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三宝之鱼化石

“ 每当看到留园化石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诗人艾青的《鱼化石》。”

苏州留园冠云楼楼下正中,题咏“仙苑停云”,下面镶嵌着一块外罩长方形玻璃镜框的灰黑色古代鱼化石,保存在坚硬的沉积岩页岩中。

鱼化石

鱼体较小,长10厘米,宽4厘米,头大尾窄,尾宽1厘米。鱼的头、脊柱、鳍、尾清晰可辨,宛如游鱼,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此石系火山灰沉积于湖泊时形成,这是生存于二亿年前浅海中的古鳕鱼化石,为侏罗纪鱼化石。亿万年前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能保存成为化石的机会是极为稀罕的。

鱼化石的形成是由于气候变化,沧桑变迁,或是鱼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慢慢干涸,或是突然火山爆发,鱼被大量火山灰掩埋,鱼的遗体保存在泥沙之中,经过成岩作用后,石化成鱼化石。成为了地球历史的“见证人”,距今已有1亿4千多万年。

科普

鱼的尸体,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还有另一种解释,由于剧烈的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使得海洋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泥沙或火山灰包围,经过高温高压,泥沙板结石化成岩或火山岩冷却石化成岩,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被抬出水面,而在泥沙或火山灰里的鱼经过亿万年的等待,终于被风化裸露,被世人看到。

它被尘埋了无数个世纪,直到地质队员从岩层发现时依然栩栩如生,青春的风采依然,活跃的情态照旧,只是此时的风采和情态已经定格,已经符号化,生命的内蕴已经抽空,成为化石的鱼是沉默的,沉默得“连叹息也没有”,所有的器官都是完整的,但它已“不能动弹”,“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远天和近水,也听不见浪花翻腾的声音。但历史的长河总能将你的价值渐渐凸显!

留园的鱼化石是稀有的观赏珍品,不仅给古典名园增添了异彩,而且作为亿万年前的一段可靠记载,向人们展现了沧桑变迁的历史,也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赞歌。“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不过可惜,现在通过百度搜索,你会发现,大多数搜索结果会把五峰仙馆西北角处西侧墙畔的圆形大理石座屏“”(点击查看),视作了“鱼化石”。

ID:ai_garden

交流 | 转载 | 投稿 | 爱园

投稿也可发送至

liuyuan@ncspread.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留园

景 秀 创 新 工 场

Hash:3bf43b41c596d29bda5c62b6a0afd695a54a9049

声明:此文由 留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