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城隍庙,熙往攘来传盛事

旧时每年农历十月廿三,传说是崇德县城城菩萨的生日。在此前后六七天时间是崇福镇上的重大节日——城隍庙会,也可称之为是当地的“狂欢节”。

崇德县(今桐乡市崇福镇及周边地区)城隍庙地址宋时在县西隅,明洪武十五年(1382)徒崇福寺西(今农贸市场内)。景泰嘉靖、万历间相继修治,岁久复记。清顺治十八年重修,至康熙八年(1669)峻工。有正殿三间,中堂三间,寝殿三间,东西庑各九间,水火两亭,在甬堂左右阐威门三间,肃敬楼三间,外 门一间。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殿灾后重修,规模宏壮,咸丰辛酉(1861)毁。同治六年(1867)邑人重建,规模尚未如旧,而雕饰过之。大殿前有戏台,俗称“无柱台”,为浙西有名的二只半戏台之一。清康熙《石门县志》载:康熙四年(16历)丈量基地为二十二亩九分六厘七毫,勒石碑存记。嘉庆《石门县志》载:“守土官莅任必斋宿致祭。而每月朔望则有行香之礼。”此庙,长期以来,为道上居住管理。建国后,改建为粮仓。清光绪《石门县志》载有康熙劳之辨所撰《重修城隍庙记》,邝世培所撰《续定城隍庙基址碑记》,夏文介所撰《重修城隍庙碑记》。

崇福镇市中心西寺往西约二百米处便是旧时的城隍庙,庙前的甬道又长又宽,这里两旁的小商贩搭起各式各样的帆布帐篷,形成一个热闹的小商品市场,各种小吃和日用小商品应有尽有。那时的城隍庙面积很大,南面甬道口临崇德大街,北面至大操场,东面靠五桂坊弄,西至鱼池弄。我小时候走进城隍庙大门时,最先看见的是一座造型精致的小石桥,此桥式样很象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小桥下水池内养有红鲤鱼,无数红色鲤鱼儿摆动尾巴欢快地流动,很讨人喜欢。走过桥后绕过几棵古朴高大有浓浓绿荫的大树,便是几幢排列整齐的高大的殿堂,里面供奉着一尊尊仪态各异又大小不同的菩萨。大殿前面的水池、小桥,当时被称为“仙池”“仙桥”。众多的殿堂中最为怕人的是“地狱”。 “地狱”位于大殿后面的右东拐。一进门先见到黑白无常(分别名为“天下太平”和“一见生财”),还有牛头马面,最北端是浮雕式的十殿阎王。城隍庙里终年人流拥挤,烛光明亮,檀香烟味弥漫,香火源源不断。

陈文标,俗名小凤山,生于1910年,是崇福镇当年有名的漆匠,也是写牌匾的好手。他除了拥有精湛的漆匠功底、擅长制作牌匾,自己也能书写一手好字。他的黑体字和楷书都很有功底,当时,崇福镇上许多牌匾,都是由他书写的。在《崇福镇志》“能工巧匠”一栏中,如此记叙着陈文标:12岁学漆匠,擅制合盘、六角篮、拱盖箱、佛篮等细件,能在器上描金飞银,用沙灰堆出双金花、五福拱寿、亮八仙、金如意等;特别擅长漆制招牌匾对、名家写的书法,放大复制在牌匾上,从不走样;城隍庙的抱柱对、天德堂的招牌字,都由其精心仿制。

▲曾经的庙弄

旧时的城隍庙门临西大街,有三对朱漆大门。门楼用一式水磨青砖砌成,青砖上镌刻戏曲人物和狮子滚球等图案。庙门上方的竖额上书有“城隍庙”三个楷书大字,蓝底金色。门楼朝北是“果报不爽”四个泥金大字,两侧有“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的警句。进庙门,是近百米长的石板甬道,两旁种植松柏、梧桐银杏等树木。甬道尽头是五开间肃敬楼,楼下中间为过道,两旁塑神像、神马。东侧有扶梯可登楼,楼上供有一百多尊小神像,从一岁至百岁第岁一尊,每尊有木牌标明每个年龄的星宿,为此肃敬楼也称为太岁楼。穿过肃敬楼,有左右两亭,称水火亭。亭北是仙桥湖,湖呈长方形水池,深约五尺,四周围有青石栏板,这是庙内的放生池。湖上架有一座造型古朴志同道合走向的石桥,俗称仙桥。仙桥湖东西小屋各塑有五尊神像,称之为十司殿。走过仙桥是两层建筑的阐威门,又叫仪门。仪门上悬挂一把大算盘,意思是世人千算万算,不及城隍一算。仪门楼层是一座三开间的座南朝北的戏台,戏台中间无柱子,顶部为穹形,俗称“吊柱台”,顶部结构俗称“螺丝结顶”。戏台北面是一个石板铺地的大庭院,东西两侧有两条长庑廊,廊内分列全县72座土地庙的神像。庭院北面有一只高约丈余的铜铸大香炉,安放在巨大的园石座上,炉顶瓶生三戟,炉体四周记录捐助铸鼎信男信女的姓名。大香炉后面是一座大殿,飞檐翘角,殿脊高耸。大殿正中的大匾题写“休想瞒我”,中间是城隍菩萨的塑像,高达三丈多。两旁赏善罚恶司的高大塑像,还排列着全副执事。后面有二殿供奉朱城隍,进内有城隍的寝殿,也称夫人殿。殿内的城隍和夫人木雕像,与真人一样大小,四肢关节活络,身上袍服可以脱换,迎神赛会时,就是抬这座城隍像巡行。再进内还有祈求子孙的太君殿,专管人间天花的痘疮殿,收瘟疫的元帅殿,纪念泥木工祖师的鲁班殿,供奉神仙的纯阳殿。大殿东西两侧有地狱、天堂,天堂前面有玉皇殿,地狱前面有地藏殿。西边天堂塑有天上诸神大型彩色群像,东边地狱里则是一幅幅地狱的恐怖图。

南起崇德路中段,北至肃敬楼下,原系城隍庙甬道。此地路段虽短,但南靠大街,旧时即有“闹中取静”之雅称。据《石门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知县涂节建成城隍庙,景泰、嘉靖、万历等朝相继扩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建。至康熙八年(1669)竣工。外门与肃敬楼之间,即是甬道。” 从清初起即有甬道之名。农历十月廿三崇德城隍庙会,各地杂耍云集,甬道上看“大洋红(又名西洋景)”,成为邑中儿童每年欢乐之期。甬道北端有无柱台,旧时水路戏班有“不到无柱台,不真水路班。”之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崇福舞台上的小小毛豹,曾在台上连翻七十二个旋子。看场上人满为患。曾引得城乡及外地人群,在甬道上熙往攘来,至今还传为盛事。

▲曾经的甬道

在城隍庙甬道南面是一条大街,过街原先有一座精美的石拱小桥——庙桥。庙桥北堍东面有一家糕饼糖式店,出售自家店内生产的各式糕点糖果。庙桥北堍西面有家茶馆店,因位置极佳靠街临河,为此整天生意兴隆,茶客满座。

走过庙桥就是庙弄,说是弄,实际上是一条象模象样的大街。庙弄两旁商店林立,街面也很宽,规模与县街十分相似。庙弄里曾经出过不少知名人物,庙弄东面水泥洋房建筑的戴家楼民国时期诞生了我国著名的足球名将戴麟经。庙弄西面有鉴湖女侠秋瑾的挚友徐自华、徐小淑故居,该故居在崇福镇庙弄19号,系晚清建筑,有三厅一过楼。徐氏当年所居楼舍至今仍保存完整。

庙弄东面有一座外表水泥洋房建筑的戴家楼,在这座中西合壁的大楼里诞生了我国著名的足球名将戴麟经。

如今庙弄里徐自华和戴麟经的故居仍基本保存完好,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作者简介】范树立,崇福人,勤于写作,已出版《崇德古韵》等著作。

乍寒还暖的秋夜,又来崇福横街

Hash:d1a2ca4c956d9ad75f810925edb5b3314d6184b1

声明:此文由 聚桂文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