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红色展馆,追思峥嵘岁月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充分发挥上海红色资源优势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市文旅局将全新推出系列直播《博物·在看》,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纪念馆现场体验等方式,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从不同视角展现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该活动先期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上海大学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国歌展示馆等8家红色纪念馆展开,今天起至7月1日,每周一10时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文化云、抖音等客户端进行视频直播。

5月18日10: 00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5月25日10: 00

中共四大纪念馆

6月1日10: 00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6月8日10: 00

上海大学博物馆

6月15日10: 00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

6月22日10: 00

上海鲁迅纪念馆

6月29日10: 00

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

7月1日10: 00

国歌展示馆

系列直播结束后,相关内容还将进行二次创作,作为数字资源,提供红色文化的在线“体验式教育”。

上海是“四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发生地

上海新天地东南角,伫立着一幢红色基调浸染的典型石库门建筑。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平均年龄28岁的13位代表从各地汇聚于此,与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崭新一页。

据记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三次是在上海召开。除了中共一大,还有中共二大和中共四大。

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序厅中,一座巨大的主题雕塑工农联盟》引人注目。它寓意着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

这座“隐藏”在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的纪念馆,最有特色的一个展厅是场景再现厅。原来,当年中共四大是以英文补习班的名义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扮演的是英语老师的角色。开会时,20位正式代表就挤坐在向街坊邻居借来的椅子上,当听到响铃声——楼下负责警戒的女工在报信,代表们就赶紧收起议案文件,拿起英文书作为掩护。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种艰苦又隐秘的状态下,摸索中国革命的前途

历史告诉我们,上海是“四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发生地。国歌的诞生地,亦是在上海——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上海唱响。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引起轰动传遍全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位于杨浦长阳路荆州路交界处的国歌展示馆,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

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在许多人眼里,上海是绚烂缤纷五光十色的。其实,这座城市,有一种颜色最厚重、最深沉:那便是永不褪色的红。

茂名北路120弄,一幢两开间、两层的石库门房子,是毛泽东1924年在上海的居住地,也是他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其间,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此,是他难得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光。

事实上,许多党的早期领导人、仁人志士、文化名人,都曾在上海工作、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位于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思南路,70多年前,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在这里打响。1946年5月,根据“双十”协定,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前往南京,与国民党谈判。6月,中共代表团决定在上海思南路107号设立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允许挂“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牌子。董必武当即决定,不让挂牌子,就管它叫“周公馆”。

这是一幢建于1921年的欧洲近代独立式花园洋房,一楼为汽车间、厨房、传达室及工勤人员宿舍,二楼是会客室和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三楼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四楼是集体宿舍和董必武等的工作室兼卧室。

虽然周公馆从设立到结束不到一年,但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发展壮大了爱国民主力量,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起到促进作用。

海龙华烈士陵园与千年古刹龙华寺龙华塔毗邻。这里春日桃花满园,秋日红叶遍地,四季松柏常青。别看现在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是一个洒满烈士鲜血的场所。一大批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原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可以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见证了爱国人士的铮铮铁骨。

大气谦和、海纳百川的上海,也留下了许多文化名人的足迹。以鲁迅为例,1927年到1936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近十年时间,鲁迅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里,他收获了爱情家庭,又得爱子,与国外友人的接触也日渐增加。1951年1月建成开放的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见证着一代文豪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情缘。

(来源:《文汇报》,上海基层党建综合)

Hash:cd251eb8371859ca69f6cc14533be6a001cb433a

声明:此文由 发现大上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