类是叠梁式,就是在基座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里短柱,柱上再架梁,依次叠加到屋顶,扶风城隍庙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建成的。

扶风城隍庙耸立在县城东头,在周围建筑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别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凝聚了古代人民朴素审美和工匠无穷智慧的庙宇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祈福求安的场所,而已演化成一个显示地区社会更迭、文化进步、技术发展的特殊标志。在这里,你不仅能领略到古建筑群巧夺天工的神奇魅力,更能感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和古人文精神。游历其中,相信您一定会为它所表现出的深厚文化积淀而肃然起敬,从而细细品味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文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讯员张小芳)

[责任编辑:梁纪委]

Hash:c38681e5e7bde56efc685bcb6234610bfac775a9

声明:此文由 好旺全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