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大花园 | 常山县黄塘村是如何从昔日的“空壳村”到现在“经济富强村”?衢州优秀妇女干部告诉你

编者按:

曾晓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后之后,各级党委、政府为实现本地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为实现乡村振兴付出了艰辛劳动和智慧。今天我们3人就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刘静: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当地的民生事业才会发展,人口集聚、城镇化建设才有实践路径。在产业培育方面,首先要提高站位,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各地的产业根基和特色为基础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如龙南山区可以立足三乡一镇丰富的竹资源,以溪口镇为中心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竹居小镇;其次,做好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加强农村机制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如农村土地确权、基层优化治理等基础性工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曾晓燕:的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持续。像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就是找准了乡村振兴的盈利点,采用“集体创新+村民创业”的模式,整合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开发滑草、漂流等项目,建设精品高端民宿,并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油茶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卖油”到“卖游”,从昔日的“空壳村”到现在“经济富强村”的华丽蜕变。

10月23日,我们到江山大陈村、清漾村进行了现场教学,调研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可以说这两个村是乡村振兴的典型,尤其大陈村汪衍君书记的3首村歌,我是至今记忆犹新啊。

柴风琴:是的,文化是软实力。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旅游文化优势叠加。要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域和历史背景,造就了每个村不可复制的文化特征。就拿我们莲花镇涧峰村举例,有“孝”文化——七叶衍祥,有“廉”文化——廉吏赵抃(铁面御史),还有饮食文化——麻糍节。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村社、进机关,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新时代、新生活。

刘静:正如刚才两位提到的大陈村汪衍君书记,黄塘村的产业带头人都是当地乡村建设的领军人物。所以我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从哪里来?首先我们要把本乡本土在外打拼的有志青年吸引回来,在安居、创业帮扶、金融支持方面出台有效的举措,保障他们在家乡安居乐业,业有所成;其次,是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乡镇一级可以从做好产业配套设施、提供最优营商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积极招商引智。

曾晓燕:刚才讲到了乡贤,我也认为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通过他们可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我还是以常山县新昌乡为例,该乡原先基础条件差,发展一直落后,但近年来变化巨大,基层党建、民宿发展!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究其原因就是该乡创新机制,吸引了一批乡贤回归,投身乡村建没。目前10个行政村有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创业有成的回归家乡的乡贤。

柴风琴:乡村振兴,除了刚才说的产业振兴、人才支撑,还有文化添彩外,宣传造势也尤为重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潮,我相信:农村的兴盛离不开农民,农民也有能力使农村兴盛。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设美丽乡村,让好政策好项目更好地落地、开花、结果,使得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曾晓燕: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每个干部都要以此为己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落实,相信,终将会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

Hash:b07c11e1ac2b2859444b321b772de227e753e53a

声明:此文由 浙里衢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