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景区老街将提升改造,一波美图曝光!

5月25日,安源区委副书记、区长黎增义来到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项目现场,督导景区项目提升改造工作。区委常委、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易燕萍,副区长袁子安,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副县级领导邓小波、王素理等陪同。

在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项目提升改造工程现场,黎增义问情况、听汇报,详细了解景区项目建设进度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黎增义指出,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项目是省、市重点旅游项目,是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衔接,密切配合协作,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项目提升改造;要提高标准,合理利用现有景区资源,将民俗风情、特色文化有效融合,按照规划设计,科学布置项目节点及业态提升景区美感和体验度,努力将景区做精做美。要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供有效支撑。

1898年,萍乡煤矿开办,后与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安源路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的策源地、爆发地。

2008年国务院发布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煤矿资源枯竭的萍乡市赫然在列。历经百年发展,矿区资源开始枯竭、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生产生活设施老化、低收入人口聚居,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项目定位

萍乡市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展现安源新形象的城市会客厅

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门户枢纽

▲项目定位

设计愿景

“矿世安源,燃情岁月”

打造旅游典范,人文典范,活力典范,绿色典范的城市形象名片

▲设计愿景

设计目标

实现城市产业转型,提升再利用废旧城市设施,微更新改造老旧街区。

“生态+文旅”战略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从黑色到绿色”

减少原有硬质铺装,增加超过20%的绿化覆盖面积;

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家园,也承前启后地作为游客参观瞻仰和体验消费的枢纽;

▲主入口

生态景观不单为改善周边居民生活品质,打造优质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还顺理成章地有序融汇四方宾客,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跌水景观

▲整体鸟瞰

以文旅发展为羽翼——“筑梦安源,燃情岁月”

梳理激活商业街业态,进行商业街区微更新,助力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的协同飞跃;

引导商家合理配置餐饮、娱乐、住宿、零售等服务功能;

▲商业街分区

利用废旧场馆设立的“矿区防灾减灾VR体验馆”引爆文化旅游热点,拉动游客动线,并且与改造后的风情商业街一道促进当地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和谐飞跃。

▲VR体验馆

设计亮点

突破原有用地限制,从城市空间的高度重新组合纪念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街三者空间关系,使得纪念广场成为整个项目视觉上的核心轴线、功能上的联系枢纽。

尊重原有场地,梳理交通现状,规划人车分流,在风情老街两端布置停车场和公交换乘点,确保分时共享的步行街安全舒适,既方便客流集散也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

▲项目总平面

以微更新模式对风情老街进行建筑立面改造和景观提升,避免大拆大建,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成本。运用彩砂喷涂等新材料、新工艺,尽量减少墙体扰动,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改造前

▲改造后

通过在广场、阳光草坪点缀工矿风格的雕塑小品,在台阶、坐凳上刻画安源历史图文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工矿文化植入项目。

▲文保建筑“消费合作社”休憩空间

游客服务中心板块,以安源路矿鼎盛时期的民国风主题进包装。主要由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含商街)及生态立体停车场组成。

安源老街风情街区板块,作为今后开放式运营的街区,要求保障原居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也要赋予其旅游特色和吸引力。关注四大重点问题——

▲ 四大重点问题

建筑风格上,结合现状遗留建筑特点,打造街区“时光廊”,西段衔接游客服务中心,以民国风为主;东段以50-60年代的工业风为主。

▲西段民国风改造风格

▲东段工业风改造风格

(来源:安源发布、岭南设计)

编辑、制作:尹国颖

Hash:541e7818a535e4c26231751e1a133620c23bfeab

声明:此文由 号外萍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