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史丨泰东河岸边,一个5000多年前的遗址石破天惊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揭开了一段神秘的历史⋯⋯

河流是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

我们所熟知的泰东河,在孕育泰州古老文明的同时,“顽皮”地将一些遗址埋藏在岸边。

直到2012年,岸边一个5000多年前的遗址才石破天惊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神秘的尸骸》系列纪录片,再次让蒋庄遗址轰动全国。

这个传递着什么样的文明密码?四五千年的泰州先民又有怎样的爱好呢?一起来看看吧。

蒋庄遗址

蒋庄(也称蒋家舍)遗址位于兴化市张郭镇蒋庄村东,分布于泰东河的两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2°45' 30",东经120°12' 05"。

经调查和勘探,蒋庄遗址整个平面近长椭圆形,遗址北部向西侧外鼓,南北最长约960米,东西长约250~330米,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泰东河从南到北贯穿了遗址中间,将遗址分为东西两半。

遗址上及周围有村庄、农田、鱼塘及坟地等。在地表尤其是泰东河两岸的河滩上遍布有较多的陶片、瓷片、砖瓦及兽骨等。在河道断面上可清楚地看到文化层堆积情况,以及堆积中包含的大量遗物。

——摘自《泰东河工程文物保护规划》

蒋庄湮没着一座失落的“野城”

泰东河从海陵出发,流经姜堰兴化东台,全长55公里,史上亦称运盐河。

2009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兴化市张郭镇中心校教师孙建中等人在泰东河岸边发现了一些带花纹的碎陶片。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多口古井和形式多样的石器、兽俑、麋鹿化石等“宝贝”。

“我们蒋庄地下可能有一处古遗址。”当年7月,孙建中将他们的发现汇报给兴化市文物管理部门。

得知消息后,兴化市文物管理部门派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初步判定这里是一处很大的早期古文化遗址。

“蒋庄地下有古遗址”的消息,也惊动了省城考古专家。2010年7月,原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专程到泰东河蒋庄段勘察。在看到村民家中收藏的一个拳头大小的器皿部件时,张敏惊喜道:“这个带有绳索纹样的部件,是当时一种器皿的把柄,带有典型的崧泽文化特征,距今约5800年至5200年。”

随后不久,“兴化发现5000年前古文化遗址”的消息经报道后,很快传遍了全国。

2011年春天,泰州市文史专家黄炳煜、泰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文保志愿者杨啸晨等人,也专程来到蒋庄勘察,又发现多口古井和古陶器。

2011年10月,在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牵头下,全省多家考古业务机构的10支考古队共同参与了泰东河沿线的发掘。

截至2012年6月,泰东河沿线野外考古工作全部结束。共发现10处古文化遗址,挖掘到各时期的房址、水井、灰坑、墓葬等大量遗迹,出土了陶、瓷、金、铜、玉、石、骨器共约2300多件。

考古发掘显示,蒋庄遗址的时代跨度最长,从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经六朝、唐宋,一直到明清时期。

考古期间,从蒋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底部有用墨汁书写文字的宋代青瓷碗。其中,孙建中家里就有带“野城”两字的青瓷碗片。有专家分析推测,北宋时期的“野城”在地方志中不见记载,而当地村民称遗址所在地为“野城”已经很久。根据遗址情况分析,遗址可能就是历史文献中消失的“野城”。

神秘消失的良渚部落却留下完好的墓葬群

专家认定,蒋庄遗址是首次在长江以北发现的一处大型良渚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时期晚期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在蒋庄泰东河畔的那座失落的“野城”下,出土了一处良渚部落的巨大墓葬群。

在3000多平方米2米多深的深坑中,200多座墓葬呈东西向平行排列,非常规整。绝大多数墓葬中都保留着古人类遗骨,很多墓主骨架完整。不少男性的身边陪葬了石锛、石斧,还有代表权力和地位的玉璧、玉琮、玉瑗、玉璜,女性身边则放着玉镯、纺线用的陶纺轮。

这其中,最让人感到迷雾重重的是158号墓的出土。该墓是整个墓葬群最大的一座墓,是一个典型的船棺,长约3.2米,宽度为1.47米,由一个完整的树干凿空后做成的,墓主人是一位男性。用了6个人头殉葬,预示着墓主显然是个大人物,然而其身份却是一个疑团。

而蒋庄遗址的发掘,或许与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有些许关联。为什么这么说呢?

4200多年前,良渚文化突然消失。这期间蚩尤战败,结局成谜。两者为何那么巧,难道蚩尤就是良渚人的首领?蚩尤就是良渚文化的开创者?几十年前已有专家提出这个观点。

考古学证明,良渚人无论从存在时间,还是分布空间上,都同古代传说中的蚩尤部落非常接近,可以说是蚩尤传说的原型。若如此,那么蒋庄遗址中被发现的尚保存完好的古人遗骨,就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复原良渚人样貌,进而可复原蚩尤族人的长相。

四五千年前的泰州人是“玉器控”

经过近1年的考古发掘,从蒋庄遗址中共出土了1200多件玉器,其中,不仅有细腻精致的玉琮和玉镯,还有直径达24厘米的超大玉璧……

古泰州境内没有玉石矿山,蒋庄先民们的玉石材料从何而来?在远古时代,金属工具尚未出现,当时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

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一起成为古代中国两大玉器中心。

四五千年前,一批崇拜玉器的良渚人来到今天兴化市张郭镇蒋庄。他们当中的能工巧匠也将高超的良渚制玉技艺带到了这里。

流传久远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玉文化和祭祀文化,都来自良渚文化。这些特点在蒋庄遗址都有所体现。因为在这里出土了众多的玉琮、玉璧、玉钺等精美玉器。

在蒋庄遗址的考古挖掘中,仅20厘米以上的墨玉材质玉璧就出土了6只。其中一件玉璧直径达到24厘米,材质为高级青玉,器形巨大。专家表示,直径这么大的这种玉璧在国内同类玉璧中实属罕见。

此外,蒋庄遗址还出土了两只玉琮,其中一只高达32厘米。细细看去,这两只玉琮很像现代人戴的比较复杂的玉镯,且每只玉琮上都有一个饕餮纹。

“蒋庄遗址在良渚文化的边缘,这里出土的玉璧、玉琮比核心区少多了。这说明,这个部落是为核心区提供财富和开拓疆土的。”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良渚文化消失原因之一是太奢华,大家全都造玉器去了。

涨了姿势请点赞!

Hash:cb62ba4dc05cd1084b9e9cbee5ee51e1735d574c

声明:此文由 泰州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