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教堂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 周杰伦 《上海一九四三》

海地中国东部长江海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若问上海最美的教堂在哪里?就没有统一答案了。

因为,上海美丽的教堂太多了。

上海有个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山顶上的有一座漂亮的天主教堂。

余山天主教堂,又称佘山圣母大教堂,位于西佘山的山顶。这座教堂是由一位法国传教士于1871年建造,当前的教堂是1925年进扩建的。1942年,教皇将佘山天主教堂封为“圣殿”,使其成为著名的“远东第一大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

现在的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1861年的徐家汇教会

徐家汇天主堂,有旧堂新堂两座。旧堂于1847年由耶稣会士南格禄所建,罗马风格。1906年始建新堂于旧堂右侧(今蒲石路153号),1910年落成。法国哥特式风格,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巴西利卡式教学外墙红砖砌筑。钟楼两座高54米,相峙正门南北,青石板瓦尖高31米,全堂总进深79米,面阔28米,堂背高24米,十字形两侧厅处宽4米,可容纳2500余人,堂内设祭19座,大小楹柱共64根,全堂饰以精美宗教画像、雕塑和五彩玻璃,建筑之宏大,设计之精细,使其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堂。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蒲西路158号,1910年建成。

徐家汇学堂

徐家汇土山湾,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社区,是全国耶稣会传教中心。1847年始建徐家汇天主堂、修道院,传教士迁入,后陆续建起徐汇师范、类思小学、藏书楼、天文台、圣教杂志社、圣心报馆、育婴堂、圣衣院、圣母院、善牧院、震旦大学、博物院等,遂在徐家汇形成以土山湾为中心方圆十几里的天主教中心。

黄浦路上的德国教堂

俄国礼拜堂

俄国礼拜堂,又称“主显堂”,是俄国人在上海开设最早的东正教堂。1902年由俄国传道团出资买下了美租界北河南路43号房屋及地皮,1903年2月开始兴建,1904年建成教堂与附属楼房,砖木结构建筑。教堂平面外廓呈方形,屋顶有5个葱头式穹窿,中央一个较大,四角4个较小,教堂边设有钟楼,整个建筑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教堂气氛。直至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被日军炮火焚毁。图中中间立者为西蒙主教。

白俄军营里的教堂

建于1847年的第一浸会堂

重建后的第一浸会堂(原址位于人民路706号)

东正教分会教堂皋兰路16号

俄国东正教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位于皋兰路

圣彼得堂(建于1898年)

建造中的新乐路圣母大堂

东正教临时教堂——复兴路(今曹杨路)圣母堂和主教大教堂。

新乐路55号,建于1931年的东正教堂

董家渡路175号,建于1853年的董家渡天主堂

美国公共教堂

位于贝当路(今衡山路53号)美国公共教堂,亦称国际礼拜堂

衡山路连接淮海路和徐家汇这两个知名商圈,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就位于这条路的中间位置。礼拜堂始建于1925年,整体为仿哥特式建筑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组成。呈现的是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高16米,气派十足。教堂初名为协和礼拜堂,后来来此做礼拜的都是来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众,所以改名为“国际礼拜堂”。

1923年,当时在上海的美国人集资修建这座教堂,以供他们在上海做礼拜之用。1925年建成,当时称为“协和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衡山路53号。建于1924年。是本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一所基督教堂。

怀本堂

怀严堂尚贤堂督办住宅

尚贤堂,英文名为中国国际学会。1897年2月由美国传教士李佳白、丁韪良等发起成立,初在北京设立尚贤堂,1903年迁上海,堂址在霞飞路(今淮海路尚贤坊内)。因该堂以“孔子加耶稣”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曾受到义和团和五·四运动的冲击。总部时有迁移,1928年宣告解散。

基督教青年会(青年宾馆)

基督教青年会、青年宾馆(原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1931年建成)

青年会大楼

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创始于1900年1月6日,其宗旨是在青年中宣传基督教义,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发展劳工会员,是当时青年学生中一个很有影响的社会宗教团体。因地处八仙桥附近,人们又习称之为“八仙桥青年会”。

女青年会(圆明园路133号)

女青年会新址大门(圆明园路133号)

昆山路135号,建于1922年的景灵堂(原名景林堂)

敬一堂

敬一堂,又称老天主堂,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1640年由徐光启孙女协助外籍传教士潘国光在城北安仁里潘允端的世春堂旧址(今梧桐路137号)建造。教堂为中国庙宇式、木结构。高约15米,长16米,宽12米。1731年敬一堂浸水,后改建为关帝庙及申江学院。1861年经外籍教徒两次要求索回,1862年归还天主教复堂。

联合礼拜堂

联合礼拜堂,亦称新天安堂。老天安堂建于1862年,位于山东中路,由于会友增多,活动扩大,后又在南苏州路建联合教堂,称新天安堂,1886年7月4日首次做宗教礼拜。教堂为砖木结构,中间为塔楼,两边为活动区。供外籍侨民礼拜。

沐恩堂

沐恩堂(曾名慕尔堂,又名监理会堂)。西藏中路316号。建于1929年。

沐恩堂落成于1931年,为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据称还曾经是“东亚最大的社交会堂”,大概是因为它地近跑马场,而且还兼有教育、医疗慈善等附属社会功能。

慕恩堂全景(建于1929年)

慕恩堂塔楼

大昌街30号,建于1918年的清心堂

若瑟堂天主教堂,四川南路36号,建于1860年

三一堂

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上海著名基督教新教教堂之一。位于江西路、汉口路之间,为英国圣公会在上海创设的第一所教堂。始建于1847年,1866年重建新堂,由当时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师史浩德设计,以红砖为墙,故俗称红礼拜堂。1891-1893年增建钟塔一座,并装置大钟于顶部,教堂风格模仿英国伦敦母堂,拥有最精美的彩色花窗。图为1896年完全竣工后的圣三一堂。

圣三一堂

九江路211号。建于1869年。系上海第一座基督教礼拜堂

圣约瑟教堂

圣约瑟教堂,亦称洋泾浜天主堂,位于今四川南路36号。1860年4月15日举行奠基礼,1862年开放,为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混合体式建筑。所有门、窗、洞均半圆形券,但有些地方又略施尖三角形线脚,上部为黑色铁皮制的尖塔,教堂内可容纳1000人。

天主教堂,哈密路1115号1号门,建于1930年。

Hash:7516c9dd0d3a772ce4bd20c1b485d7f02cde97a1

声明:此文由 西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