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镇无数,唯有这座古镇学霸辈出,还专门为他们建私人宅子

若说江南古镇,大大小小我已经走了无数个,

但每一次下江南,我好像总会解锁一个新古镇。

在苏杭这片土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或知名或隐藏的古镇。

凤凰镇的恬庄古镇就是其中一个。

恬庄古镇,演绎着江南水乡的温婉,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浪漫。

没有过分的商业气息,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潮,

有的只是静谧的水乡,

古镇用柔情、古朴、烟火气吸引着游人。

恬庄古街是是凤凰山风景区的重点景点,古街上现在还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历史建筑群和历史街巷。

恬庄古镇旧称“田庄”,后来觉得名字太普通,便将“田”字改为了“恬”,也点出了恬庄古镇的特点:恬静之美。

恬庄古镇诞生于明朝,清代中期在杨岱等人的经营下,恬庄迅速崛起。在全盛时期,有典当铺、银楼、布庄、染坊等大商号,义塾、义庄、善局、更楼、码头仓库等公益设施、机构齐全,曾经有“银恬庄”之誉。

旧时的恬庄街道,在虞西地区比较完善,一是街道较多,主街5条,其中4条设有店铺;二是有四条半街面均为花岗石大石板铺设,在苏州地区众多的古镇中只此一家;三是南街中间下有玉带河,与街面成十字走向,连接奚浦塘与三丈浦。只是如今这些特点都已消失。

恬庄古镇户户依桥而筑,家家枕水而居。踏着小巷青石走进这里,仿佛走入明清时期的古画之中。这里柔情、古朴和充满人间烟火气,而且没有过多的商业味,让无数人留恋不已。

恬庄古镇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文化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而就是这样一个古镇却并没有多少游客,反而少了商业味道,更显古镇应该有的淳朴。

恬静,就是恬庄古镇最大的特色,清晨走入古镇,来往两三人,存在在这个古镇的,更多的还是生活气息。

深入古镇北街,第一个便能看到碑苑,里面罗列了许多古代名家歌咏苏州的诗篇,镌刻为碑列于碑苑。

古镇虽然不大,但却是个人杰地灵的所在,镇上人才辈出,特别是杨家连续六代共16人登科中举。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顺治年间状元孙承恩、咸丰年间榜眼杨泗孙、道光年间举人杨沂孙、清代名士杨元丰以及他皆成功名的四个儿子。

而这座榜眼府是恬庄古镇中最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了,前身是孙承恩故居。

硬山式砖木结构,是在清代初期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里有一个名人表,杨氏、钱氏、孙氏、蒋氏,是当地的四大家族。而榜眼府就是杨氏住宅,杨家依靠苦读经书,登科中举,官运亨通。杨岱,是乾隆年间的富翁,著名的孝子,出资拓建恬庄,建造了榜眼府,曾经命名为中宅,后来杨岱的曾孙,杨泗孙在咸丰年间考中榜眼,登第后,奉命入职南书房,为皇家子弟讲学,深得朝廷器重,后回乡重修中宅,改名为榜眼府。

如今的榜眼府是五进式府邸,青石鼓墩,抬梁结构,重檐方檐,正桁上镀金重彩花绘。

穿过院落,就来到第三进--正厅,正厅是曾经用来招待贵宾,商议家族中重要事情的地方。在正厅中间,是乾隆帝钦赐的一块牌匾"乐善好施",当时杨氏作为常熟西乡的豪门巨族,在发家后恪守祖训,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己任,在地方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乾隆帝也是十分的欣赏当时的杨岱,于是赐下了这块牌匾表彰这个家族。

这个厅是一个官帽厅,在前面的柱子上方有非常典型的官帽风格,象征着回头有官,代代为官的意思。屋顶正中的横梁上有着镀金重彩花绘,前面的立柱都是由楠木制成,这些都是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从正厅建筑的规格,不难看出当时朝廷对杨家的器重。

穿过正厅,看到的是榜眼府中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砖雕门楼,这座门楼上留有杨岱的笔迹,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这个门楼上的字分为两层,隐约可以看见"外言不入",里面相对应的"内言不出",意思为人要培养美好的品德,才能承载福气。

府邸后院的御花园才是如今最大的看点,典型的苏式园林景观营造出典雅的水乡味。

出了榜眼府,走在北街上,这条石板街不长,全长才280米,由481块青石板铺设而成,走在青石板上,仿佛走出了年代感。

奚记铁匠铺的打铁工艺也已经传了几代人,在这条街上每天都可以听到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是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清代民国时期的风貌,依稀还有着文化大革命留下来的印记,旧时的恬庄北街有小弄堂,大弄堂、还有长弄堂,十分繁华。现在的北街更多的是远离尘嚣的那种世外桃源之感。

出了北街,两边的商店便多了起来,在这里可以买到张家港的一些特产和老街的纪念品,有兴趣的还可以在这里停留逛一圈。

恬庄古镇

交通:可乘张家港212路、321路公交车到恬庄站下车即可到达。

门票:进古镇免费,但参观榜样府、碑苑等需额外买票。

Hash:7efc1aac813ac947e94db230aa098f673b73da23

声明:此文由 麻小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