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临夏(一)古河州唐僧首难陷虎穴

西游记》中的临夏(一)

古河州唐僧首难陷虎穴

●王晓元

唐僧从古城长安踏上前往西天取经道路,一路上跋山涉水,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成正果,师徒五人不仅取得了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经,还各成佛身。

达力加山

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唐僧途经临夏,遭遇了西出长安后在河州卫境内的第一次大难,是他生命中第一次遭受妖魔鬼怪的侵扰。这次遭难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第五难,随后还有第六难和第七难也在河州境内相继发生。

在《西游记》中,唐僧拜受观音转达的如来佛旨,辞别了太宗皇上和众多大臣后,带着两名身强力壮的随从,出了长安西门,一路马不停蹄。

大约走了一两天的时间,唐僧一行来到今天的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寺

太子山

法门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该寺主持长老带领五百余僧迎接。奉上斋饭后,因为天色已晚,大家便掌灯议论佛门定旨和西天取经的原由,唐僧做了简要解答后也表明了自己前往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念。

《西游记》中说,唐僧去西天取经,不仅是如来佛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也是取经人度己度人,功德无边的善事。因为如来佛深感“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本想自己亲往大唐送上三藏真经,以期劝人为善,但恐众生愚蠢,得之过轻,反为不尊,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所以就寻找一个“有法力的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唐僧前世是如来佛身边的金蝉子,因为怠慢了佛法,被如来贬去真灵,转生东土,成了凡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将唐僧在取经前的各种遭难归结为八十一难中最初的四难,把临夏境内遇到的归结为第五难第六难和第七难。

为了保证唐僧能取得真经,如来佛还将自己的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赐予唐僧。这两件宝物价值七千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就是110多万元,还授意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时,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和鹰愁涧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和白龙马,将来做东土取经人唐僧的徒弟。

通向达力加山的麻尼寺沟

观音菩萨在长安大殿广场举行的一次盛大法会上,向唐太宗李世民推荐西天大乘佛法三藏,说“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并指化陈玄奘可以去西天取回真经。唐僧当即表示愿意前往,太宗听了大喜,便与唐僧结拜为兄弟,并赐名唐三藏,安排他西去天竺国取回真经。

临行前,太宗还向唐僧赠送了一只紫金钵盂和一匹白马,备好了通关文牒,又亲自倒了一杯酒后,躬身在地上拾了一撮尘土弹入酒杯中说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撮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唐僧谢恩饮尽。之后太宗随一班文武大臣亲自把这位御弟送到了长安门外。

二十七岁的玄奘就此踏上了探求佛学原典的漫漫西游路。

唐僧在法门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用过早餐后,两个随从就整顿了鞍马,与唐僧一起辞别众僧往西而去。此时,正是唐贞观十三年九月(公元639年),已经是“季秋天气”。

关滩沟养鹿场

唐僧一行按照观音菩萨指引的路线,走了几天,便到了巩州城,也就是现在的陇西临洮等县域,唐代叫渭州,宋代改为巩州。在临洮休息了一晚后,于次日天明又赶早上路,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大约两三日后,便到了大唐的边界——河州卫。

原著是这样写的:“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

河州古为西羌之地,秦置罕羌候邑,属陇西郡,西汉初建枹罕县,后改名金城郡。前凉始置河州,隋代改名枹罕郡。到了唐代,复置河州,治所枹罕,是丝绸路南路重镇,也是唐蕃古道必经之地。

历史上,周穆王驾八骏西游,张骞通西域,隋炀帝西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都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南道经过河州西去的,所以,《西游记》中的唐僧去西天取经,河州是必经之地。

唐僧从西安到临夏的路线大致是这样:从西安出发,沿渭河而上,经过天水秦安、陇西,到临洮后渡过洮河,又经康乐广河和政临夏县的路盘乡,出牛津河口,再渡过大夏河便到了临夏市,当时的河州卫治所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枹罕镇。

到达临夏市后,镇边临夏的总兵和僧道等人听说来了钦差御弟法师,就赶紧出门迎接,之后被安排到福原寺歇宿。寺内僧众闻听大唐圣僧到来,一一参见;吃过晚斋后师徒一行也就早早安歇了下来。

此时已近深秋,临夏昼短夜长。唐僧赶路心急,不等天亮,就吩咐两个随从牵着马要走,却不料惊动了寺里的和尚,大家又赶紧做了早斋伺候唐僧一行吃过后,便送出了寺门。

外面道路一片漆黑,唐僧“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走了几十里路,只见前面一座山岭,却不见了道路,“只得拔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前面这座山岭正是临夏界内的龙首山,距离河州不到五十公里。大路至此,分叉为两条,一条去土门关去甘南,一条去老鸦关去达力加山,所以龙首山又叫双叉岭。

首山(双叉岭)

不过考察临夏路线,出河州城去达力加山还有几条道路,但细究《西游记》中唐僧行走的路线、时间、路程和艰难程度,龙首山似乎更为接近原著中所说的双叉岭,但唐僧去两界山实际走的是那条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唐僧三人牵着马在山上慢慢行走,眼前一片漆黑,一不小心就跌进了一口很大的洞中,只听得一阵“拿将来,拿将来”的咆哮声,“早已经涌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

唐僧偷眼看是,但见上面坐的魔王“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正在望着他们,吓得几人魂飞魄散,骨软筋麻。魔王一声喝令,小妖们就把三人捆绑起来,正要吞食,外面又进来两个被称作熊山君和特处士的妖怪,与上面端坐的妖魔一阵寒暄后,那魔王就吩咐小妖先将两从者破腹挖心,剁碎其尸,将头和心肝献给了熊山君和特处士,自己吃了四肢,其他骨肉分给了众妖怪吞食,把唐僧吓得昏死了过去。

河州三妖虽是唐僧生命中遇到的第一波妖怪,但与唐僧之后遇到的妖怪相比,那就不能相提并论。

麻尼寺沟小河

这一波妖怪对于唐僧来说,仅仅是西行路上的热身而已。他们几个不过是凡间的小妖,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太大的本事,日子过得也是非常寒碜,所以他们之后的命运如何,吴承恩都懒得再去交代。

书中用三首诗对这三个妖怪做了介绍。

先看上面坐的寅将军:“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

原来这是一只老虎精,只是他骨瘦如柴不见肉,指甲虽利仅如霜;至于本事,也只能和东海的黄公较量一下。

这位黄公又是何方神圣?查了资料才知,黄公住在东海,年轻时学了一点制蛇御虎的本事,但技不如人,最终被老虎所吃。黄公技艺如此,寅将军的本领便也可想而知。

再看熊山君:“绿树能攀折,知寒善谕时。准灵唯显处,故此号山君”。

熊能上树,也不算什么太大的本事,但是能掐会算,充其量也就是阴阳先生的水平;

最后看特处士:“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㹀。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

父亲是一头公牛,母亲是一头黑母牛,而他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耕地种田,做些庄稼活而已。

关滩沟小河

这几名妖怪本领不高,又地处荒凉,再加上有一个镇山太保刘伯钦做邻居,他们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呢?且看他们的问答:

寅将军问二妖:“二公连日如何?”

熊山君答道:“惟守素耳。”

特处士答道:“惟随时耳。”

吃人的妖魔都已经开始吃素了,还是“随时耳”,你说他们的日子过得还能有多好?

而且他们还孤陋寡闻,甚至抓人的办法也是非常低级。

抓唐僧三人,老虎精采用的是设陷阱的方式,可见本领一般;在抓了唐僧后,他们因为久居山野,信息闭塞,不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生,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却拿两个随从的心肝和头作为上好的肉品招待客人。可见临夏的几个妖怪,道行却是太浅。

但是通过这一段文字的叙述,也可以看到贞观年间的大唐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出现几个妖魔鬼怪,也是在边境地区的荒郊野外,而且还成不了气候。可为什么《西游记》中说“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也许是指盛唐以前的事了。

在双叉岭虎穴中唐僧昏昏沉沉,不辨东西。正仓惶间,太上老君扮成一名老叟,手持拐杖而来,解开捆绑唐僧的绳索,又吹一口仙气唤醒了唐僧,告诉他这里是大唐的边界双叉岭,是豺狼虎豹出没的地方,问他为何到了这里。

太上老君自然是明知故问。但唐僧据实相告:“贫僧鸡鸣时,出河州卫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拔露,忽失落此地………”将自己的遭遇细细说了一遍。

太上老君就告诉唐僧:“特处士是个野牛精,熊山君是个熊罴精,寅将军是个老虎精,那些小妖鬼,都是山林中的山精树鬼和怪兽苍狼。”

之后,太上老君将唐僧和马引出洞穴,送上西去的大路后,乘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不一会,从空中飘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唐僧知道是太白金星救了他,赶紧往空中拜揖致谢。

唐僧还是凡人,他自然不明白自己身穿锦斓袈裟,手持九环锡杖,一般妖魔鬼怪不能近身,更何况还有菩萨安排的护法神祗、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十八位神仙暗中保护,必定能逢凶化吉,有惊无险。

拜别了太白金星后,唐僧牵着马,一个人孤苦伶仃,栖栖遑遑往前行走。却不知太白金星早已经暗示他:“前方自有神徒助。”也就是说前面还有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达力加山的五山池等着拜他为师呢。

这便是唐僧西出长安城后,在河州境内遭遇的第一难,也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第五难,《西游记》以“陷虎穴金星解厄”为题做了详细描述。

要知唐僧在河州遇到的第二难,且看下集道来。

编辑:马忠英

Hash:d462ad41c762982f92c6ec55d63fc1a3c8955a9b

声明:此文由 临夏州民族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