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地宫,探秘山东邹城明鲁荒王陵

明鲁荒王

鲁王朱檀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其母为郭宁妃。洪武三年他出生两个月便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十五岁的朱檀便就藩于山兖州,成为了第一代鲁王。朱檀好文能诗,谦恭下士,他本来可以得到令名。但却为求长生不老药,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结果“饵金石药,毒发发伤目”,洪武二十二年薨,年仅19岁。朱元璋恶其荒唐,谥为“荒”。故而其王陵被称为“明鲁荒王陵”。今天就让老猪带你走进这里,探秘第一代鲁王地宫的玄妙,说说这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打卡点:山东邹城,明鲁荒王陵。

行脚系列之走进王陵地宫。

鲁荒王朱檀死于洪武二十二年,当时正值明王朝百废待兴时期,许多典章条文尚未定制,故朱檀死后陵墓的营建规制稍显混乱。毕竟朱檀之死及其墓葬的营建,在明代亲王中也属于首例,可以理解。

陵区的神道

由于死时19岁太过年轻,推测朱檀死后,先将其入殓临时厝葬,然后才开始相地脉,找风水,另择陵地。据说在选陵时煞费苦心,踏遍了鲁藩的山山水水,最后才在这九龙山南麓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

陵区完全按照风水学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神方位选址建造。陵址选定后,整整花了四年的时间进行修建,而后才将灵柩迁葬于此。

此处原来是享殿,但已经倾颓,目前为只剩基座遗址。

过了此门,在往后走,便是方城,其间有“明楼”一座,但可笑的是此“明楼”并非明代遗物,而是近年来仿明定陵所建,原规制无此物。属于画蛇添足的“古建筑”。

过了这个明楼,便是真正的鲁王地宫口了,其实明鲁荒王墓选址在九龙山山南龙头处,地段风水绝佳,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南有朱山,东为卧虎山,西为玉皇山,陵宫前有白马泉,十分符合明清风水标准。

地宫距地表深26米,墓道全长50余米,墓室全长20.6米,分前后两室,平面呈“T”字形,封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发掘前保存完整。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系在山上凿石开圹,然后用砖砌垒,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据专家估计,按当时情况,以二百个劳动力计算,需二、三年时间才能建成。

墓道正直向南,外口宽,向里渐窄,呈外高里低斜坡状,里口宽3.9米,北距金刚墙1.5米。墓道内筑有用石灰、糯米汁、豆汁混合浇铸的三道挡土墙,其中第三道墙亦称封门墙,高8.86米,上部厚1.6米,向下渐宽作砥墙状,墙基向外伸入墓道中。墙用大砖砌成,封堵牢固,至今痕迹可见。

墓门在金刚墙下部的正中,门洞高2.4米,宽2.25米。上部用一米厚的石条横担,已有裂痕,洞口以砖封门。

墓室通长20.6米,共有两重门,分前后两室,两室之间有甬道相连,除门部为石料制成外,余为砖砌券顶,方砖铺地,四壁及顶部敷以白灰,壁上饰双条墨线。

此为修复过的万年灯陶缸,用来装灯油,之后点燃灯捻,照亮整个幽幽的地宫。

墓门以整块巨石做成,高2.4米,宽1.3米,厚0.2米,每扇重约1500公斤。正面雕有纵横九排乳状门钉,门涂朱漆,门钉贴金,镶有铁质涂金铺首衔环,色泽鲜艳。

后部中央设一张红御案,案西侧有盏顶宝匣,内盛“鲁王之宝”印,印匣原应在案上。中部随葬品有庞大的木雕彩绘俑群,共432个,分别为仪仗俑、车、马等。比例相称,刀法简练,神态各异,形象逼真。

鲁王地宫后室的石门,和前室的规制相同,但大家仔细看一下,大门的门钉数量都是81颗,这就是明初规定不严格导致,在明中期这样的门钉数量是不被允许的,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九九八十一颗门钉。

后室中部砌有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1米,高0.5米的砖质须弥座,朱漆金丝楠木棺椁,置于棺床之上。

棺床两边有桌8张,其中4张为镶砾石桌心。东侧放有两个戗金漆箱,内装冠、冕、袍、靴和玉圭、玉带等,两边桌上放文房四宝和琴棋书画等物。其他随葬品为木、竹、铜、锡做的小冥器。随葬品的摆放,体现了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的思想。目前从这里出土的文物全部都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有专门的一个展室。以前老猪也曾发过,可以搜索微博看一下。

鲁荒王陵被发现也纯属意外,那是在1969年冬,当地群众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下,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时意外的发现了墓道,随后于1970年春至1971年初,对朱檀墓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使埋藏在地下600多年的文物重见天日。

顺着地宫隧道的石阶返回人间,

穿越的声响仿佛就在耳边,

忽的觉得一下子缥缈虚幻起来,

而眼前的洞口好似时光隧道一般,

若隐若现,

也许探古的最大魅力便在于此吧。

Hash:5c04cb47d34534f870c8a68934ebd1ab4f98e6e5

声明:此文由 老猪的碎碎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