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湘西朝着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迈进

团结报记者 石秋云 通讯员 宋建昕 王 银

编者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近三百万湘西各族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湘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为庆祝和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州委改革办与团结报社、州交通局、州农委、州旅发委、州扶贫办、州经信委、州民宗委等单位通力合作,联袂推出“致敬四十年·讴歌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讲述湘西改革开放中发生的精彩故事,描画改革开放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的心路历程与难忘记忆,回顾湘西四十年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的历史性变化,感悟四十年“春天的故事”,倾听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强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鼓舞全州上下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

武陵盛景,神秘湘西。

在1.5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着竞秀的奇峰、纵横的沟壑、成群的瀑布、奇特的溶洞。而且,都是国字号、世界级的,这不,请看——猛洞河漂流被誉为“天下第一漂”,一座矮寨大桥创下四个“世界第一”,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坐龙峡、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等150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

边城茶峒(宋宗英 摄)

在历史文化方面,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国家考古遗址里耶古城乾州古城,以及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各类历史文化古迹多达1517处,保护完好的传统村落竟有82个!

在民族风情方面,不仅拥有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是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自然资源方面,集微生物发酵带、富硒土壤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为一体,盛产各类富硒水果蔬菜茶叶茶油中药材,且其猪、牛、羊等畜禽产品和蔬菜、水果农副产品都是绿色有机原生态的,是消费者向往的健康食材。这里还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华中动植物基因库”,是全国最大的椪柑基地、猕猴桃基地、中药材基地……

瀑布上的芙蓉镇 李再兴 摄

湘西,可谓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党委政府薪火相传,坚持生态文明立州,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城乡同建同治、文化保护利用。让“绿色湘西”成为了第一名片,让“文化湘西”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让深藏闺中的“神秘湘西”走向世界。湘西逐渐走出深闺,惊艳了整个世界。

数据显示,旅游业在2012年率先成为湘西州百亿产业。全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从2008年的852万人次、38亿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4450万人次、325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多万人。“神秘湘西”旅游主品牌已经唱响,湘西先后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去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2018年,湘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国字号生态文化品牌多达236个。“绿色生态成为我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也是我州对外的第一印象和靓丽名片。”

吕洞山夕晖 汪石凌 摄

湘西最大的门路是这样闯出来的

州委书记叶红专指出:“‘神秘湘西’是对我州优美自然生态、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和厚重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练,既有地域性特色,又有对外吸引力”。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湘西最大的门路,是推动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湘西,山高水长,谷深岭峻,改革开放之初,受到交通、信息、贫困等条件的限制,坐拥绿水青山的人们不得不“靠山吃山”。“要致富,去砍树”一度成了流行语,延绵青山几成濯濯童山。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重塑绿水青山。2001年,我州部署实施退耕还林,打响了守护绿水青山的集结号;2008年,“八百里绿色行动”实施。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无疑为绿色湘西铺上了一层层厚实的底色。

老司城宫墙(李永生 摄)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正在回馈湘西大地。目前,我州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24%。2017年,特色经济林面积达358万亩,产值达256.45亿元;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89亿元。好山好水出好茶。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部署了百万亩茶叶产业百亿元产值的脱贫攻坚“双百”产业扶贫工程。目前,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1.77万亩,已成为我州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今年10月,在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我州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碧水长东,青山作证,绿色生态已经成了湘西州“第一名片”。

如果说这张“第一名片”吸引住游客的人,那么绚丽多彩的文化无疑可以留住游客的心。诗和远方,在这里可以找寻。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是清代文人彭施铎《竹枝词》所描述的永顺老司城盛景。从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到清雍正二年,延续八百余年的土司王朝,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州就意识到对老司城挖掘保护的重要性,州、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这为之后的申遗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国家、省、州、县各级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全力支持和通力配合,让申遗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照进现实。2015年7月4日,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八百余年土司王朝走上世界舞台中央。

2016年,继老司城遗址“申世”成功后,苗族赶秋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在湘西大地得到最好的见证。

一年一度的苗族赶秋节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态是旅游的根本,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芙蓉镇、猛洞河漂流等景点走出深闺名声大噪开始,到2006年“天下凤凰聚凤凰”让凤凰古城一夜成名,再到2012年矮寨大桥高空走钢丝、低空跳伞矮寨奇观成为人们旅游目的地。我州大力挖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山水文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等模式,不断地加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力度,创新融合手段,丰富营销模式,生态文化资源正加快向旅游资源高度融合转化。

天桥-周建荣

世界围棋凤凰巅峰对决、凤凰艺术双年展、“老司城”杯国际拳王争霸赛等等,我州不断制造兴奋点,一次一次让世界的眼球锁定湘西;苗族赶秋节、鼓文化节、土家族舍巴节等等,节会搭台、文化登场、唱起了旅游的大戏;土家织锦、蜡染、苗绣、银饰、踏虎凿花等非遗旅游工艺品,成了市场的新宠,畅销海内外。《边城》《湘西汉子》《苗寨故事》等旅游演艺接连登场,吸“粉”无数。

山水文章,精彩纷呈。神秘湘西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

里耶古镇 赵敏 摄

天下凤凰的涅槃而“飞”

从2001年的3.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预计到2020年城市规划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从2001年的接待游客57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到2017年的15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亿元;从“小凤凰”到“大凤凰”、再到“金凤凰”。作为旅游发展“龙头”的凤凰县,其改革发展之路,是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凤凰历史古朴悠久,风景秀丽奇特,人文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州、县政府就强烈意识到这些“资产”对于子孙后代的重要性,面对曾经无序发展的现象,抢救性保护古城成了共识和行动,这为凤凰以后发展旅游打牢了无可取代的基础。

上世纪末,受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我州的烟草产业受到限制,凤凰县辉煌的烟草经济一夜崩塌,一系列的问题也随即产生,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在这十字路口,凤凰县转向旅游业进行“二次创业”,这是凤凰选择的必然,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然而,新问题随即而来,发展旅游,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谈何容易。和我州许多景点一样,其创业之路无疑是曲折的。从2001年的旅游人次和门票收入可见一斑,而且主要依靠单一的门票收入为主。

改革发展,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改革发展,亦是解决这若干的老问题和新问题,沧海横流,锐意进取的湘西有这个胆识和气魄。

2001年,为加快凤凰县旅游发展步伐,凤凰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在全国率先创新性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模式,引入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凤凰古城旅游公司,以经营权转让公司、公司每年给付政府经营管理费的方式,加速凤凰旅游开发管理。

这在当时,无疑遭受很多人的非议和指责。新的问题又如约而至。

凤凰古城(李永安 摄)

凤凰,再一次顶住压力,负重前行。

很快,凤凰旅游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围棋巅峰对决赛、谭盾大型水上音乐会、“天下凤凰聚凤凰”等一系列重大宣传营销,让凤凰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飞。2015年,凤凰县成为全州首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的县,名气享誉海内外。

然而,随着发展的一路“快进”,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景区景点无序开发、服务质量低下、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不堪重负等等。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往前,道路越艰,问题越复杂。

凤凰,乃神鸟,不屈不挠、浴火重生,用来形容改革发展、砥砺奋进中的凤凰县实不为过。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扩容提质、整顿市场,迫在眉睫!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凤凰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进行一系列“新政”。科学规划,聘请国内专家和权威机构精心编制旅游详规和城镇发展规划;整顿市场,规范市场经营,整合旅游精品线路;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软实力”。几年下来,城市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古城保护、游客投诉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得到化解。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提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千亿产业,高起点、大手笔地为凤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北东城西游客服务中心、海绵城市、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烟雨凤凰、记忆凤凰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让凤凰实现了“大凤凰”“金凤凰”的华丽转身。2017年,凤凰县共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783亿元。加快国际休闲度假区、旅游西线和北线开发,打造古城游与乡村游双轮驱动格局,带动民宿产业、特色餐饮、观光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度假村、旅游商品加工业等涉旅产业发展,成为该县实现全域旅游的强大推动力。同时,加大旅游交通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高速高铁、机场干线公路建设。

穷则变,变则通;一通,则百通。凤凰涅槃,势将腾飞在全域旅游的广阔天空。

凤凰跳花节(湘西人)

“火”了,湘西的全域旅游

11月22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花垣县十八洞村,游客络绎不绝。“一来感受精准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二来体验湘西的苗寨风情。”他们说,现实中的十八洞村比电视里更加风景宜人。

当天,第6届吉首鼓文化节在乾州古城拉开大幕,世界“鼓王”齐聚湘西,期间举行的万人自驾游湘西让初冬的湘西大地又一次沸腾起来。

“湘西的古村落、人文保留得很完整,走了快一个星期了,拍得很满意。”10月16日,江苏无锡摄影家协会20多名摄影家来到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村、花垣县雅酉镇扪岱村等地采风,谈及湘西的民俗风情,来湘西寻找诗和远方的摄影家陈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石头寨(湘西花垣扪岱村)邹复强 摄

2016年2月,湘西州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标志着湘西州从此迈向“全域旅游时代”。在这年9月召开的州十一次党代会上,州委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总战略、总愿景。

围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州编制了《湘西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湘西州生态文化公园规划》、《湘西州全域旅游建设规划》等规划,成立了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形成了“舞活一个龙头、突出一个集散中心、建设四大核心景区、串联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特色村寨、打造两条精品线路、构建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发展千亿产业”的全州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目标明确,号角吹响。我州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形成了全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干事氛围。同时,启动湘西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县市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州、县市、景区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全域旅游的布局正在向各个领域铺开、延伸。

2016年,吉首市成为继凤凰县之后、全州第二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的县市。其他各县接待游客人次连年攀升。湘西,沉睡多年的雄奇山水、瑰丽文化已被全域旅游全面“点燃”,渐成燎原之势。便捷旅游、智慧旅游触手可及。

舍巴节欢歌( 摄影 砥平)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我的工作是为进村的游客倒茶水,一个月有1700元的工资。都这把老骨头了还能领工资,吃旅游饭,过去想都不敢想呦。”在自家院子里,古丈县默戎镇龙鼻社区墨戎苗寨69岁的龙仙妹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龙鼻社区充分发掘和利用墨戎苗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文化、交通等资源,采取“村+公司+农户”的模式,打造墨戎苗寨景区,通过公司运作,与旅行社及旅游公司深入开展合作,成功地在旅游市场闯开了自己的路子。今年1至10月中旬,墨戎苗寨接待游客85万人,今年总收入预计达到1.5亿元。

“全村所有村民的新农合保险费全由公司代缴;新建传统特色民居,每平方米补贴600元;鼓励、指导、规范寨内村民在家门口销售土特产品;根据经营状况,以户为单位每年发放1000-2000元现金;苗寨所有超过70周岁的老人每月发300元生活费;公司510个就业岗位中,其中400余人是本地人……”墨戎苗寨公司主要负责人掰着手指头,列出旅游富民的“清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杨新勇在他的狮子山千亩葡萄园里,用绿草植成了这十个大字,刚劲而醒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靠山吃山的泸溪县武溪镇黑塘村村民杨新勇,开始尝试种植葡萄。由于品种好、土质富硒等因素,他的葡萄在市场上闯出了名气,种植规模逐年攀升。通过土地流转,2017年,已经达到1700余亩,带动全村以及周边乡村种植葡萄4500亩。同时,他拥有的特色民宿、农家餐饮、种植养殖等产业,成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高峰期一天有3000多游客来采摘、收购葡萄,供不应求。年收入达600多万元。带动500多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占了60%。”杨新勇介绍说。先富起来的他还自主结对帮扶10户贫困户。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近三年来,我州年经营收入过千万的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到2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突破30万人,走出了一条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之路,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乡村旅游脱贫工程等精准脱贫十项工程,成功探索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村、跨村联合、产业融合等旅游扶贫新模式。

12月3日,叶红专接见了参加湖南省报业协会2018年会暨湖湘报业高峰论坛的40多家媒体记者,并接受联合采访。期间,在谈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时,他说,湘西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加强生态保护作为重点任务,始终把加快经济转型作为根本之策,始终把推进社会共建作为有效途径,加快美丽湘西建设,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

大好风光,大好门路。

神秘湘西,未来可期。

·END·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李艾家、广林君、吴钧;审核:黄沙沙、尚欣、石群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和商用、转载请后台联系并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值班编辑:18774305566】

Hash:89333302891db981906fb9f1f81b12fd62675f38

声明:此文由 纪实湘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